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昌
摘 要:山洪災害是人們比較常見的現象,要想對其進行防治,首先需要對山洪災害的概念、特點等方面進行全面地了解。山洪災害的防治與水土保持之間存在著密切地聯系,本文主要從這一角度入手,進行細致地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山洪災害;防治;水土流失;聯系
中圖分類號:P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6-0197-01
從總體上看,我國屬于多山的地理條件,而且氣候因素也非常不穩定。山洪災害與水土流失的問題是比較常見的。其中水土流失面積最大的地方在山丘區。因此,為了促進山丘區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山洪災害的防治,減少水土流失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1 山洪災害及其防治
1.1 山洪災害的概念
我國地質地貌特征比較明顯,山地和高原所占的比重較大。另外,我國有一部分東亞季風的氣候類型。因此經常會出現暴雨的現象。暴雨引起的自然災害比較嚴重,其中比較惡劣的就是山洪災害。山洪災害不僅危害性強、損失嚴重,而且很難對其進行預測。山洪災害暴發時很有可能會造成泥石流,對人民的生命財產以及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損失。一般來說,山洪災害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是滑坡災害,第二是泥石流災害,第三是溪河洪水災害。所謂的滑坡災害主要是土塊和巖塊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現了整體滑動的現象。泥石流災害則是暴雨引起的洪水夾帶著泥沙、石塊而形成的。溪河洪水災害則是暴雨引起的河水上漲。
1.2 山洪災害的特點
山洪災害分布的范圍相對較廣,具有季節性的特點。一般來說,溪河洪水災害的特點較為突出,受到暴雨的影響較大。很多河流都發生過溪河洪水災害,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另外,山洪災害還體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特點。由于我國地處東亞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從東南到西北逐漸呈現遞減的趨勢。另外,人類活動以及地形特點也會影響到山洪災害的發生。山洪災害具有較強的突發性,一旦發生必然成災。暴雨的沖擊力較大,山洪災害很容易形成。山洪災害的危害程度相對較大。一般情況下,山洪災害會對河流的流向造成影響,導致公路中斷、房屋倒塌,同時還會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從眾多數據中可以看出,山洪災害對于社會和家庭的破壞力十分巨大。
1.3 山洪災害的防治
山洪災害的防治工作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由于起步較晚,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還沒能完全地得以應用。國家的相關部門也制定了山洪災害防治的相關規劃和文件。我國多地都采取了相應的工程措施項目建設工作,在防災減災工作上成效突出。
2 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就是土壤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出現了被破壞、侵蝕、搬運以及沉積的現象。我國的水土流失程度十分嚴重,其中黃土高原、石漠化地區以及低山丘陵等地區都存在著水土流失的現象。因此,人們對于水土流失的問題應該加強重視。對于水土流失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水土保持,而水土保持也是防止山洪災害的重要手段。在森林相對較為茂密的地方,樹木可以對雨水進行一定程度的截留,使得地表徑流減少。進而降低山洪發生的可能性。水土保持是一種人為行為,因此在水土保持的過程中,要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前提,可以設置防護林、興建水利工程或者是設置引水天溝等。
3 山洪災害防治與水土保持的聯系
3.1 二者概念的聯系
山洪災害與水土流失都是在特殊的自然條件下產生的一種自然災害。在降水的影響下,山丘區的水力會對坡面造成一定的侵蝕,增加地表徑流量。河道的含沙量就會隨之增加。水土流失對溪河洪水災害的發生會形成一定的影響。而溪河洪水災害也會反過來影響水土流失。滑坡災害與泥石流災害與水土流失的侵蝕作用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水土保持的相關措施不僅可以對水土進行保護,同時還能夠降低山洪災害的發生。
3.2 作用對象之間的聯系
山洪災害是山丘區的降水導致,這種災害可以對人員以及財產等造成嚴重地損失,這些財產基本都處于山丘區。而我國的山丘區也是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從具體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水土流失面積將近占據國土總面積的40%,而水力侵蝕的主要范圍多發生在山丘區。可見,山洪災害與水土流失的作用對象有著共同點,多以山丘區為主。
3.3 措施體系布局之間的聯系
對于山洪災害來說,主要的措施是以非工程措施為主,同時做到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二者相結合治理。水土保持以及滑坡、泥石流治理等措施都屬于工程措施。可見,水土保持對于山洪災害的防治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持。在山洪治理的措施當中,有一項攔截措施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如截水溝、攔砂壩等等。這些攔截措施在處理山洪災害時可以減少泥石流發生的頻率。可見,山洪災害的防治工作與水土流失的保持工作之間所應用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4 措施收益對象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