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維盟
(貴州省長順縣人民醫院,貴州 黔南 550700)
三踝骨折是指骨折或骨裂同時發生于內踝、外踝及后踝,是一種嚴重的踝關節損傷。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三踝骨折的主要手段。有學者指出,用后外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三踝骨折可促進患者骨折處的愈合,改善其預后。為了進一步分析用后外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三踝骨折的效果,筆者對貴州省長順縣人民醫院接診的46例三踝骨折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貴州省長順縣人民醫院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接診的三踝骨折患者中隨機選取4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46例患者中有男31例,女15例;其年齡為22~76歲,平均年齡(38.6±4.2)歲;其中有左踝骨折患者21例,右踝骨折患者25例;其中致傷原因為發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23例,為運動損傷的患者有15例,為從高處墜落的患者有6例,為被重物砸傷的患者有2例;其中骨折Lauge-Hansen分型為旋前-外旋型的患者有29例,為旋后-外旋型的患者有14例,為旋前-外展型的患者有3例;其受傷至接受手術的時間為5~11 d,平均時間為(6.8±1.6)d。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1)其病情符合三踝骨折的診斷標準,且經X線檢查被確診患有三踝骨折。2)知曉本研究的實施方法,并自愿參與本研究。3)其骨折為閉合性骨折。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1)受傷至接受手術的時間超過14 d。2)患有會對切口愈合產生影響的疾病。
為這46例患者均采用后外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將其患肢抬高,并對其進行制動處理。應用濃度為20%的甘露醇對其患肢進行脫水消腫處理。在其患肢皮膚出現褶皺后,對其進行手術。2)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協助其取俯臥位,對其進行常規的消毒和麻醉,應用充氣止血帶對其患肢進行環扎。在其跟腱外側緣和腓骨后緣之間做一個長約8cm的縱向切口,逐層分離皮下組織和深筋膜。對踝部的骨折塊進行復位,應用克氏針對骨折處進行臨時固定。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對骨折部位進行手法復位,將合適型號的鋼板置于骨折處,然后應用1~2枚克氏針對鋼板進行固定。完成固定后,對術區進行止血處理,然后將負壓引流管置于切口處。3)在術后,使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患者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若患者對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過敏,可改用克林霉素對其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使用甘露醇對其進行治療(治療3~7 d),以緩解其患肢腫脹的癥狀。盡早指導其進行肢體功能鍛煉。
觀察這46例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包括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引流量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在術后對其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并觀察其骨折愈合的時間。在末次隨訪時,使用AOFAS踝-后足評分量表對其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該量表的總分為100分。評分≥90分,表示患者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為優。評分為75~89分,表示患者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為良。評分為50~74分,表示患者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為可。評分<50分,表示患者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為差。
這46例患者手術的時間為33~59min,平均時間(45.8±6.2)min;其術中的出血量為17~51ml,平均出血量(31.2±5.9)ml;其術后的引流量為2~8ml,平均引流量(3.8±0.5)ml。治療后,這些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為9~27周,平均時間(17.6±4.9)周;其中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為優的患者有30例,為良的患者有12例,為可的患者有3例,為差的患者有1例。這些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的優良率為91.3%。在術后,這些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淺表軟組織感染,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5%。這3例患者在接受對癥治療后病情均痊愈。
三踝骨折是指骨折或骨裂同時發生于內踝、外踝及后踝。后踝骨折的處理是治療三踝骨折的難點。后踝在脛距關節穩定性的維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骨折或骨裂發生于后踝會顯著降低脛距關節的穩定性,增加距骨向后半脫位、脛距關節面不平的發生風險,進而可引發創傷性關節炎[1]。通常情況下,后踝骨折多發生于踝骨的后外側。在治療后踝骨折時對復位的準確性、內固定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在患者后踝骨折處移位<2 mm的情況下,可采用閉合復位+石膏托外固定術對其進行治療。在患者后踝骨折處移位≥2 mm的情況下,可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其進行治療[2]。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用后外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三踝骨折能夠有效地平整患者的關節面,防止其踝關節處發生退行性病變,改善其預后。筆者認為,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三踝骨折時選擇在患者踝關節的后外側入路具有以下優點:1)可充分顯露患者的后踝骨折部位,從而可在直視下對其后踝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和固定。2)在患者腓骨肌與拇長屈肌的間隙對其肌肉和筋膜進行分離,可減少對其肌肉組織的損傷。3)在復位患者的腓骨后,無論是在其腓骨后方放置鋼板或是在其腓骨外側放置鋼板,對其肌肉軟組織的覆蓋效果均較好,從而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
綜上所述,用后外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三踝骨折可縮短患者手術的時間,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的引流量,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骨折處的愈合和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
[1]石國棟,馬輝,李幼德,等.后外側入路聯合內側入路內固定治療三踝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5,18(4):487-488.
[2]李光陽,吳祥宗,陶志東,等.改良外側入路在三踝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中的應用[J].中醫正骨,2015,10(5):48-49,51.
[3]王林剛.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三踝骨折(Cotton骨折)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2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