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為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里來?我認為做一名智慧型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養成。
一、教師應以身作則,敢于認錯
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最直接的榜樣就是我們教師自己。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我們教師的言與行。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更應該提高自我素質、樹立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操守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正面的指導者和引領人。
1.以身作則
教師的腳印就是學生前進的方向,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同時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并成為學生的楷模和學習的典范。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以身作則,是我國教育者的優良傳統。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教育學生不僅要以“言教”,而且重“身教”,處處以實際行動感化、影響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是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能否以身作則,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會觀其行,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會贏得學生們的信任和愛戴。
2.敢于認錯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難免會犯一些知識性錯誤,尤其是信息更新迅速的當下社會,不少知識學生已經掌握,老師未必明白。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出現失誤時,不敢大膽的承認錯誤,而是采取隱瞞方式淡化處理,他們以為這樣做是保護了自身形象。其實效果卻適得其反。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待自己的“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其實,自己犯得錯誤,旁人都看得一清二楚,無論怎樣掩飾,結局都是徒勞,倒不如坦坦蕩蕩,主動認錯,從主觀上挽救形象。
二、教師應正確定位自己、善于反思
教師只有看清了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準確地給自己定位,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因此,教師要善于用兩把尺子定位自己,一把尺子量別人的優點,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人之長,越比心態越好,越能奮進;如果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不僅不會進步,而且還會失去的更多。
1.正確定位自己
用“自省”法定位自己。自省是人的一種自我體驗。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通過自我反思、自我檢查看待自己,從重大事件中獲得經驗和教訓,獲得了解自己的個性、能力的信息,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用“評價”法定位自己。在定位自己的時候,應注意同伴對自己的評價。他人的評價比主管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觀性。如果自我評價與他人的評價接近,說明自我認識較好;如果兩者相差較大,大多表明自我認識上有差距,需要調整。用“經歷”法定位自己。在生活中通過總結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來更清楚地看待自己。人只有看清自己、正確認清自己,才能重塑自己,從而打造一個理想的自己。
2.勤于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為我們留下了這句哲言。同樣,在當今的教育事業中,也要把“教育”與“思考”聯系起來,特別是“反思”,“經驗加反思等于成長”。許多東西,貴在總結,貴在反思。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學反思是一種良好的教學習慣。能否堅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是一個教師責任心、進取心的表現,是一個教師能否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好教學新理念的決定性因素。反思是連接教師自身經驗與教學行為的橋梁,有些教師工作時間很長,沒有什么長進,不在于他沒經驗,重要的是他不善于反思,不善于總結經驗。
三、教師應不斷學習
做一名智慧型教師,就要有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方法等,所以要做智慧型教師,就要不斷學習,永不被學生淘汰、不被社會淘汰、不被時代淘汰。教育這一職業本身就要求教師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隨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當教師的不僅僅是教師,同時也是學生。教師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因此,做教師的一定要做到時時學習、事事學習、處處學習,加強自我修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斷豐富自我儲備,體驗學習和教學的樂趣,享受教育的幸福。
四、教師應具有豐富的感染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教師個人對青年人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無論是什么樣的教科書,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情感活動。教育目標常常是在教師和學生情感的交流、融合的過程中實現的。所以要想建立一個完整的班集體,營造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氛圍是至關重要的。
1.教師應尊重、信任學生
教師的感染力體現在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上。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尊重與愛歸納為僅次于自我實現的較高需要,特別是到了青少年期,這種需要日益強烈,如果這些需要無法滿足,教師的感染力又從何產生呢?教師的教學活動既是知識信息的傳遞過程,又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不是簡單的把知識裝進學生頭腦,而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師生間的情緒和情感的互相感染和影響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學情感的感染力是最有影響力的。
2.教師要提高語言感染力
語言是教師是否具有感染力的關鍵。教師語言具有感染力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準確簡潔是基本點,表述不清楚或是太啰嗦的教師顯然是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言之有情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來表達教師的情感;和諧、幽默、是有感染力的教師不可或缺的語言特點,也是教師渲染情境一種展示。所以,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感染學生,要善于用語言的感染力打動學生,善于調動學生情感。“激情演繹,高潮迭起”使學生感受到思想的碰撞,課堂上完全沉浸在教師精心營造的溫馨的精神殿堂中。教師發揮感染力的過程,就是教師從正面去影響和帶動學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言傳身教是教師發揮感染力的最佳途徑,要達到言傳身教的目的,必須動之以情,通過自身的感染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宋運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2】龐曉輝.淺論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