張敏 孫松林
摘 要:作業是種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形式,單一而枯燥的數學作業壓制了多少學生的創造性。低年級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生活化的專題研究甚少。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枯燥靈活;單一;生活;隨機應變生活融合
2011年進入州東至今,一直從事低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放學后家長們總是擠在黑板前抄寫家庭作業,有時在家里總是接到孩子家長詢問家庭作業的電話。而孩子們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如何呢?據了解,他們大部分都是在家長或小餐桌老師監督下完成的。只有極少一部分孩子主動認真地去做家庭作業。這部分孩子恰恰在班里是最優秀的。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積極地去做家庭作業呢?
作業是種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形式,單一而枯燥的數學作業壓制了多少學生的創造性。通過總結摸索出數學家庭作業和兒童生活的交叉點。找出數學作業生活化的途徑。把兒童生活和數學知識有機融合,把家庭作業做得不枯燥。讓孩子在做作業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徹底摒棄機械重復性作業,讓孩子喜歡作業。
切實做好小學數學低年級家庭作業布置設計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教師對新課改視野下低年級數學家庭作業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多設計游戲類作業,就是讓孩子“玩”中學,體會到數學生活的緊密聯系和感受生活的無窮樂趣。另一方面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好的家庭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收獲又是有益的補充,從而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并使學生獲得積極、主動、全面的發展。據我所知,涉及低年級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研究較多,對于低年級小學數學的專題研究甚少。多設計動手性作業,讓數學真正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進而體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我希望通過大量地調查、走訪了解學生生活,并結合課堂練習,嘗試從中找出二者可以融合的地方,讓學生從習題中看到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通過細致的總結,梳理出信息技術條件下課堂練習生活化的途徑。從而打通學生生活與課堂練習長期形成的圍墻。把習題與學生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從習題中聯系生活,在生活中做練習。拓寬課堂練習的形式,豐富練習的內容,讓所有學生都能享受到練習套餐帶來的營養。
一直以來家庭作業就是起著鞏固學生學習知識以及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條件.但是在歷史的數學教學中,家庭作業效果無從下手,小學生本來就有著愛玩.好動,做事沒耐心,所以應該注意布置作業的內容以及完成作業的方式是否與教學的轉變步調一致,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如果對待作業也像游戲,電視一樣,我想作業再多他們也不會感到疲倦,厭煩。
1. 通過調查問卷,大致了解孩子對數學家庭作業的興趣、喜歡什么樣的作業、一次作業大約用多長時間、作業有沒有人檢查、遇到不會的怎么辦以及作業完成情況。2. 加強理論學習,認真研讀《數學課程標準》,搜集有關數學作業生活化的書籍。盡可能地從網上了解數學作業生活化的研究現狀及動態。3. 強化行動研究,認真執行研究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形成研究成果。4. 通過以上手段和措施,探索出低年級數學家庭作業生活化的有效途徑,讓數學知識和兒童生活相融合,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嘗試解決。5. 通過新鮮的作業設計,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養成自主學習的品質。同時讓他們主動到生活中去發現、研究、解決問題。
在整個低年級數學教師的配合下,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思想動態及學習能力進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按照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及對數學家庭作業的不同積極態度把他們分為A、B兩組(此為隱形分組,學生并不知情)。采用記錄、表格分析、分組對比等多種方法實施課題計劃,觀察研究效果,隨時對研究計劃進行優化。依據研究方案,開展提高復習課堂有效性的理念、方法、實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強日常溝通,不定期地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研討,分析實驗情況,完善方案。
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教學觀念、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然而,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來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關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師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單一、陳舊、缺乏應用意識的題目,學生仍然停留在以“練”為主的機械式的作業模式中,這些以計算題和應用題為主的習題,缺乏開放性,不能從多方面檢查和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養,有的應用題甚至就是機械地辨別、模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學生看不到數學問題的實際背景,也不會通過數學化的手段解決實際問題,這種缺少情趣的作業形式已經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造性,這對學生建立積極的、健康的數學觀極為不利。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課堂內容的提升和綜合。適量有效的作業不僅可以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使學生活躍思維,開闊眼界,而傳統的作業常常是題海戰術,使學生變為完成作業的“機器人”。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有意注意還不完善,對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作業感到乏味,自然會產生排斥的心理,導致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造性受到壓抑。那么我們該如何設計作業,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游戲的樂園,達到真正促進低年級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與兒童生活相融合。
家庭作業的布置一定要靈活,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從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上靈活處理,隨機應變,以練出最好的效果。從而使家庭作業既不超時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小學數學教師》.
[2] 《新課程》.
[3] 《教育探究》.
[4] 《教育科學》.
作者簡介:張敏,孫松林,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市譙城區州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