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兵, 楊 艷
(1.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慶 401147; 2.重慶園林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重慶 401147)
茶園文化藝術中心(圖1)項目位于重慶市南岸區茶園新城區,是重慶市“十二五”規劃重大文化基礎設施項目之一,緊鄰南岸區新行政中心,北臨城市廣場。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6 818.16 m2,總建筑面積約55 778.12 m2,建筑高度23.9 m。本方案力求鼓勵和滿足市民對精神文化活動的各種需求和主張,創造一個積極適應未來新區發展的新型、集約和高效的城市藝術交互中心。藝術中心力圖在滿足市民文化藝術活動需求的同時,為新區構建不同凡響的城市形象,成為市民非去不可的城市新名片。

圖1 茶園文化藝術中心鳥瞰圖
設計從城市設計的角度考慮,在緊張有限的用地上,將演藝活動中心、圖書館、文化館以及博物館四個功能體有機整合成一個方形體量,在與廣場周邊建筑協調共生的基礎上,保證了建筑的良好秩序感。同時其中穿插著富有自然親和力的公共交往空間,也使得整個建筑成為集市民文化、休閑、娛樂、交往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客廳”[1]。其外部方整的體量源自對傳統印章文化的致敬,而內部層層退臺的綠色空間則為市民提供了新奇體驗的交流場所。
方案最為匠心獨運的地方便是豐富的屋頂花園平臺,層層退臺,相互交錯,既是藝術中心交互理念的具像空間延伸,同時也與南岸區政府有相關的呼應之勢。鑒于項目位于風景秀麗的“南山綠肺“腳下,設計便更是這種綠意的深度延伸。
印章源于商周,盛于兩漢,東晉與書畫結緣,成熟于明清。中國印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側面,方案通過抽取這一符號,賦予建筑獨特的文化氛圍和藝術感受。傳達出強烈的地域風格和文化屬性(圖2、圖3)。

圖2 茶園文化藝術中心平面生成

圖3 茶園文化中心平面
通過對用地條件的分析,從城市設計的角度考慮,我們分別將演藝活動中心和文化館等人流量較大的部分設置在面向大眾廣場一側,而將需要安靜環境的圖書館放在臨近公園綠地的東面,西南側放置博物館功能。平面構成上借鑒印章中的鐫刻手法,將四個單元建筑通過完整的構圖手法巧妙統一起來。從四個面看起來完整延續、現代簡潔、優雅大氣。同時在圍合區域的中央設置景觀中庭,并向建筑四周層層退臺,形成充滿陽光與綠色的藝術氛圍。
茶園文化藝術中心根據建筑的形態和功能分布主要由三館一院,即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劇院組成。
圖書館為公共圖書館,面向規劃中的公園綠地,建筑面積10 940.24 m2。內部空間主要通過一個通高5層的圓形中庭將各層的閱覽空間充分組織起來。主要公共出入口設置在寬闊的東面廣場,后勤貨運出入口處于西南側隱蔽處,臨近城市道路。1層為老齡、少兒書刊閱覽室等,2~5層結合辦公管理,分層設置不同類別的借閱空間以及一個200座的小型報告廳,并在不同層高處設置通往不通高度的室外活動平臺。
文化館建筑面積9 868.41 m2,分別在北側和西側設置主次人行出入口。1層主要為門廳、展覽陳列等;2層有音樂綜合教室和舞蹈排廳;3層、4層分別為輔導教室、專業研究以及行政辦公區;5層為文化館活動室部分。220座的多功能演出廳位于3~4層,通過延續的室外大樓梯可以直達1層的室外空間,并在不同的平臺標高與每層的其他功能區緊密聯系。
博物館建筑面積6 484.09 m2,主要以展廳及后勤辦公用房功能為主。1層設置有臨時展廳以及后勤貨運門廳等,2~4層均為展廳區,局部通高兩層保證特殊布展需要。文物庫房及相關監控修繕等布置在-1層,為獨立的防火分區。
5層為博物館的行政辦公,面向屋頂休閑活動平臺,環境怡人。
藝術中心為780座的小型專業劇院,地上建筑面積約6 371.06 m2。可演出中小型音樂會、戲劇,也可以作為電影院的后備設施。主要人行出入口布置在面向大眾廣場一面,有利于人員疏散;劇院后勤出入口靠近西側的廣福大道,方便車行。1層主要為通高3層的門廳以及觀眾廳底座,樓座部分位于2層前區。舞臺配套放置在后區的1~3層;4層考慮少量行政辦公用房,同時結合屋面的空間利用,靈活布置。
結合以上不同建筑功能,項目在考慮了少量地面停車的同時,將大部分車流引入地下,設置兩層地下車庫,并在用地的東南面和西北側設置對外出入口,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
在建筑形態上,設計通過提取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印”的概念,充分借鑒印章中的鐫刻手法,將四個單元建筑通過完整的構圖手法巧妙統一起來。建筑方案匠心獨運,平面構成如同完整的傳統“方印”,烘托出濃烈的文化氛圍。
在建筑立面上,我們試圖營造一個完整的立面形象將所有空間融合為一個整體。整個建筑的表皮處理主要以暖灰色陶土板為主,其紋理呈編織狀,借鑒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編織手法,表達對本土技藝的敬禮,用現代簡潔的手法,完成對時代氣象的積極回應。同時,局部區域通過提煉傳統文化中的印章符號,通過鏤空焦棕色實木樹脂板材料以半透明形式呈現。賦予建筑獨特的文化氛圍和藝術感受,傳達出典雅不失趣味的文化內涵。
根據建筑形態、功能和地形的變化,茶園文化藝術中心形成 4類景觀空間:(1) 主入口無縫連接人民廣場,是開闊的硬質景觀; (2) 建筑四周與市政道路、市政綠化之間的空間承接交通功能和空間過渡; (3) 屋頂花園層層退臺,利用建筑功能單元差異,創造豐富建筑外部空間; (4) 中庭景觀處于主體建筑之間的圍合式區域,是設計著意表現的園林景觀。 設計充分考慮重慶當地的環境條件、氣候特征,按照綠色建筑的要求,充分利用周邊景觀、廣場、綠化,設置人工庭院、屋頂休閑綠化等多層次的景觀綠化方式,創造豐富建筑外部空間,并通過充滿趣味的露臺、廊 橋、踏步和坡道等,營造生動有趣的公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