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中學時就開始接觸路亞釣法了,算是趕上了鱸釣運動熱潮進入中國的尾巴。大學時,我來到古城西安求學,又在這里開始了我的路亞新生活。關中地區的路亞資源相對匱乏,這的確讓我頭疼了一陣子。但不久,我聽聞西安附近有鱸魚水庫,于是就和舍友小董心潮澎湃地盤算著,可以趁著國慶節期間課業不多,到此處一解路亞之毒。
對于此次出釣所用的兵器,我也花費了一些心思,先是考慮了不少硬餌,從水面的Pencil到Crankbait、spinnerbait足足準備了四五盒。其實我個人還是比較信任反應餌的,反應餌給人帶來的感官上的刺激更加強烈,但為謹慎起見我還帶了幾包senko和鉗子蝦。之后的作釣證明,這幾包軟餌的作釣效率遠遠高于硬餌。
釣場位于西安周邊的醴泉湖,這里的水域面積萬畝有余,平均水深7米~8米,最深處水深將近20米。岸邊是典型的黃土結構,水下布有豐富的倒樹障礙,水質并不清澈。前些年,這里因為要舉辦比賽就放養了一些鱸魚,放養的鱸魚經過幾年間的自然繁殖形成了如今的鱸魚釣場。不過,這里的水域面積過大,在沒有魚探的情況下,找魚是個很大的難題,我只能選擇性地搜索一些結構較多的灣子。
秋季,西北地區溫差大,有時甚至只相差兩日就會感受到兩個季節一般,甚至在一天之中,上午的溫度和下午的溫度都能形成較大的落差,鱸魚也會在淺灘和結構中不斷徘徊,因此這里的秋季鱸魚作釣模式變得異常復雜。太陽是溫度變化的主導,所以我在作釣時也遵循這一定律。早上出釣,我緊緊把握住鱸魚就餌的窗口期,使用pencil搜索水面,作釣效果還不錯,在近岸的倒樹外圍水域獲得了咬口,但釣獲的效率并不高,近30分鐘的搜索僅僅中獲了一尾Bass。
隨著太陽逐漸升高,水面上陰影區的面積越來越小,水面系獲得咬口的機會逐漸減少。不過,在倒樹周圍還是會有不少等待伏擊的Bass的,這時候就輪到Crankbait和VIB上場了,在我心中Crankbait是首選,其一是因為方舌Crankbait躲避障礙的能力更強,其二是方舌Crankbait泳姿的變化更加豐富。
Crankbait在水中孤立的樹枝周圍連續拔出了幾尾Bass,這的確讓我感受到了反應餌的樂趣——咬口襲來的刺激感。作釣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一尾Bass在洗鰓之后一頭鉆入了水中的倒樹結構,腹鉤掛在了倒樹上,魚兒卻瀟灑地擺脫尾鉤揚長而去了。我開始整理戰場,為了解救掛在樹上的擬餌我竟不小心將10磅的碳線拉斷了,結果將方舌Crankbait永久地留在了水中,這讓我心痛不已。
中午時分,無論Crankbait搜索得多么仔細,都難以獲得咬口了。經過總結發現,愿意離開結構去攻擊反應餌的Bass個體都不大,我釣獲的最大一尾Bass體長不足35厘米。我想,可能是因為體型較小的魚兒急需儲存能量,所以更加積極地去捕食吧。一些新淹沒的倒樹結構成為了它們捕食的首選場所。雖然已經是入秋節氣,但中午時分的溫度還是很高的,Bass還是會逐漸游向深水,因此在下午和傍晚的作釣時間里,作用餌是我唯一的選擇。
即使開始作釣底層魚,我仍然瞄準一些相對近岸的位置進行搜索。我先選用無鉛德州釣組——3寸鉗子蝦+2/0曲柄鉤作釣,不過我仍對此款釣組進行了小小的調整,加了一顆有機玻璃的擋珠,這顆擋珠一是可以增加釣組的比重,二是希望釣組小跳時產生的細微的擾流能起到一定的誘魚作用。盡管這個想法有點一廂情愿,但事實證明這個想法獲得了不錯的釣獲效果。
相較senko,我一直相信蝦是Bass更喜歡的餌魚,之所以沒有加鉛是因為無鉛狀態下擬餌下落得更加自然,也更容易獲得截口,加之我作釣的水層并不深,有鉛無鉛并不會影響作釣的效率。在這里我一定要吹捧一下flipping釣法的精準和高效,如果能在作釣中不斷擴大flipping覆蓋的面積,增強拋投的精準度,那么將獲得事半功倍的作釣效果!
果然,軟餌助我打開了局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用德州釣組連續在底層釣獲了魚兒。受地貌環境影響,秦晉地區經常黃土漫天,所以水庫的水色比較渾濁,而一些亮度高、鮮艷顏色的擬餌并不易被魚兒發現,而一些形態自然、輪廓鮮明的軟餌更能獲得魚兒的青睞,比如黑色、暗紅色、藏青色等,這些顏色的擬餌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易被魚兒發現,并且能夠獲得牢固的咬口。而如白色、土黃色這類擬餌獲得的咬口明顯是猶豫型的,并不清晰的。
我尋找到一片荷葉區水域,這是Bass伏擊小魚的好地方,無論是在亮水區取暖的魚兒,還是伏在荷葉底下的魚兒,它們都很愿意就餌,甚至當軟餌從荷葉上落下的一瞬間它們就會沖出來把餌炸得老高,這是不亞于反應餌的體驗,但重草區的掛餌幾率還是很高的,即使我改用MH的釣竿和更粗鉤條的曲柄鉤,仍然不能改善這種現象,當然我也體會了在足夠多的草區內拔魚的樂趣。
漸漸地,我發現擬餌下落時獲得的截口越來越少,而中魚都發生在底層擬餌被小抽或是跳動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在中層浪費時間,我改用football jig,用餌的改變使我的flipping范圍更廣,落點也更容易掌控,jig與T尾或是卷尾蛆是很不錯的搭配,更多的咬口來自于拖動而不是跳。因為水底的環境過于復雜,雜樹橫生的水下環境讓我浪費了一些不錯的作釣時機,但并沒有影響釣獲的數量。此行我雖然沒有尋找到大尺寸的Bass,但是超過50尾的Bass數量仍然是一種犒賞。在國慶節的這幾日作釣中,只要找對軟餌的作釣模式,每日的釣獲尾數幾乎都能達到60尾。
通過幾日的作釣我也總結了一些作釣心得。秋季作釣在軟餌的選擇方面,偏小尺寸的軟餌往往較大尺寸的更容易獲得結實的咬口,而一些如實心蛙、卷尾蛆等動作幅度較大的軟餌效果不如senko或是蝦,可能是擬餌過于熱鬧的動作反而會引起Bass的戒心吧。雖然要求魚餌的尺寸精小,但是鉤子的尺寸還是能大則大,過于柔軟的鉤條可能會讓你錯過一些大尺寸的魚兒,這可是比釣不到魚更讓人痛心疾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