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
曾有人在網上發起一個問卷:“假如你能穿越,最想回到哪個朝代?”據說最熱門的答案是:“宋朝。”雖然,在那些被歷史塵埃湮滅了的過往里,有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有西漢王朝的風光鼎盛,有魏晉南北的隱逸風骨,亦有大唐盛世的輝煌篇章,但論及盎然流轉的風雅生活,排行首位的,則當屬宋朝無疑。那是一個將藝術品位推向巔峰的年代,也是一個將生活美學演繹到極致的時代。
緩緩打開五千年歷史的云水卷圖,到了宋朝這一折,每一絲水波褶皺里,都漾溢出充滿藝術美感的雅致風尚。這其中,有閑逸貴族的焚香之趣,有茶香氤氳的品茗之樂,有飄渺空靈的丹青之賞,有搖曳多姿的插花之美。更有本始于南梁、形成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卻至宋代達到頂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篇章之一的宋詞,成為最不容忽視也最值得濃墨書寫的一頁。
宋詞,是宋朝文學最高水平的標志。時至今日,一闕闕或豪邁、或婉約的詞作,仍然在古典文學王國里生機勃勃,特立獨行并自成一派,其華彩不輸唐詩、不讓元曲。在對宋詞的品讀中,我們可以窺見在那個時代,宋詞的對應群體沒有嚴格的界限,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既有帝王貴胄,亦有平民歌姬,皆可填詞詠唱,或表抒胸臆或寄托相思,或贊美山水或懷古諷今。總之,正因了全民參與的熱情,讓宋詞在重文抑武的一個朝代,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圓融,并成就了它的黃金時代。
宋詞的世界,是絢爛多彩的。那些長長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韻腳,以及如夢如幻般的意境,著實令人嘆為觀止。不僅如此,就連每一個詞牌名,也是那樣地意味雋永,在浩瀚的詞海里搖曳著無邊的風情。宋詞的詞牌多達800多個,信手拈來便是一長串:“一剪梅”“點絳唇”“蝶戀花”“釵頭鳳”“醉花陰”“相見歡”“虞美人”“破陣子”……雖都只有寥寥幾字,卻包含著一種情致、一種韻味,勝過千言萬語。讓人陶醉其中,不得不感嘆中國文字的奇崛美妙。
宋詞的格調,既清麗婉約,又豪邁奔放,詞牌名亦是如此。婉約如“眼兒媚”,這是一則與秋波有關的詞牌名:美人眼波流轉,顧盼生輝,一個“媚”字驚艷挑動,流瀉出道不盡的宛轉風情,足以令萬千詞語黯然失色。你可以沉浸其中,細細品味媚眼攝魂的美人姿容,也可以通過眼睛這一傳神的“心靈窗戶”,去揣摩詞作者深藏在字里行間的九曲心思。總之,“眼兒媚”字有盡,而意無窮。又如“阮郎歸”,很容易讓人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暮春時節,一個少女獨坐在高高的繡樓,向那蒼茫天際引頸翹盼。或許,在那條芳草連天的道路上,愛人正揚鞭策馬,急急而歸。頓時,少女的臉上現出羞怯的笑意,染紅了斜倚在窗口的一枝桃花。這樣的底色,這樣的意境,折射出的皆是風光綺麗的婉約之美。
豪放則如“破陣子”,光聽名字就有一股豪邁之氣撲面而來,配上“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樣的句子,讀來讓人壯志激昂,只恨不得立馬奔赴沙場,以滿腔熱血薦軒轅。亦有“滿江紅”,宛如一曲急管繁弦,格調沉郁,透著悲壯,凜凜有生氣。
就詞的藝術風格來說,明人張綖(字世文)則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兩派。“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意是為纏束,引申為精煉、隱約、微妙。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為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處處流露出一種細膩柔婉之美。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流連。這方面的代表人物首推李清照,這位北宋著名的女詞人,以雋永清新的語言風格、新穎奇特的表現手法,成就了自己婉約詞宗的千古地位。翻開《漱玉集》,隨便擷取一闕,便如珠玉盈盤,讓人回味無窮。
如那首著名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字里行間,心思綿綿情意深沉,將秋閨的寂寞與相思的惆悵流瀉紙上,怎不令人讀來激賞有加呢?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易安這篇表白心跡的詞作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便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并把愛妻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闕好的文字,雖只寥寥幾十個字,簡單的排列組合一下,卻能瞬間把我們擊中,內心為之一震,這便是宋詞的魅力。
而與婉約對應的豪放派,其特點則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語詞宏博,不拘守音律,多發悲壯高亢之調。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一生飽經憂患的東坡居士,以其才華學問、性情襟抱為詞,融入了詩的技法與意境,擴大并提升了詞的內容與境界,使詞體得以突破了“花間”“樽前”的樊籬,形成豪邁奔放的詞風,這是東坡詞在宋詞發展史上的意義。重溫一闕《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 右擎蒼,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 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 又何妨! 持節云中, 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字字句句,是何等的威武豪邁,讀得人胸膽開張、熱血沸騰,這是宋詞帶給我們的又一種別樣的感受。
這首詞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彼時的大宋王朝,正遭遇來自西北的西夏與北部遼國的軍事威脅,當時也是作者被貶官密州(今山東諸城)的第二年。在貶謫生活中,雖然時常感到百無聊賴,但抑郁之時并未喪失一腔熱血。故而,蘇軾以詞這種形式,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后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后,敘述獵后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發誓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一掃而光。
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詞的上闋敘事,下闋抒情,氣勢雄渾,淋漓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充滿了陽剛之美,開創了詞的新境界,表達了鏗鏘壯闊的豪邁風格,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可謂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詞的發展起到了極有益的推動作用,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劃時代的開拓意義。
詞,是中國古代最美的文學。它深微隱幽,意味雋永,一邊可以婉約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邊亦可以豪放到義薄云天、氣吞山河。宋詞之美,美得足以讓人沉醉。在宋詞里穿行,宛如置身于一條寧靜清幽的小徑,看到一個個文人才子著寬袍大袖,帶著淡淡的書卷氣息,迎面款款而來,灑下一路馨香,留下一縷古韻。
穿越回到宋朝只是臆想,但徜徉在宋詞綺麗多彩的世界里,去感受宋人高品位的風雅生活,則在當下讀一本宋詞,便可實現。宋詞的世界里,一朵小花足以構建一個天堂,一縷清風足以召喚春天的來臨,那灑落在字里行間的疏煙淡雨和天高云闊,足以填補我們對那個時代的無比艷羨和向往。
編輯/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