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漪 特約撰稿人 王梅霖
京港兩地合作由來已久,近年來合作方向也從早期的經濟、商業擴展到科技環保、民生保障等領域。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兩座城市不斷深化合作領域,完善合作機制。
2018年2月3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辦“國家所需 香港所長——共拓‘一帶一路’策略機遇論壇”。作為論壇的分場活動,市發展改革委、市港澳辦、市商務委、市國資委、市投促局與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香港投資推廣署及“一帶一路”總商會共同舉辦了“香港·北京兩地企業對接會”,兩地企業間的面對面溝通交流,對未來雙方在“一帶一路”上實現共同參與、共享商機、共同發展具有務實意義。
多年來,北京與香港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伴隨京港兩地在各領域合作的持續深化,投資規模也不斷擴大。

香港·北京兩地企業對接會現場

北京企業與香港企業負責人在對接會上“零距離”交流
來自北京市的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309家,其中香港設立541家,占總數的41.33%。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達243.3億美元,其中來自香港的資金為214億美元,占總額的88%。截至2017年底,香港累計在京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達15125家,累計實際投資707億美元,占投資總額的51%。2017年,北京市對外直接投資61.02億美元,北京在香港直接投資企業210家,投資額達28.66億美元,占北京全部對外投資額的47%。截至2017年底,北京累計在香港直接投資額達269億美元,占投資總額的45%。數據表明香港已成為北京最重要的外資來源和企業投資首選地,兩地具有天然的互補優勢。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此之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2016年,制定了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2017年,成立了北京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
2017年11月28-29日,京港兩地政府在香港舉行第二十一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為京港兩地發展寫下新的篇章。會上,京港兩地政府主要領導均表示,兩地將借助共拓“一帶一路”的有利時機,加強合作。黨的十九大報告則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為進一步深化京港兩地合作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北控集團葡萄牙威立雅污水處理廠

首鋼集團X80管線鋼助力中俄東線天然氣工程
此次京港企業對接會旨在以實際行動落實兩地達成的共識,14家北京企業與18家香港企業“零距離”交流,搭建起雙方溝通平臺,了解彼此在參與“一帶一路”過程中的需求與意愿。
目前,北京市的功能定位清晰,一方面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利用好本地的有限資源。另一方面,在疏解與升級的過程中,通過創新驅動與擴大開放,在服務業、高技術、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等領域里吸引更多優勢資源。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張工在對接會的致辭中提到,香港在民生保障、金融 科技等領域的經驗,對北京有借鑒意義。為了推動未來京港兩地持續深入合作,攜手發展“一帶一路”,他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建立京港兩地投資推廣部門與商會、協會組織交流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京港洽談會等大型會議的作用。每年共同舉辦“一帶一路”建設專場交流活動,同時支持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和北京市工商聯、北京市貿促會交流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資企業提供服務。
二是積極打造雙向投資促進平臺。目前北京正在積極推進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和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工程項目,在資源配置過程中,歡迎香港企業積極參與。同時,鼓勵北京市有條件的企業赴港投資,為開拓海外市場搭建新的平臺。
三是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企業服務。鼓勵北京市企業在海外上市、境外貸款、發債融資方面加強與香港企業合作,引導北京市企業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項目中充分利用香港專業服務的優勢,提升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國際化水平。
四是拓展兩地科技創新渠道,共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香港分中心,促進北京市創新主體與香港相關機構合作,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孵化器的聯合體作用,支持成員單位開展合作,促進京港科技人才的合作,支持香港科技人才來京工作。
五是加快培育京港兩地人文合作品牌,充分發揮兩地文化優勢,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帶一路”文化品牌活動。推動重點文化基地建設,共同開拓“一帶一路”旅游新線路,搭建旅游信息交流平臺,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產品推介活動。

北京城建集團馬爾代夫機場改擴建項目
“我們相信立足于互信、互利、互贏的合作基礎,依托緊密、暢通、高效的合作機制,京港兩地合作一定會沿著共同發展的遠景,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張工表示,此次京港企業對接會是新的起點,標志著未來兩地合作將更加深入寬泛、具有成效。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對此表示,京港兩地攜手發展“一帶一路”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無論商業、經濟、民生與文化,北京與香港都正在朝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發展。未來將利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市屬國有企業一直是北京市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截至2017年末,北京市共有20余家市屬國有企業參與了包括俄羅斯、巴基斯坦、埃及、馬來西亞等3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百億美元,涵蓋基礎設施投融資、環保、電子信息、汽車、建筑、裝備制造、能源等18個領域。
在此次對接會上,北京控股集團、北京城建集團、同仁堂集團的負責人代表參會的14家北京企業,介紹了各自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項目,表達希望借助香港在貿易、金融和國際化專業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與香港企業攜手“出海”,拓寬“一帶一路”發展的意愿。
“‘走出去’實現國際化對中國企業既是機遇也是考驗,我們本著共建的原則進軍國際市場,希望今后不斷加強與香港各方面的深入合作,借助香港資本市場融通資金的優勢,依靠香港地區財務、法律與融資方面的國際化人才,加快提升項目實施能力,促進海外投資項目順利開展,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北京控股集團總經理侯子波表示,這是新形勢下,中國企業對國內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經濟和全球市場的貢獻。
北京城建集團董事長陳代華在談到京港合作建議時提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投資、貿易航運、現代服務和跨國人才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在全面服務“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將發揮獨特作用。因此希望與香港的人才、科技加強溝通協作,提升國際化管理能力,實現共同發展。
在北京企業介紹后,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代表參會的18家香港企業,圍繞香港金融機構就如何服務京港企業“出海”,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眾所周知,在京港兩地合作中,北京企業是“排頭兵”。對于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它們應如何面對香港資本市場的變化,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總裁王磊認為,無論企業從事高端制造業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應該關注定價權,主動參與其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升值,同時更有效率地提升市值,降低發債成本,用好金融衍生品。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鐘創新談到,自己接觸到很多中關村的科創型企業,它們所擁有的先進技術超過國外公司,具備很強的實力,對于香港的投資人很有吸引力。
據了解,多年來,香港憑借獨特的金融優勢,為北京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多元化融資渠道。特別是近幾年,借助香港金融服務優勢,北控集團等17家企業在香港完成了發債,發債規模110.3億美元,占北京市發債金額的60%以上。未來兩地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將更加務實、精準對接,讓兩地攜手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