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
中美貿易戰風波起伏,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劇烈動蕩。這一事件將如何影響A股市場?相關行業板塊和上市公司會受到哪些影響?《投資者報》采訪市場專家,研判其中的機會與風險
特朗普計劃對中國進口加征關稅所涉及的10個領域,釋放出中國在這些領域有長足進步的信號。高端商品國產化替代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投資主線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比較多的是機電、音響設備、家具、玩具、紡織品、賤金屬等,這些行業可能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恐慌時期是低價買入優質股的最好時機。新經濟板塊和傳統白馬股有望形成“雙支柱”格局,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中美貿易戰的硝煙已經直接影響到全球股市,對投資者來說,最擔心的無疑是自己的“錢袋子”。
事件的起點在3月22日,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將于近期公布產品建議清單。而在這份備受矚目的清單公布之前,中方針對美進口鋼鐵和鋁“232措施”的反制政策已經正式落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征15%或25%的關稅。
當地4月2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表示,中國決定對部分自美進口產品加征關稅,是對美國“232調查”的回應。目前,美方還未公布“301調查”對華加征關稅產品的清單。一旦公布,中方將堅決予以回擊。
稍早之前,據《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報道,中美正在就避免貿易戰開展談判磋商。美方向中方提出了對美國汽車減稅、購買更多美半導體產品、對美金融企業開放更多市場等一系列要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在3月2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談判磋商的大門始終敞開,但談判和磋商絕不是一方居高臨下地提要求,而是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結果應互利雙贏。
伴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戰風波起伏,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劇烈動蕩,A股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特別是與H股國企指數關聯度極高的上證50指數,出現了大幅回調的走勢。那么,這一事件的進展將如何影響A股市場?投資者又該如何應對?
事實上,在激烈的首回合交鋒后,中美貿易戰已經轉為拉鋸戰,未來更大的可能是通過不斷談判,雙方各做一些讓步后達成新的平衡格局。而在這個過程中,A股相關行業板塊和上市公司會受到哪些影響?就此,《投資者報》記者采訪了深圳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為投資者揭示其中的機會與風險。
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1300種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稅率為25%左右,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同時,美國財政部還將在60天內拿出對中資投資美國科技領域設限的方案。
事實上,美國是僅次于歐盟的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根據最新的數據,2017年中美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5800億美元,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3600億美元。
那么,為什么特朗普政府執意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發起新一輪貿易戰?據專業人士分析,此時推出對外貿易戰的時點正值美國10月中期選舉之前,特朗普急需兌現競選承諾、提升民心。然而,當前中美兩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和互補性決定了貿易戰升級的后果將是雙輸的局面。盡管中國對美出口一直維持高增長,但近幾年美國對華出口的比重也在持續提升,美國對中國出口占比由1990年代的不足2%提升至2016年的接近8%。此外,美國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來自中國的營收占比近年來也顯著提升。
因此,如果中美貿易戰持續,將對雙方乃至全球貿易增長帶來負面沖擊,全球投資者也由此對世界經濟的前景產生一定的悲觀情緒,就在3月23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當天,歐美股市和A股市場均應聲大跌。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700多點,相當于近3%的下跌,再次逼近了今年2月9日恐慌下跌的低點,而納斯達克指數也下跌2.43%,逾20只中概股下跌超過5%。緊接著的第二個交易日,道瓊斯指數再跌400多點,創出今年新低。
3月23日,進入交易時間的A股主要指數也全線飄綠,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和創業板50指數分別下跌0.95%、1%、0.72%。與美國股市關聯度更高,同時也深受A股相關板塊影響的香港恒生指數與H股國企指數這一天也分別大跌2.45%、2.41%。此外,歐洲、日本、韓國等主要股市均大幅下挫。
從全球資本市場來看,多數機構對中美之間可能走向貿易戰表示擔憂,美銀美林的調查顯示,由于美國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大約40%的受訪者預計,全球股市受到的負面沖擊最為明顯,只有17%的受訪者預計貿易緊張局勢不會加劇。
如果從全局角度去看待此次中美貿易戰,可能更容易理解背后的實質。中美貿易戰只是中美競爭這盤大棋之中的重要一步,全球股市的本次大跌是對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之后各種遏制政策全面升溫的擔憂,這是與過去最大的不同背景。
過去中美之間經濟互補性強,中國對美國高新技術產品的依賴度高,但是隨著中國的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崛起,中國對美國的依賴度在大大降低,甚至有成長為競爭對手的可能性,比如大飛機項目就明顯對波音公司未來的生意有影響,眾多互聯網科技公司在多個創新領域的發展水平也均進入世界前列。因此,在中國國力越來越強的背景下,中國按照自己的步調去快速發展,并且中國還有著與西方不同的政治體制,這并不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特朗普計劃對中國進口加征關稅所涉及的10個領域,正是《中國制造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點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這透露出什么信號呢?其實,這是來自于競爭對手的肯定,恰恰說明中國在這些領域的長足進步,已經日益成為美國相關產業的威脅。
比如十大產業里面的航空航天裝備,美國波音公司最大的客戶就是中國,四分之一的波音飛機銷往中國,而中國的C919研制試圖實現進口替代,波音公司的利益無疑會受到威脅。
此外,美國汽車的第二大市場就在中國,美國集成電路的第二大市場也在中國。中國發展這些產業,特別是發展高端制造,都是直接動了美國的“奶酪”。因此美國政府在此時挑起貿易風波,其實質更像是試圖對中國高端制造領域飛速發展的遏制。
從這個角度看,中美貿易摩擦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中國經濟繼續蓬勃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談判和博弈解決貿易問題,同時繼續發展高端制造。畢竟,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好不好,不會再取決于出口了多少低端制造商品,而是取決于中國消費者能夠用上多少中國制造的高端商品。
也就是說,各個領域的高端商品國產化替代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投資主線,貫穿較長的時間周期。
當然,從目前的走勢看,美國此時發起貿易爭端更有可能是借機為談判增加籌碼。畢竟,中美雙方“合則兩利,戰則雙輸”的局面已經是各方共識。2017年全球貿易復蘇曾是拉動全球經濟同步向上的重要推手,此時如果打起了貿易戰,那么今年出口對各國出口增長的拉動貢獻都將減弱,美國企業同樣也會深受其害。
另一方面,歷史上大規模貿易戰持續的時間都不會太長,以特朗普重商務實的處事風格來看,未來依然存在很大的協商空間。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中美兩國的博弈最終結果可能意味著中國對美國更多的市場開放,圍繞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新的雙邊協議框架的達成。
對于中美貿易戰未來的發展趨勢,深圳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對于中美貿易摩擦,投資者不應過于悲觀。我預測中美將很快進行談判,達成一致,避免貿易戰的發生。因為中美貿易的互補性強,而競爭性并不強,所謂的‘貿易戰,將讓特朗普在國內承受巨大的壓力。因此,中美貿易戰是很難打起來的,最多是局部的摩擦,對少數行業征收關稅,而不會全面升級為貿易戰。雖然特朗普出于各種目的,如為了中期選舉需要、轉移國內對于‘通俄門的關注,發表一些較為激烈的言論,但美國依然有許多理性的官員和專家學者,指出貿易戰對中美都將是不利的,呼吁美國政府能夠理性對待。而中國也十分克制,并未大規模地采取行動?!?/p>
因此,楊德龍認為,針對中美貿易戰應持樂觀態度,保持良好的心態,投資者無須做過度解讀。
事實上,從資本市場隨后的表現來看,對貿易戰升溫的擔憂而引發的劇烈波動也在逐漸趨緩。這其實也反映出市場各方對于后續發展的樂觀預期。
而在后續雙方的博弈中,中國為表達一定誠意,在部分行業會做一些讓步以減少貿易順差,這也是可以預見的結果。那么,哪些行業在此輪風波過后可能受到波及呢?中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比較多的是機電、音響設備、家具、玩具、紡織品、賤金屬等,這些行業可能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尤其是機電音響設備、家具、玩具、紡織品,分別占到對美國出口的46.2%、12.1%和9.9%。這些在貿易爭端中被征收較高關稅的行業和產品,短期將導致價格大幅上升,在美國市場競爭力下降。
中金公司報告也指出,從特朗普簽署的備忘錄來看,首當其沖的是針對中國計劃加征25%附加關稅的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術、機械領域,此外,貿易占比較高的行業也會受到影響。
其研報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儀器(根據分類主要是家電、電子等類別,占出口總量48%)以及雜項制品(12%)、紡織品(10%)、金屬制品(7%)等;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則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儀器(30%,主要是資本品)、運輸設備(20%)、化工產品(10%)、塑料及橡膠制品(5%)等。
而中國自4月2日起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征15%或25%的關稅,對于國內的相關行業卻可能構成利好,涉及的領域包括:水果及制品、豬肉及制品、不銹鋼制品等。
此外,沿著高端商品國產化發展的思路,也有望挖掘出一些新的投資機會。如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國產軟件、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投資者不妨從上述投資主線中精選個股,挑選那些有業績支撐,同時有政策扶持、發展前景明確的上市公司作為投資標的。
楊德龍特別指出,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后的第二個交易日,A股市場已經實現了探底回升,當天雖然上證指數并未翻紅,但大多數股票漲勢明顯,創業板指數更是絕地反擊,大幅收漲?!扒捌谖医ㄗh重點關注的優質板塊,如芯片、鈷鋰資源股、醫藥等,都出現了強勢上漲。市場再次證明,市場恐慌是抄底優質股票的最好時機,而個人恐慌是價值投資的最大敵人?!?/p>
從一季度的運行情況可以看出,A股市場今年行情與去年相比波動明顯加大,僅在一季度就發生了兩次大跌,開啟了A股大幅震蕩的模式,其中第二次大跌的導火索就是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為標志的新一輪中美貿易風波。
那么,投資者在市場大幅震蕩時應該如何應對?對此,楊德龍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給出的建議是:“靜下心來挖掘被錯殺的優質股。在春節之后,A股市場實現了開門紅,一些優質個股強勢反彈,如芯片、新能源汽車等板塊,出現了近50%的反彈,許多強勢個股甚至創出股價新高。這些都證明了在恐慌時期,是低價買入優質股的最好時機。當然,股市的大幅震蕩也是考驗投資者心態的時候??上У氖?,許多投資者都在恐慌時期拋售了手中的優質籌碼?!?/p>
其實,在市場大波動的形勢下,機會與風險是并存的。要抓住機會,就要堅定地去把握優質股票,通過持有優質股票去抵御市場波動。市場大幅波動是客觀大環境決定的,投資者無法控制。但投資者可以選擇持有優質股票,無論市場如何波動,賬戶凈值都能保持增長。
對于今年哪些板塊可能在各類風波中保持較好的市場表現?楊德龍認為,新經濟板塊和傳統白馬股有望形成“雙支柱”格局。新經濟板塊的代表有新能源汽車,特別是上游的鈷鋰等資源股、芯片、人工智能、醫療設備等,這些都代表了新經濟發展的方向;傳統的白馬股包括:白酒、食品飲料、醫藥等,代表了消費升級的受益板塊。這兩種股票都代表了確定性較強的方向,投資者不妨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