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博鰲特派記者 倪浩 ●本報駐埃及、日本、德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藍雅歌 青木 辛斌 ●柳玉鵬

“當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戰時,習近平發表了里程碑式的經濟演講”。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重要主旨演講,獲得場內熱烈掌聲,也獲得場外高度評價。“中國用開放回答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德國新聞電視臺稱,這一演講“堅定了習近平作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保護者及可信賴國際領導人的形象”。當天亞洲、歐洲乃至美國股市都受中國新政策的鼓舞一路高歌猛進。“習近平在博鰲呼吁對話而非對峙”,《紐約時報》10日稱,這是中國為倡導自由貿易和穩定增長所做的最新努力。“今天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有很多內容溫暖人心”,世界貿易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10日說,“他給了我們一系列的鼓舞,他讓我們確信中國會繼續加大對外開放。”
開放:中國改革的新階段
“習近平宣布更多開放政策,包括降低汽車進口關稅”,10日,各國媒體爭相以類似的標題在第一時間報道中國領導人的博鰲演講。美國財經網站CNBC說,中國國家主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成為全球經濟領袖的能力,他強調開放的體系對世界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埃及“阿拉伯門”網站稱,在中國兩會結束、中國誕生新一屆領導人的國內背景,以及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引發世界擔憂的外部環境下,博鰲論壇引人矚目,習近平想利用這一重要舞臺,向世界傳遞中國的改革開放將繼續前行,中國改革的大門不但不會關閉,反而會越開越大的信息。其目的是為了讓世界放心,給與會者吃“定心丸”。
日本經濟新聞說,習近平10日在博鰲論壇發表的演講,顯示出要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國內市場的方針,同時這是不點名地批判了特朗普政權的保守姿態。《西日本新聞》則稱,習近平通過講話,牽制了提倡“美國優先”主義的美國。
“阿拉伯新聞網”說,習近平在博鰲的講話,是對中國擴大改革開放的一種政策宣示,其中有宏觀的掃描,也不乏具體的措施。“中國改革的新階段”,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0日稱,整個經濟界一直在等待習近平這次講話。“開放”“合作”是習近平講話的關鍵詞。他在海南向世界描繪了他的國家形象,就是中國將繼續對外開放,國內將持續經濟改革。
“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后退,人類面臨著新的重大抉擇。”《華爾街日報》10日稱,習近平承諾中國擴大開放,警告冷戰思維。意在發起政策倡議,同時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議程形成對照,展現中國作為穩定的全球合作伙伴、遵循國際貿易秩序的形象。
股市:從亞洲到歐美都漲了
正如英國《衛報》10日報道,習近平講話后,亞洲股市跳漲,日經指數、上證指數、香港恒生指數無一例外受到鼓舞,晚間美國股市也跳空高開。彭博社10日引用證券分析師的話表示,“投資者此前為貿易爭端擔憂,習近平的講話大大安撫了緊張情緒。”“中國國家主席的演講成為亞太股票市場增長的動力”,俄羅斯“財經”網10日引用澳大利亞國家銀行分析師凱瑟琳的話說,習近平的演講對投資者來說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音樂”。
英國《衛報》10日稱,習近平的演講回顧了中國走向開放的歷史征程,充滿名言警句。除了開放,中國領導人還強調“和平”。他表示,無論中國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都不會威脅誰,都不會顛覆現行國際體系,都不會謀求建立勢力范圍。俄羅斯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霍洛德科夫對俄《經濟日報》表示,中國領導人承諾中國將永遠不會試圖破壞現有的國際秩序,他的講話是值得贊賞的。《紐約時報》10日稱,習近平在博鰲演講中暗批特朗普政府,表示“不搞以鄰為壑、恃強凌弱的強權霸道”。同時他承諾堅決抵制為世界貿易設置障礙的做法。他把中國塑造成致力于開放經濟的國家,為特朗普限制對華貿易的做法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愿景。
與此同時,特朗普由于對華發動貿易戰在國內面臨更多指責。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周一承認美國農民會在對華貿易戰中受到影響,但他稱贊他們是“偉大的愛國者”,并許下空頭支票“會補償他們的損失”。另據彭博社10日報道,美國專家擔心,貿易戰一旦爆發,會給美中之間高達4000億美元的投資帶來風險。包括美在華2560億美元投資,以及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約1400億美元投資。
各國:期待從中國崛起中受益
中國領導人在博鰲的演講,得到世界范圍內廣泛的呼應。“中國崛起不可避免,而西方可以從中受益”,英國《每日電訊報》10日稱,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習近平宣布中國的開放進入新階段,外國公司有望獲取更好的條件進入中國市場,包括電信、醫療和教育等領域。
俄羅斯“今日經濟”網10日稱,對于剛剛遭受美國新一輪制裁的俄羅斯來說,中國領導人的博鰲講話,為俄中貿易增長開辟了新的機遇。俄羅斯應延續“向東看”政策,替代美國在中國的農產品市場。
《印度快報》10日發表署名評論稱,印度需要對中國重新定位,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報道稱,在博鰲年度論壇上,中國領導人成為全球化的新捍衛者。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他5年前發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是對全球公共產品的重大貢獻。新德里和北京“都有求同存異的動力”。中印都在推動南亞次大陸的跨境交通和貿易,如果兩國能夠合作,這些項目的可行性將大大提高。“試想,如果把水電廠的目標客戶定位于缺電的印度北部市場,那么中國在尼泊爾水電項目的融資將變得容易得多。”
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日當選為第三屆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當天他接受韓國《中央日報》采訪時說,“18年前博鰲論壇成立時,其宗旨是整合亞洲經濟”,“而從現在開始,論壇不僅要考慮亞洲問題,還將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而貢獻智慧……使中國在自我發展的同時為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信號:跟中國合作是有前景的
10日一大早,博鰲論壇主會場就聚集了大批海內外記者,等待中國宣布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全世界都對習主席的主旨演講充滿期待,都想盡快知道中國在對外開放上有哪些重大安排,這對中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都非常重要。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易小準10日在博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習近平主席宣布的各項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均超過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最終將使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受益。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易小準對中國在對外開放方面推出新的政策安排表示非常歡迎。
奧地利外交部長卡琳·克萊瑟10日下午在博鰲論壇上表示,“習主席宣布的對外開放多項舉措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對外資投資汽車行業政策的進一步放寬,這對歐洲市場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歐洲有800多萬就業機會都是跟汽車產業有關的,中國進一步開放,我們就能在一個更加自由的市場中和中國企業展開更多的合作。”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何偉文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習主席的講話高屋建瓴,大到整個國家的戰略設計,小到改革具體政策,一一進行闡述,也對我們4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進行了總結,這是非常必要的。“習主席的講話向全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并給了他們充分的信心:中國是開放的、可靠的,跟中國合作是有前景的。”▲
環球時報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