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敏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于冠心病患者中應用健康教育的臨床價值。方法 依照亂數表法隨機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本鄉鎮衛生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9例進行對比實驗,予以45例對照組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44例實驗組患者則采取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對比二者總體療效。結果 實驗組患者總體療效(93.2%)相較對照組(75.6%)更高(P<0.05)。結論 于冠心病患者中納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其總體療效。
【關鍵詞】健康教育;冠心病;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4..02
作為臨床常見多發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可大體分為五種類型,主要為心絞痛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猝死型、心肌梗型、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型[1]。其中,作為占比率較高的一種類型,冠心病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損傷,具有一定致死率[2]。因而,提高其臨床護理治療尤為重要。本文將以2016年2月~2017年3月本鄉鎮衛生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患者為例,就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于其中的應用展開將要實驗分析,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依照亂數表法隨機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本鄉鎮衛生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9例進行對比實驗。實驗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齡(73.11±4.37)歲;對照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齡(74.29±3.92)歲。二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別(P>0.05)。
1.2 臨床治療方案
予以45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予以44例實驗組患者常規護理結合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1)健康教育:基于當前臨床多數患者對冠心病相關健康知識不甚理解。對此,于臨床診療中應開展相關知識經驗宣教活動,以提高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屬認識。在干預過程中,應先充分了解患者個體情況,包括其對先關知識認識度、治療依從性等。在此基礎上,針對其總體認知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主要包括:藥物用法用量、用藥不良反應及治療過程中禁忌事項等。同時,為加深患者印象,提高其記憶,編寫相關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并將其發放于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屬手中,針對其疑惑及時給予詳細、科學解答。(2)心理護理。由于冠心病復發率較高,且較難徹底治愈,因而對患者生理、心理都造成一定傷害。基于此,于臨床治療中,應始終貫徹心理干預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強其治療信心,從而改善預后[3]。基于患者治療中易出現悲觀、焦慮、抑郁等情緒,相關護理人員應時刻關注患者心理活動變化,并及時給予其針對性心理疏導,幫助其疏解心理壓力。在交流過程中,秉著積極主動的原則,護理人員應多觀察患者言語、動作及神態變化,以調整其干預策略,并以鼓勵性言語幫助其緩解緊張、焦躁情緒。
1.3 觀察指標
對比二者治療后總體療效。顯效:經檢查發現患者ST段恢復正常且其T波消失,心絞痛發作次數顯著降低,患者硝酸甘油使用量相較治療前減少80%以上;有效:ST段回升量大于0.05 mV,T波明顯變淺,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有所減少;無效:經檢查其其ST段回升量低于0.05 mV或無回升,T波無變化且心絞痛發作次數較治療前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結合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后,44例實驗組患者中,顯效例數為20例(45.5%),有效例數為21例(47.7%),另3例患者經診斷為無效(6.8%),總有效例為41,占比93.2%;經常規護理后,45例對照組患者中,顯效者為15例(33.3%)有效者為19例(42.2%),無效者則為11例(24.4%),總有效例為34例,占比75.6%。經統計學分析,二者總有效率相較具顯著差異(x2=5.21,P=0.0224)。
3 實驗小結
冠心病發病機制相較較為繁雜,主要可包括高血脂、糖尿病、高黏血、內分泌失調及高血壓等,而心絞痛癥狀則主要基于冠心病患者血管縮小、血小板集聚與血栓等因素。當患者處于多度疲勞或情緒過大波動狀態時,基于其冠狀動脈無法適應擴張,而心肌負荷又突然性增加,從而使其心臟血供無法滿足需求導致心肌代謝活動紊亂,進而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心絞痛。心絞痛不僅可給患者帶來一定強度的疼痛刺激,影響其正常日常工作生活,且基于其較高的發作率易給患者機體帶來一定損傷,從而加快心肌功能衰弱[4]。因此,如患者無法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盡可能規避心絞痛誘因可進一步加重其病情發展甚至由此致死。因此,于臨床治療中應提高冠心病患者對相關健康知識的認識度,并始終貫徹心理干預,減少患者大喜大悲式的情緒波動,為其心臟減負。
本次實驗中,納入健康教育后,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展開健康知識宣傳,可幫助冠心病患者積累相關知識經驗并將其應用于自身康復護理工作中,由此提高康復護理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同時,通過聯合家屬合力,可為冠心病患者提供最大心理支持,從而增強其治療信心;而落實心理護理后,則有助于緩解患者抑郁、恐懼、焦慮等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盡可能讓患者配合治療,主動治療,從而增強臨床效果。實驗中,經聯合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達93.2%,對照組則為75.6%。
綜上所述,于冠心病患者中,應用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其臨床總體療效[5]。
參考文獻
[1] 蔡 紅,王 雪.健康教育對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及預防保健的作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2):12149.
[2] 王玉珍.分析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7(07):1-2.
[3] 王粵東.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9):48-50.
[4] 張 俠,劉曄華.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5,16(01):66-67+70.
[5] 冼朝華.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6):52+5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