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丁寧
摘要:低碳經濟為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間的相互矛盾提供了途徑,低碳經濟是一種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模式。在吉安市工業化迅速發展的階段,選擇低碳經濟是明智之舉。分析吉安市氣候變化及影響,對吉安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和可行性分析,調查吉安低碳經濟現狀,提出吉安市低碳經濟的發展途徑和解決對策。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低碳經濟;發展途徑
一、吉安市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吉安市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氣候現狀主要呈現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溫度上升趨勢明顯、降水量呈略增多趨勢、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增多。變化多端的氣候對吉安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持續性的影響,使得農業、森林生態系統、水資源、濕地生態系統、基礎設施運行等多個領域面臨挑戰[1]。
二、吉安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選擇低碳發展道路是立足吉安市情,順應全國發展趨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的明智之舉。同時,發展低碳經濟也可發揮吉安市的生態優勢,實現吉安跨越式崛起。
隨著江西省《低碳經濟社會發展綱要》白皮書、《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等的提出,推動了吉安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吉安未來發展的重大意義顯而易見,為吉安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極大機遇。
三、吉安市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調查
1.吉安市能源資源現狀調查
1)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能源消費品種單一
吉安地區“缺油少煤乏氣”,常規能源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煤炭在能源消費品中占主導市場。
2)重型化產業結構明顯
吉安市正處于工業化發展進程的中期,第二產業比重高,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調查顯示,吉安市2015年度三次產業結構為16.4:49.5:34.1,第三產業比全省低4.5個百分點。同時,第二產業中工業占比偏高,且工業內部主要為高能耗行業。
3)能源利用率低,部分高耗能產品單耗水平高
吉安企業現狀整體技術水平偏低,關鍵核心技術更是缺乏,設備能源利用率總體較低,然而高耗能產品的單耗卻高于國家平均水平。目前,高能耗行業持續發展,對吉安市節能降耗帶來不利影響。
2.吉安市生態環境現狀
吉安市工業規模和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全市環境質量水平在全國處于中上游,以贛江為主體的全市主要水域水質尚好。但是,仍存在下列生態環境問題:水域污染有惡化趨勢、酸雨嚴重、水土流失現象嚴重。
3.吉安市發展低碳經濟之優勢
吉安市生態環境優美,是“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為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循環經濟、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產業也有一定基礎。與此同時,由于吉安工業化水平較低,降低了吉安產業轉型時所需成本。
4.吉安市低碳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對于發展低碳經濟,全球暫時并沒有轉型成功的案例,僅有可借鑒的政策及經驗方法[2]。吉安市處于欠發達地區,制度的借鑒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培育適合制度生存發展的文化和土壤。目前為止,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投入方面在整個吉安都相當缺乏,還未形成有效的低碳技術研發投入機制,技術進步的滯后性嚴重制約了吉安現存產業結構向低碳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的轉換。
四、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
發展低碳經濟要因地制宜。吉安市經濟尚欠發達,要實現跨越發展,不可能亦不應該走發達國家那種“先工業化,后治理”的路子,也不可能走中國沿海省市曾走過的那種粗放型發展的路子。
1.調整產業結構
吉安應把握全球以低碳經濟引領經濟發展為主導的契機,調整產業、能源結構,發展農業、工業、服務業以低碳為核心的新型經濟體系,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和可再生能源。
2.提高能源效率
提高能源效率應放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首位。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來節約能源,只能解決局部問題,若技術沒有進步,能源消耗量并不會減少,只變成了轉移。從各個行業來看,都具有提高能源效率的可行性,技術進步、加強管理與綜合利用則是挖掘提高能源效率可行性的關鍵。
3.發展清潔及可再生能源
振興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是吉安市應對氣候變化、調整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可從光伏產業、核電建設、光電產業和風力發電等角度入手,同時降低以煤炭為主導的能源結構比例,加快實施煤炭精華技術并建設相關基礎設施。
4.充分發揮碳匯潛力
森林作為地面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可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現象[3]。吉安市森林覆蓋率高、綠化面積大,抓住這一天然優勢,從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的高度,推動全市的綠化工程,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
5.參與國際減排活動,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
發展中國家要獲取新能源技術,主要途徑是通過國際低碳技術的交流活動。吉安市應積極參與國際能源技術市場和碳交易市場,為低碳技術、低碳產品等提供相關激勵機制。
五、吉安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對于吉安在發展低碳經濟戰略中必須認清自身所處的內外環境和發展階段,必須根據自身的情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充分吸取低碳經濟先發國家經驗的合理內核的基礎上,構建符合市情的相關政策,為我市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保障。發展低碳經濟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
將低碳經濟納入發展規劃,結合自身特色突出生態經濟來確定吉安市的發展戰略。重視我市農村沼氣項目的建設,以實施沼氣工程為紐帶,加速發展“低碳農業”,讓更多農民告別煙熏火燎的傳統生活。
2.以科技創新推進低碳經濟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現有實用技術、淘汰落后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以技術進步推進低碳經濟。大力推動相關技術的創新,最大限度的提高資源生產率和能源利用率。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作為低碳經濟技術支撐。
3.建立低碳經濟法律保障體系
在我市能源和工業發展的現狀的基礎上,重視能源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能源法律體系,促使能源可持續發展,鞏固能源規劃的法律地位,確保各項法規與政策落到實處。
4.引入市場機制,增加資金投入。
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引進低碳技術,在科技經費中以專項資金的形式支持低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廣。制訂吉安市引導企業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對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企業分別從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
5.加強宣傳教育,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通過各新聞媒體擴大宣傳與教育,推廣普及低碳知識、低碳理念等,倡導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貫徹低碳發展的理念。
六、總結
低碳經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必將成為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吉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資源環境、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因此吉安要跨越發展,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市情,探索走低碳經濟道路,擴展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空間,實現“進位趕超、跨越發展、加快崛起”,從而推動綠色、生態、富裕、和諧吉安目標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徐匡迪. 走低碳發展之路應對氣候變化[J]. 科技通報, 2010, 26(1) :1-6.
[2]張坤民. 低碳世界中的中國: 地位、挑戰與戰略[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3) :1-7.
[3]魯豐先, 王喜, 秦光辰,等. 低碳發展研究的理論基礎[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