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永續發展的動力之源。將傳統文化同青少年教育結合起來,是事關國家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大事。在這方面,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江南小學已經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江南小學以“傳承創新,激發潛能,奠基未來”為辦學理念,以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名校為目標,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校本課程,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通過民樂、經典、武術三大項傳統文化活動,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積極構建特色鮮明的學校文化,讓傳統漸漸成為一種記憶、一種認同、一種情懷,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師生情操,美化師生心靈,啟迪師生智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道德、情操、氣質等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而來的。因此,江南小學有意識地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讓其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學校在每個樓層均建設了一個國學主題長廊,長廊中包含了傳統文化的曲藝、諸子百家等形象符號,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史,讓輝煌燦爛的文化流動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建設了包含古箏、二胡、琵琶等銅塑在內的民樂廣場,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學生充分感受民歌之美,進一步了解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太虛拳長廊及班級國學讀書角的建設,無不傳遞著經典的信息,讓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間滲透進孩子們的心靈,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帶給學生內心的光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現代社會的建設者和幸福人生的創造者。
此外,江南小學還通過學生社團的文化學習活動以及組織校園文藝比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不斷提高他們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為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學校還結合節日開展專題展演活動,如讓學生猜字謎,舉辦書畫作品展,進行民樂演奏等,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環境氛圍,讓優秀文化悄然走進學生的內心。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江南小學緊緊圍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核心,確立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太虛拳、經典誦讀和學習古箏等民樂三項文化傳承為特色校本課程,最終形成了“晨練太虛、午讀經典、晚奏民樂”的傳統文化特色課程體系,并先后開發了《水之神韻-太虛拳》《詩意江南》《我們的節日》和《活水教育》校本教材。
傳承和發揚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太虛拳。學校開展的特色運動項目“太虛拳”,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本土精神文化傳統的拳種,常練習既可強身健體,又可體會平心靜氣之心境,對于培養學生靜心讀書有莫大益處。每天早晨,全校師生在悠揚的樂曲聲中齊練太虛拳,場面就如春風吹拂,湖水蕩漾。學校的太虛拳隊在香港國際武術大賽、廣東省武術大賽和江門市武術大賽中,多次獲得集體金獎和個人金獎,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也培養了他們的文化自信。
堅持經典誦讀,開展中華優秀詩詞學習活動。閱讀關乎孩子知識的增長和精神的成長,關乎孩子的境界和修養,關乎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素質。江南小學注重書香校園的建設,引導學生在書香文墨中明德修身。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優化閱讀環境,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培養格物致知、終身學習的習慣,學校在每周一安排了全體靜讀經典書籍的午修課,每周三安排全體學生誦讀經典書籍的午修課,每周五遴選優秀學生在廣播中帶頭吟誦詩詞,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通過一系列誦讀活動的開展,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了學生內心,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品格,并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了良好班風校風的形成。
組建“水之聲”民樂隊,學習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小學音樂教學,應肩負起弘揚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神圣使命。為此,江南小學以民族音樂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突破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了解民歌,去發現、去探索、去感知、去體驗民歌的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民歌的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生在學習與欣賞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高雅的品質。校園里每天琴聲叮咚,笛音悠揚,學生置身其中,怎能不心情舒暢,積極向上?
教育就是對個體生命進行涵養的過程,是學生個體自我豐富、自我發展的載體,也是學生個體由自然人轉向社會人的必由之路。但學生個體的涵養、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僅靠學校教育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結合到一起,使學生處處都能受到教育。
教育不能閉門造車。江南小學深知,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學校、家庭、社會合力才能出成效。為此,學校加強與社會各界及家庭的聯系,先后邀請了市吟誦學會王暢懷會長、區老干部書畫家等到校開展教育活動。在學校的安排下,學生得以近距離領略名家的風采,得到大師的親自指導,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學校還充分利用周邊的祠堂、博物館、展覽館、名勝古跡等社會教育資源,組織師生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環境是青少年成長的最重要的基礎,良好的家庭氛圍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學校組織家長在重陽節帶頭孝敬老人,給孩子以榜樣引領;在元宵節、端午節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回校做湯圓、包粽子;清明節學校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在網上祭奠英烈,學校組織和發動學生與家長一起參與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促進了良好家風和和諧親子關系的形成,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正是一代代人的自覺傳承,閃耀千年的中華文明才得以薪火相傳。教育是一條長長的路,需要一代代人用腳步去丈量;傳統是一條潺潺的河,不斷地吐故納新才能源遠流長。江南教育人以傳統文化滋教育之根,以和諧發展鑄教育之魂,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獲得了“全國優秀家長學?!薄皬V東省書香校園”“江門市安全文明學校”“江門市德育示范學?!薄敖T市僑鄉武術特色學?!薄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江南小學的傳統文化教育推陳出新,放眼未來,讓學生真正走進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成了師生成長的精神沃土。

>> 崇文尚武,樂韻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