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有報道稱,俄羅斯反對重新制定大氣層和太空之間的“卡門線”。請介紹一下“卡門線”。
天津讀者 趙揮
“卡門線”是國際航空聯合會(國際的航空航天標準制定、記錄保存的機構)定義的地球大氣層和外太空的界線,高度為海平面以上100千米,卡門線外即為太空,太空衛星從線外進入大氣層會被燒毀。
此線得名自匈牙利裔美國工程師、物理學家,主要致力于航空和航天工程的西奧多·馮·卡門。他被譽為“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才”,對于20世紀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理論與應用的發展,尤其是在超聲速和高超聲速氣流表征方面,以及亞聲速與超聲速航空、航天器的設計,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曾是中國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的導師。
他首先確定距離地面100千米高度的大氣太過稀薄,難以產生足夠支持航空飛行的升力。因此,為了到達更高的高度,必須使用航天器,卡門線的確定為航空和航天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卡門線大致在湍流層頂附近。因湍流層頂以上空氣與燃料混合程度不佳,在湍流層頂以上需要將燃料與空氣混合的熱機將無法正常運作。據測量,中間層溫度最低的地方,即中間層層頂(中間層與熱層的分界線),大致分布在海拔85千米至100千米處,故卡門線可以被視作為正好處在或接近熱層的底端。
實際上,太空和地球大氣層并沒有明確的邊界,因為大氣隨著海拔增加而逐漸變薄。假設大氣層溫度固定,大氣壓會從海平面隨著高度增加而減少至零為止。目前,根據國際社會達成的共識,承認一國對其地面至“卡門線”以下高度的空間為其領空,國家對其擁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權。在領空以外空間的是太空,其為公共空間,不屬于任何國家。▲
(柳玉鵬)
環球時報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