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菁生, 伏 鑫, 余 取, 肖圖剛, 蒲黔輝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四川成都 610031)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迅猛發展,橋梁公路里程不斷增加,據統計[1],至2016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69.63×104km,公路橋梁80.53萬座、4 916.97×104m,其中特大橋梁4 257座、753.54×104m,大橋86 178座、2 251.50×104m,但隨著交通量激增,不少空心板橋出現病害,危害人車通行安全。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對橋梁進行加固,提高承載能力和剛度已經成為我國橋梁事業發展的重點。
超強高韌性樹脂鋼絲網混凝土(High Toughness Resin Concrete with Steel Mesh,簡稱HTRCS)是一種以鋼筋網作為增韌體,環氧樹脂灌漿料作為基體組成的薄層結構,具有粘結性強、抗拉強度高、極限拉應變較高、硬化速度快、流動性強等優點。HTRCS加固的有效性已在室內模型試驗中得到基本驗證[2-4],但其在橋梁實際加固中應用較少,且相對于我國常用的加固方法,HTRCS加固效果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本文以某空心板梁橋為例,對采用粘貼鋼板和HTRCS加固的梁體進行加固效果對比分析,以期對今后加固工程提供有益參考。
某空心板梁橋位于成都市青龍場西側,成橋于1997年,上部結構采用4×20 m部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空心板,梁高1.0 m,梁寬8.0 m,箱形截面懸臂1.0 m,梁體采用C40混凝土,橋面鋪裝為8 cm厚C30鋼纖維混凝土。橋梁設計荷載為汽超-20、掛-120。該橋在長時間的荷載作用下結構呈現出梁底板開裂、混凝土破損、露筋等病害癥狀,經檢測評估后,對其第1~2跨、第3~4跨分別采用HTRCS加固法及粘貼鋼板法進行加固補強。橋型布置如圖1及圖2所示。

圖1 橋梁立面(單位:cm)

(圖中括號內表示橋跨端部附近尺寸)圖2 橋梁橫截面(單位:cm)
(1)HTRCS的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環氧樹脂灌漿料軸心抗壓強度≥90 MPa,彈性模量為19.65 GPa;鋼絲網抗拉強度為600 MPa,彈性模量為200 GPa。
(2)鋼板采用Q235,膠粘劑采用改性環氧樹脂膠,螺栓直徑為20 mm。
按照承載能力提高30 %設計加固方案[5-6],且滿足橋梁設計荷載等級,HTRCS及鋼板加固方案(圖3)如下:
(1)在主梁跨中10 m范圍內,梁體底部外包4 cm厚的HTRCS復合材料,其中加固鋼絲網采用編織型鋼絲網,鋼絲直徑為4 mm,網格縱向間距為10 mm,橫向間距為20 mm。
(2)鋼板布置在梁底板梁肋處,每跨7條。每塊鋼板尺寸1 600 mm×250 mm×8 mm,采用對接焊接方式連接伸長,將鋼板粘貼在混凝土上的同時用螺栓予以錨固。

(a)HTRCS加固示意

(b)粘貼鋼板加固示意圖3 橋梁加固示意(單位:cm)
粘貼鋼板加固施工工藝流程在國內已日趨完善,本文不再贅述。HTRCS加固流程如下:
(1)鑿除梁底部碳化混凝土,并將混凝土構件表面殘缺、破損部分剔鑿清除干凈,達到梁結構密實部位。清洗混凝土表面,保證其充分干燥。
(2)在梁底置入膨脹螺栓,對鋼絲網進行安裝及定位。
(3)搭設HTRCS澆筑模板。模板間縫隙應使用密封膠進行密閉處理,保證模板處于一個封閉狀態,避免出現漏漿情況。模板表面應涂抹脫模劑,方便脫模。
(4)攪拌環氧樹脂灌漿料,并確保其攪拌均勻,采用泵送或高位方式進行澆筑。澆筑施工時需在梁體側面設置澆注口,以防止環氧樹脂灌漿料澆筑不均勻。
(5)澆筑24 h固化后,拆除模板。
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軟件建立該橋主梁有限元模型,建模時主要考慮了結構的質量、剛度及邊界條件,使有限元模型盡可能與實際橋梁結構接近。依據有限元模型,確定第一至四跨最不利工況位置依次為A-A截面至D-D截面,并根據橋梁設計荷載確定控制截面的計算彎矩。試驗采用2輛重車加載,載重汽車重500 kN,軸距為3.85 m+1.35 m,加載車輛均為最大彎矩橫向對稱加載,以確保試驗荷載效率在0.95~1.05之間[7],加載截面如圖4所示,試驗計算彎矩、試驗彎矩及荷載系數如表1所示。

圖4 加載截面圖及撓度測點位置(單位:cm)
為了保證加固前后截面應力狀況能夠測試準確,除了每個測試截面梁底板上布置6個混凝土應變測點外,還選取梁底底層鋼筋布置6個鋼筋應變測點,同時應變測點的布置避開了加固材料,各個測試斷面應變測點由左向右依次編號為1#~6#;試驗跨L/4、2L/4、3L/4處梁體底部各布置2個撓度測點,依次編號為1#~2#。試驗測點布置如圖5所示。
各工況撓度測點實測值與理論值如表2、表3所示。從靜載試驗結果可知,A-A工況加固前后跨中撓度由3.22 mm下降至2.44 mm,降低了24.22 %,B-B工況加固前后跨中撓度由2.89 mm下降至2.18 mm,降低了24.57%, C-C工況加固前后跨中撓度由2.71 mm下降至2.29 mm,降低了15.50 %,D-D工況加固前后跨中撓度由3.36 mm下降至2.26 mm,降低了32.74 %,說明HTRCS加固及粘貼鋼板加固均可,可有效降低梁體變形,提高梁體剛度。從D-D工況的剛度提高看,粘貼鋼板優于HTRCS;但從各工況剛度提高對比可知,粘貼鋼板加固易受施工因素影響其加固效果,HTRCS整體剛度調高優于粘貼鋼板加固。

表1 各工況計算彎矩、試驗彎矩及荷載效率系數

(a)混凝土應變測點

(b)鋼筋應變測點

(c)撓度測點圖5 試驗測點布置示意(單位:cm)

表2 加固前后各工況撓度實測值與理論值
備注:1.豎向撓度向下為負,向上為正;2.表中“—”表示測點失;3.因篇幅限制,僅選取試驗工況所在跨撓度進行分析。

表3 加固前后各測點應變實測值數據對比
由于橋跨結構存在大量裂縫,混凝土的理論應變為開裂截面計算值,處于裂縫之間的混凝土表面應變校驗系數較低,僅作測試參考。由A-A、B-B工況結果可知,HTRCS加固后梁底混凝土應變并未下降,比加固前提高了63.89 %~80.56 %。經分析發現,加固前混凝土應變片多處于梁體結構裂縫之間,應變測試值遠小于混凝土實際應變;加固后由于HTRCS復合材料與原有混凝土結構粘結形成共同受力截面,應變測試值較加固前增大。
A-A工況、B-B工況加固前后鋼筋平均應變分別降低了42.49 %、36.47 %,C-C工況、D-D工況加固前后鋼筋平均應變分別降低了13.03 %、48.92 %,HTRCS及粘貼鋼板加固均有效地降低了鋼筋應力水平。
(1)采用HTRCS加固后比加固前跨中撓度測值降低24.22 %~24.57 %,鋼筋應力測值降低36.47 %~42.49 %,采用粘貼鋼板加固后比加固前跨中撓度測值降低15.50 %~ 32.74 %,鋼筋應力測值降低13.03 %~48.92 %,說明HTRCS及粘貼鋼板加固均能有效降低跨中撓度及鋼筋應力水平,提高橋跨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剛度。
(2)因施工因素等對粘貼鋼板加固效果的影響較大,從橋跨整體加固效果看,HTRCS加固優于粘貼鋼板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