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去年上半年,京滬深等地出臺的網貸平臺整改文件中要求,禁止平臺變相承諾保本保息、取消風險準備金。如今備案大限臨近,越來越多P2P平臺為了響應合規要求,又提高投資安全度,開始引入第三方擔保為出借人提供風險保障。
3月下旬,繼宜貸網取消有限墊付,轉向第三方保理合作后,點融網也發布了與中合中小企業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合擔保”)的合作計劃。
據零壹數據統計,目前真正引入第三方擔保的平臺不到在營平臺的40%。而且,引入第三方擔保并不代表萬無一失。在實際操作中,關聯擔保比較嚴重,擔而不保、選擇性擔保的現象也普遍存在,投資者應提高警惕。
3月底,點融網發布《關于點融“風險保障計劃”正式上線通知 》稱,已與中合擔保正式達成合作,為該平臺上撮合完成的交易提供定制化的風險保障服務。事實上,兩家在2017年年末已達成合作協議。
點融網認為,與中合擔保的合作將助力公司合規化進程。“作為首家獲得AAA級主體信用等級的融資擔保公司,中合擔保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與合規體系。點融網與中合擔保展開合作,將更加明確點融網貸信息服務中介的定位,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擔保公司對標的資產質量進行審慎的風險評估后,承擔相應信用風險并收取一定的擔保費,投資者由此得到多一層保障,這是業界常用的保障模式之一。”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說,相對風險準備金模式,引入了獨立第三方(擔保公司)來評估和承擔風險,更加規范和安全,有利于平臺備案。
業內普遍認為,在投資人“剛兌”預期依然普遍存在的情況下,引入第三方擔保在增加用戶黏性、甩掉逾期壞賬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但是,有擔保公司助陣并不意味著平臺一定安全。例如2014年7月開始逐漸爆雷的“河北融投事件”,彼時國內第二大擔保公司因喪失擔保能力,牽連近50家金融機構項目面臨違約,并波及到合作網貸平臺的公信力,迄今影響仍未揮去。
“第三方擔保模式實際上并不能完全消除P2P網貸平臺的風險,只是實現了部分風險轉移,如果擔保公司本身就存在問題,則可能面臨擔保機構違約的風險。” 網貸之家高級分析師張葉霞說。
張葉霞表示,不少平臺過分夸大了引入擔保的作用,出現逾期的時候,也并不一定能全額賠償投資人的損失。“近年擔保機構問題事件頻頻爆發,建議監管層應加強對擔保機構與P2P網貸合作的監管,同時更嚴格考察擔保機構的風控能力以及賠付能力。”
此外,在業內看來,目前網貸平臺的擔保仍有不規范之處。零壹財經分析師趙金龍表示:“目前關聯擔保比較嚴重,擔而不保、選擇性擔保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上海市和江西省兩地出臺的相關P2P網貸平臺整改驗收工作指引均明確規定,“持有(控制)5%以上股份(表決權)的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近親屬,以及與平臺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方向客戶提供擔保、承諾回購或承諾保本保息”以及“其他關聯方向平臺客戶提供擔保、保險服務,但未充分披露與平臺的關聯關系”的行為都屬不合規行為,只是“如果前述關聯方屬于具有融資擔保業務資質的融資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專業融資擔保、保險機構,可向平臺客戶提供融資擔保、保險服務,但業務開展應當符合相關領域監管要求,并且平臺應充分披露與其關聯關系”。
那么,面對如此之多有第三方保障的P2P平臺,投資者應如何甄別呢?據記者了解,按照監管要求,目前P2P平臺引入第三方保障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第三方擔保公司,包括融資性擔保公司和非融資性擔保公司;二是和保險公司合作,最常見的是履約保證保險。而基于門檻高、管理規范等因素,業內認為保險相比擔保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
陳嘉寧指出,公司實力方面,履約保證保險的承保方一般為保險公司,受保監會監管,公司實力與監管都相對較強;而擔保公司,一般由各地自主批準和監管,實力相對較弱。準入條件方面,履約保證保險的條款和費率需要報保監會批復,而擔保主要是對于可擔保額度有限制,一般是公司資本金的10倍。極端情況下,如果保險公司倒閉,作為財產險保單,受到國家保險保障基金的救濟,最壞情況下,能賠到損失本金的80%。而擔保公司僅以資本金為上限進行賠償,一旦擔保公司倒閉,投資者可能遭受到極大的損失。
“利用保險進行保障時,需要留意免責條款。可能存在一些情況,保險公司拒絕賠付,最終造成投資者虧損。對擔保公司,更需關心其當前的資產質量和桿杠比率。”陳嘉寧說。而在趙金龍看來,第三方保險機構對合作平臺的選擇較為嚴格,所以引入履約保證保險的平臺目前仍屈指可數。
那么,投資者如何選擇只有擔保的平臺呢?張葉霞認為可從三方面考慮:一是確定第三方擔保機構的資質,是非融資性擔保機構還是融資性擔保機構,非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資本實力通常較融資性擔保機構要弱。二是明確第三方擔保與平臺關聯關系,如是關聯擔保,則可能存在合規性的風險。三是對擔保公司情況進行調查,看擔保公司是否存在失信、違約、經營不善等問題,如果存在則對可能存在擔保機構無法賠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