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萌
摘 要:八大山人是我國繪畫歷史中一位燦爛的大家。雖然是由明入清的遺民畫家,但在作品的表現手法上絲毫不缺激情與浪漫。在詩、書、畫的領域中都留有他豐厚的作品,山人尤善以鳥禽、水鴨、魚、等作為花鳥畫繪畫對象,在山水畫的筆墨手法表達中也充滿了八大山人的獨特個性與獨樹一幟“癲狂”的表現手法。從八大山人浪漫表現手法的角度去剖析八大山人極具個性的浪漫表現技法,以及八大山人如何運用文人浪漫表現手法來表達內心情感。
關鍵詞:八大山人;浪漫;趣味;留白;寫意
八大山人繪畫作品都是在激情狀態下所創作的。他的作品因為他貪酒個性大部分都帶著浪漫的寫意手法,不論是花鳥畫還是山水畫都在畫面上使用浪漫的技法把山人內心不同的浪漫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對八大山人的花鳥畫和山水畫研究中,對于山人的浪漫情懷有些研究,但從八大山人的許多畫作中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山人的畫作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浪漫情懷。
繪畫的價值不只局限于繪畫本身的技巧與表現方式。一張畫、一個作品的靈魂不僅僅只是局限于畫家用手繪制作品本身的線條、筆墨形式、技巧等,而在于畫家用心在畫面中畫出想傳達的寓意與感情。一張畫如何由一個平面的視覺畫作表象,轉換為深刻的藝術并準確傳達給看者,最好的詮釋就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給后世展現的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繪畫技巧,在花鳥畫、山水畫的畫面表現力方面尤為明顯,山人以最簡潔的畫面和干脆的筆法技巧展現了最煽情的畫面,把自己的情感從作品畫面中準確地展示給讀者。
浪漫,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簡單浪漫,大致有著背叛規矩的意思。在八大山人的表現方式里,我們不難發現山人的不同趣味。西方18世紀末,19世紀初出現的浪漫主義無非是一股狂潮,畫派的畫家鄙棄古典主義的穩定、教條式的理性,歐洲藝術家們便掀起對浪漫主義的熱血,他們激情,追求對感情的解放,不屑對世俗妥協,鄙視世俗的碌碌無為。而八大山人的“浪漫”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在于借畫抒發濃厚的個人感情訴求。八大山人敢于用筆墨的隨性來表達對世俗的最真摯而復雜的自我情感。山人生活在最陰冷的地方卻依然對生活充滿向往,這大概也足以來解釋八大山人畫中強勁的筆墨的由來。
一、八大山人生平
八大山人是中國繪畫史中一位重要的繪畫大師,他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深深地影響著后世,甚至改變了繪畫技巧的價值取向。八大山人的表現手法跟他的身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因為有著他人不曾經歷的人生才引發山人的獨特個性,再加上八大山人“怪異”的個人喜好,才成就了其非凡的繪畫表現手法。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在他19歲那年明朝滅亡。他從明朝宗室貴族變成了亡命之徒,國破家亡的山人在23歲時選擇遁入空門,改名為八大山人,這期間的許多挫折敗落也使得他變得時而癲狂,時而沉郁。在他自畫像里有一首詩“沒毛驢,出生兔。剺破面門,手足無措。莫是悲他世上人,到頭不識來時路。”[1]從這句詩中不難發現,山人是被迫出家。正是山人這樣的經歷突變,使他變得“癲狂”,之后山人選擇潛心畫畫,用畫面傳達內心深處的難言之隱與憤懣抑郁。山人除了情緒癲狂不定之外,還喜愛喝酒,從他的畫作里不難看出筆墨的“癲狂”與不穩定。
二、析八大山人浪漫表現手法
(一)花鳥畫浪漫表現手法之“白眼”
八大山人表現的浪漫在畫面中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其花鳥畫尤為突出,尤其是動物的“白眼向人”。以山人著名的花鳥畫作《孤禽圖》為典型,這是山人74歲時的作品,在整個畫面中呈現給眾人的只有一只單腳站立,身體向下傾斜,頭部向后扭動但翅膀向上豎立的鳥。最有意思的不過鳥的眼睛,憤怒、尖銳而圓睜,給人一種“翻白眼”的感覺,鳥的咄咄逼人之勢給人一種逼迫之感,簡約含蓄充滿孤寂憤恨的抒意,一股倔強之感。畫面里的“白眼”并不會使人感覺空洞,反而給人更多的想象的空間,好似眾人在與山人對話,一股壓抑中見寧靜的感覺迎面而來,似乎眾人也能感受到山人內心深處的難言之隱的遺民之情。在山人的花鳥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白眼向人”這種“黑色幽默”的趣味性遍布作品當中。這看似是一種幽默之感,但引發眾人深刻的思考。
除了山人表達的趣味性,也可以發現八大山人十分重視感受生活、觀察自然和生靈。《荷石水禽圖》畫面中兩只水鴨一濃一淡、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形態各異,把水鴨表現得活靈活現,但兩只水鴨的表情依舊是“白眼向人”。兩只水鴨都是高傲地抬起頭,表達了八大山人不肯向現實妥協和不甘屈辱之情。山人畫中有多數的水禽,這是山人抒情的高明之處,暗喻遺民之間相互支持、互相幫助之情。這也正是山人的厲害之處,摒棄前人只滿足于意境的做法,山人不沉溺于古法,而是用激情而凝蓄的鮮明的個性方法來完成畫作,這也正是八大山人能深遠地影響后世的原因。花鳥表現的“白眼”表情,八大山人的花鳥畫由此也變得十分有名,有名并不僅僅在于動物的生動形態,也在于利用動物最出神的表情,展現給大眾山人奇簡冷逸的個性,利用主客觀結合的新手法,充滿諷刺的藝術表現方式,強有力地抒發了山人內心的情感波動。
(二)山水畫筆墨浪漫技法之“癲狂”
八大山人山水筆墨線條技法的“癲狂”走向,在他“癲狂”的創作狀態下,使得他的山水作品簡樸豪放、淋漓甘暢。八大山人“癲狂”和癡酒眾人無所不知,山人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買醉的情況下完成的,不由使我們想起另一位相似的大家,他就是徐渭。徐渭有著“中國梵高”之稱,可想而知他的經歷有多曲折,徐渭借狂妄豪放且暢快的筆墨而展現他恍惚的精神世界,這一點和山人有著相似之處,但八大山人比徐渭更多的表現了一種抑郁之感。
從山人畫作里筆墨線條的表現方式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山人的“瘋癲”以及恍惚。八大山人流暢的線條并不多見,大多都是曲折而扭曲的,筆墨顏色的深淺也都大不相同,雖然線條曲折而扭動,墨色深淺各異,但山人卻把它創造得變化多端卻又統一,有層次,千變萬化的技巧筆墨巧妙地形成了山人神秘而獨特的浪漫表現方式。雖然顏色有淺有深但卻沒有比他更強有力的線條了。由八大山人的《渴筆山水畫》山水畫為例,幾乎筆墨表現得深淺各異,但卻又有多變化的層次關系,同一線條里勾畫的深淺也不一,干濕混合的筆法走向,有些地方化開的筆墨卻又恰到好處地勾勒了所要描繪的山水景色。從這些不穩定、千變萬化的筆墨痕跡里,我們也不難看出八大山人的“癲狂”以及“恍惚”的精神狀態。這些筆墨都不是隨意而成的,所有山人的繪畫筆墨都有山人想表達的寓意以及感情,這也恰好是八大山人的“浪漫”所在。
如果有人要用確切的語言去解釋或去闡明這些寫意,恐怕要一無所獲。山人用它獨特的浪漫表現手法,把他的畫作包括書法都表現得神秘而又豐富。八大山人的山水畫都不是以理性來繪制的,更多的是帶入感性思維,從他的畫中不難發現其中帶有瞬間的“時笑時哭”的靈感與當時的心境所作的即興創作。八大山人有意地拉近畫面構圖的縱深感,但卻又仍然保存了山水畫的雄偉壯觀,加上山人隨性的筆墨,這也使得山人的畫作充滿著生機感又不失渾厚大氣之氣勢,使得他在繪畫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閃耀地位。
(三)浪漫表現技法之“留白”
八大山人畫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少而空。《瓶菊圖》是八大山人晚年時期的作品,整幅畫的畫面構圖背景大量留白,但山人的故意留白并不會給大眾以簡單的感覺,反而留白的部分給觀者更多思考的空間,整個畫面的筆法深淺不一,干濕曲折,深淺多樣,既有對比又統一的畫面和諧,帶出無窮的節奏感,幾朵菊花似乎是隨意勾畫,但卻刻畫出山人倔強不羈,磊落癲狂的個性。畫面留白并不會削弱畫面的趣味感,也正是他無限留白的浪漫表現方式給后世帶來許多創作靈感。山人的畫用“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2]形容最為恰當。留白并不是簡單的空白,也許是山人內心有許多的復雜不展的思緒與情感,山人說不出來也更是不想訴說,所以有的時候留白也許是最好、最強有力的表達,比筆畫、構圖復雜更強烈準確地表達出內心的所有想法。
三、八大山人的浪漫影響
八大山人作品浪漫表現手法前期是激情的,后期的八大山人是激情中帶著冷靜。八大山人一生曲折凄涼,雖一生癡酒又“瘋癲”,但八大山人喝酒并不喝醉。作品大量使用浪漫的表現手法,總能給我們展現幽默而冷靜的山人。在山人的繪畫作品中我們總能在平靜、渾厚之態中找到無限隨性與活潑,花鳥畫里獨有、幽默的動物的姿態與神態,山水畫里豐富且極具怪誕趣味,新穎大膽的浪漫創作手法充分巧妙地傳達了山人的抑郁。
寄情山水是中國文人獨有的創作抒情手法。山人所展現給我們的是中國文人特有的“浪漫”,如果事事錙銖必較也自然成不了文人,也正是八大山人的大膽怪異的性情、浪漫、充滿趣味的手法,把國破山河在之勢展現在我們面前。勇于突破、大膽創新是山人最為突出的藝術精神,他以高超而感性的筆法抒寫了山人的亡國之痛以及命運多舛的憤懣抑郁,給我們帶來如此璀璨的藝術作品。
八大山人的浪漫之處也不僅僅只是他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他開啟了一個新的繪畫體驗,不僅僅是他本身創作的驚世之作,更為重要的是他浪漫的表現手法影響、啟迪了后代許多繪畫大家。著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的畫作里就可以看到很多八大山人的影子,可以說八大山人帶給后世無窮無盡的影響力。齊白石大師,在他的畫中創作手法和構圖,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八大山人的影子。八大山人不僅能給繪畫大師帶來許多繪畫啟示和靈感,而且浪漫的藝術精神、極具趣味的表現手法也極大地刺激了看者的視覺體驗和內心世界,給讀者帶來無窮無盡的啟迪。
注釋:
[1]出自八大山人自題《個山小像》
[2]出自“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對八大山人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陳立立.析八大山人之狂[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01).
[2]李樹來.八大山人分期花鳥畫風格特征分析[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0,(05).
[3]李國文.文人的浪漫[J].文學自由談,2010,(02).
[4]張瑞.浪漫主義美學精神在明清文人畫中的體現[J].當代藝術,2010,(02).
[5]郭君,王滿.游走于東西之間的浪漫主義情懷——淺析中國文人畫與西方近現代繪畫的親和性[J].作家,2009,(24).
[6]張麗紅.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孤獨精神[J].新西部(下半月),2009,(11).
[7]楊華.中國古代文人畫中的文人氣質初探[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09).
[8]蘭釗,樊凱,彭力暉.八大山人的“黑色幽默”——朱耷水墨藝術淺探[J].藝術探索,2007,(04).
作者單位: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