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基礎教育,從本質上說是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打好一生發展基礎的教育。從這個角度上講,基礎教育當然是歸屬于素質教育的。基礎教育可以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階段,甚至包括高中。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基礎打好,影響并且規定學生一生的素質健康發展,這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
由此,基礎教育必須重視對教育對象一生發展具有自我增值意義的素質的培養。這樣的素質有哪些?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因此,最根本的是以責任心培養為核心的道德教育。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有一個核心是責任,對學生的培養必須重在責任心的培養。以責任感的培養為核心,從能對自己負責,對家庭、集體負責,進而產生社會責任感,對國家、民族,乃至對全人類負責。離開了這個核心就不能促進和諧共生群體的產生,也奢談每個個體的自我完善與發展。雖然有“沒有完善的自我就不能更好地為社會負責”之類的說法,但從教育看來,必須二者并重,相輔相成。因為舍此就不能更好地自我完善;舍此就不會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舍此就使自我失去根本。我覺得這樣的理解是符合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說法的,是符合我們教育的現實的。我們培養的對象應該有自我擔當、家庭擔當、事業擔當、民族擔當、人類擔當的抱負。因此,我們應將學生發展目標定位于“培養負責任的成功者”,學校教育旨在“為培養負責任的成功者奠基”。
這種以責任心培養為核心的道德基礎必須與學生個體的自信心確立聯系在一起。因為沒有自信,也就沒有責任心,沒有對自我的約束與追求,自然就沒有夢想,更談不上有實現夢想的負責任的行為了。也正因為此,要強調責任心,一以貫之。
一言以蔽之,培養學生具有自我增值意義的素質,是我國教育當前必須研究并落實的課題。基礎教育必須為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打好基礎。從德育角度看,這個基礎就是以責任心培養為核心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