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作為古代“六藝”之一,是成為優秀人才所必須要學習的技能,足以見其對于人發展和成長的重要性。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再加上升學壓力的增加,音樂卻越來越成為了邊緣學科。由于音樂不在考試的考察范圍,往往造成了對于音樂學科的不重視,隨之而來便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音樂 影響 重要性
我國最早開設音樂課是在一個世紀之前,始于《學堂樂歌》,創始人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梁啟超。開設的目的是以音樂教化人民,以起到“啟發民智”“改造國民”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下面筆者就借本篇文章談一下,音樂教學對于學生們的影響作用。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最根本是指學生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即學生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統一的發展。同時,也包括學生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質的多方面發展。隨著新課標的出臺和推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了新的教育目標。
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來說,這種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尤為重要。因為初中生還處在人生成長的十字路口,他們才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這個媒介高度發達的今天,網絡上充斥著眾多的不良因素,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到學生們價值觀的養成。正因如此,學生們更需要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通過美妙的旋律,讓學生們感受到高山流水的意境美;還可以用明快的節奏,激發學生們努力向上的積極性;更可以用意義深遠的歌詞,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減輕課業壓力
雖然目前已經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但是關于一些詳細的考察機制還待進一步完善,所以要想進入理想中的學校,分數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為了取得一個良好的分數,學生們往往要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不單單是課上,就連課下也難得好好的休息時間。這樣的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必然會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甚至還會造成學習退步。
而音樂教學則會很大程度上的緩解學生們學習上的壓力和焦慮,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音樂的學習相對輕松,而且趣味性也更強。在課堂上學生們可以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和學習,暫時卸下繁重的課業壓力,放松身心,同時也有利于更高效的投身到接下來的學習當中,提升學習效率。
三、促進創造力的開發
音樂的藝術形象看不清、摸不著,主要通過聽覺來感知接受。凡是音樂活動,無不包含著創造因素。科學研究表明,主要是右腦在控制音樂水平,而大多數人由于生活習慣和日常的思維模式,通常是運用左腦,這就造成了大部分人的左右腦發展不均衡。右腦重邏輯,而左腦重創造。通過對于音樂的欣賞和學習,可以大大加深對于右腦的開發和利用,從而提升創造能力,為解決問題提供便利。
許多的科學家,都從音樂中找到了靈感,在音樂中迸發出了智慧的火花。比如說著名數學家、變分法的奠基人拉格朗日,在意大利都靈圣保羅教堂聆聽圣樂時,萌發了求積分極值的變分法的念頭;英國化學家紐蘭茲受音樂八度音階的啟發,發現了元素原子量的遞增規律,創造了元素\"八音律表\"。事實證明,音樂確實可以通過促進右腦的開發利用,從而促進創造力的發展。這對于學生來講尤為重要,盡早的開發右腦,開發效果就越理想,所以一定要落實好音樂教學的影響作用,促進學生們創造力的開發。
四、陶冶情操
《樂記》中記載“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即為音樂使人“快樂”,是滿足感情的需要所不可缺少的,其中特別強調音樂的令人愉悅的作用??鬃右惨蚵牭健渡亍愤@樣的好音樂,而發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嘆。由此可見音樂對于人的影響,通過不同的音樂,可以向學生們展示出不同的意境,對學生們產生不同的影響。
比如,《黃河大合唱》激勵了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對于侵略者奮起抵抗的大義凜然;《國際歌》展現出來了無產主義者崇高的理想,再現了無產者反抗剝削者的英勇無畏。等等諸如此類的音樂,都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促進學生們健康成長。
【結 語】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從而將他們培養成社會的棟梁、未來的希望。綜上所述的幾個方面,充分說明了音樂教育對一個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們不僅要充分的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接受新的思想,開拓新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思路,充分發揮好音樂學科的教育意義,促進學生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