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根生
摘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過程卓有成效。但從長遠來看,當前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基于此,本文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著手,首先闡述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閱讀教學的意義,隨后簡要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出了提高教學效果的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引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的重要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學生的引導者和輔助者。為了響應國家關于新課程的改革,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行動起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認真備課,積極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初中學生正處于語言文化知識積淀的時期,閱讀能夠讓學生從書本中汲取文字信息和情感信息,學生通過閱讀可以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了解作者的心理世界,從而培養自身的創造性,豐富自己的情感。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閱讀教學,正是為學生提供一個主動閱讀圖書的平臺,傳授給學生閱讀的能力。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更加深化了閱讀教學對于學生情感發展的意義。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閱讀教學,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1]。
二、當前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于閱讀教學不夠重視
當前階段,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閱讀教學的認知還停留在學生是“看閑書”的狀態,對其給學生帶來的教育意義還不夠重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或者很少進行閱讀教學的環節,學生在課堂上只有跟隨老師的思想,機械地對教材知識進行學習,對于文章內容沒有深入咀嚼和體會,以至于在閱讀過程中,總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基調。這種狀況是教師對于閱讀教學不夠重視的結果。
(二)教師教育理念陳舊,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精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提倡對教學工作進行全面革新,確立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但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由來已久,在很多教師心中根深蒂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沒有掙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堅持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思想[2]。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把握著課堂的主動權,將閱讀教學分為體裁、結構、寫作特點等幾大方面,將講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思想作為終極目標,進行程序化、模型化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鍛煉,這種教學理念并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精神,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不高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提高文學欣賞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文章的文學性過高,意義比較深刻,初中學生想要讀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對于閱讀沒有濃厚的興趣。同時,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語文學習只要把教材研讀透徹,掌握簡單的寫作能力,在試卷上取得好成績就可以,從思想上沒有將語文閱讀重視起來。在教師課堂閱讀教學中,學生看到文章,不知道怎么去讀,對于作者的寫作思路、篇章主旨和文字魅力提不起興趣,只能根據教師的要求應付任務,閱讀過程中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閱讀之后沒有收獲。
(四)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一般會為學生下達閱讀任務,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沒有開展有趣的活動來鼓勵學生進行閱讀,課堂缺乏魅力和良好的閱讀氛圍,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度不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收不到好的成效。
三、新課程改革中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確定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時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環節。因此,初中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將閱讀教學重視起來,確定閱讀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教師在制定教學規劃時,要合理調整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比例,將閱讀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3]。
(二)扭轉教育理念,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
新課程改革要求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作為引導者和輔助者而存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時扭轉教育理念,將教學目標從嚴抓成績轉到關注學生文學素養的身心發展上來。同時,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中將教材文章解讀與學生課外閱讀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研討教材內容,課外主動進行閱讀積累,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三)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進行興趣教學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對于課堂學習的關注需要內心興趣的引導。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通過言語鼓勵和行為引導等多種途徑來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從而確保閱讀教學的效果。這種興趣教學要求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內心訴求,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和理解能力的差異,設置階梯式的閱讀目標[4]。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對每一個學生都充分關注,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所有學生都能夠融入到課堂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四)創新教學方式,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發學生對于閱讀課堂的關注。教師可以采用互動教學法,在閱讀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進行完文章閱讀后,互相交流閱讀技巧和對文章內容的感悟,然后教師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分享自己的閱讀方式,增強自信心,這樣教師可以收獲更多的反饋信息,以便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例如,教師在《歐·亨利短篇小說文集》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采用互動教學法。首先,教師在教學之初進行適當的啟發引導,讓學生掌握小說閱讀的技巧,然后讓同學們安靜閱讀書中自己感興趣的幾篇文章。隨后的小組交流環節,讓同學們討論10分鐘,與小組成員分享閱讀感悟,最后自愿到講臺上面對全班同學進行發言,談一談對于作者歐·亨利的認識和自己閱讀文章的心理感受。通過學生的發言,教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學生在閱讀技巧上的不足,便于課堂結束的補充和總結,從而提升教學成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能夠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保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扭轉傳統的教學觀念,確立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創新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國鑫.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No.585(05):116-117.
[2]董才峰.初中語文閱讀中自主學習的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2017(7):11-11.
[3]黃桂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2018(8):7-7.
[4]單吉軒.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3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