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注式閱讀是一種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因其操作的簡便和實效被中小學老師廣泛使用。本文重在闡述運用多種方法,借助課內和課外,學校和家庭的力量,把批注式閱讀做得更扎實、更深入。
【關鍵詞】批注式 方法 課堂 課外 家庭
批注式閱讀是一種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就是通過老師指導、訓練,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從而在靜心閱讀、大量閱讀、大量積累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怎樣把批注式閱讀引向深入呢?
一、繼續(xù)強化方法指導,讓每個學生心中有數(shù)
不要認為所有的學生都知道怎樣批注了,在課堂上,老師必須花時間再講怎樣寫批注,年級不同,要求也不同。一般來說,批注按所注位置可以分為:眉批——批在題目上,旁批——批在詞、句的邊上和書頁側面,尾批——批在文段或全文的后面。
它的方式主要有符號批注和文字批注兩種。在進行符號批注時,我們要求學生運用直線、浪線、圈畫線、著重號、問號、感嘆號、圈、增刪記號等常用的符號,分別來標識自己認為是重點的或是自己欣賞的詞句,以及疑問處、感嘆處等。文字批注則是要求他們在閱讀材料的空白處寫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它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讀文章時,隨手在書頁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想(感悟式批注);可以邊讀邊寫下自己對某個情節(jié)展開的想象(聯(lián)想式批注);可以用一兩句話對某個內容進行概述(概括式批注);也可以結合課外資料,對文中的內容進行注解、補充(補充式批注);還可以根據(jù)人物的言行對人物進行評價(評價式批注);更可以針對作者的行文發(fā)表個人的觀點(質疑式批注)。
二、將課前預習批注、課堂理解批注和課后拓展批注有機結合
對學生批注式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將課前預習批注同課堂理解性批注、課后拓展性批注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批注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有扶有放的原則。課前預習性批注,以解決字詞,感知課文,提出疑問這些比較易把握的知識作為批注的最初任務。其次,課堂學習中,以老師的導學提綱為學習指南,再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理解性批注。高年級學生可以就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批注,中年級需要把具體問題進行分解,并提示其方法,再讓學生寫批注。如:《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具體問題是:這是一個怎樣的大峽谷?可分解到以下幾小點:(1)請找課文第2、3、4自然段的中心句?(2)第2自然段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從中感受到什么?(3)第3自然段從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你想到什么?(4)第4自然段中,想象這里會有哪些珍貴的動植物?這樣層層分解,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老師一邊提示,學生就會勾畫圈點,寫下自己的理解。在展示的時候,學生就能講得有理有據(jù),如: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神秘、美麗、奇特的大峽谷,甚至有些學生說這是一個蘊含具大財富、危險可怕的大峽谷。學生有這樣一些奇思妙想,與老師細致的指導是分不開的。課堂理解性批注可以是獨立批注,即針對具體問題,獨自靜心批注;也可以邊讀邊注,即在老師的引導下,用心品讀、揣摩、體會,讀出不同的理解,這樣批注就隨讀而生,隨感而發(fā)。
三、選擇趣味十足的文章,激發(fā)學生進行批注的興趣
應該說,學生對喜歡的文章寫批注,他的心情是愉悅的,情緒是高漲的。為了幫助學生保持這份興奮,教師可選擇一些淺顯、貼近他們生活卻不失生動、幽默、有趣,能激起他們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的讀物。比如在同步閱讀中挑選一些文章重點批注:如《鹿樹》《丑石》《蘋果里的星星》《魚頭》等文章,使他們覺得有話可寫,有話要寫,比較好地達到了對文本的理解。同時,通過與作者、文本、自我以及生活之間的多重對話,學生獲得了讀書的樂趣,開始接受和喜歡上了這種讀書的方法。
四、創(chuàng)新批注形式,激發(fā)學生保持批注式閱讀的興趣
如果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或應付批注,就很難讓更多的學生培養(yǎng)這種學習能力。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只是讓學生閱讀,而是讓他們交流自己的批注。于是,我們可以嘗試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批注方式。第一,互注。互注,就是在自注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內學生將自己的批注寫在其他學生的書本上。第二,師生互注。就是在學生自注的基礎上,老師有針對性對某篇文章,對一些同學的不同觀點,再加上老師自己的想法。第三,合注。合注,就是學習組長將本組學生所有的批注有選擇地集中起來,和大家討論學習。上個學期,我就嘗試了合注這種方式。在學《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時,我要學生結合課文寫寫自己對這個題目的理解,想不到冒出了多種想法,通過各組歸納,有的組認為:課文所講的“給予”有三層含義:第一,小男孩許下一個心愿給弟弟;第二,保羅善意地給予小男孩幫助;第三,保羅哥哥給予一輛車給保羅。有的組是這樣理解快樂的:“快樂”不僅僅是給予者,它包括了接受者。第一,小男孩因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而感到快樂;第二,保羅因幫助小男孩實現(xiàn)這個愿望而高興。甚至可以想象小男孩的弟弟得到他們關懷后的快樂。還有的組認為:給予應該是真誠的,是別人需要的,給予并不一定是物質的,語言或精神方面也可以。他們從不同角度來談,豐富了對課文的理解。這就是合注給課堂帶來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鄭志長.批注式閱讀教學設計【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04)
【2】鄭志長.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09)
【3】朱重林.小學語文課內外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