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瓊
摘 要:二戰之后,日本學習西方文化迅速強大起來。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大膽推崇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將日本本民族具有有代表性的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別具特色的日本當代藝術。除了建筑設計上,更體現在藝術文化方面。以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為例。其作品個性鮮明,其印象深刻的大頭娃娃,擁有靜謐表情的馴良白犬,還有孩童和小動物結合的小怪物形象吸引了無數的粉絲。從奈良的自白、藝術批評家的評論,、早期作品中的叛逆的情節到2000年后作品的細膩情感的表達,二十多年的藝術生涯,呈現的作品元素,所有這些都深刻流露出這位中年大叔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奈良美智;內心世界;作品元素;產生與發展
一、奈良美智作品中的音樂元素
20世紀四五十年代搖滾在美國興起,朋克是搖滾70年代末所衍生出來的分支,掀起一股搖滾熱,同時,搖滾文化業在此產生了,奈良美智也是那一股搖滾熱中的年輕人。這種搖滾精神對年輕的奈良美智影響深刻,對搖滾的熱愛是他少年時期最深刻的回憶之一。他小學的時候就買過《太陽野郎》的專輯,1977年第一次聽雷蒙斯、性槍手等樂隊的音樂。這些音樂最能揭示人性,通過講述個人經歷,不僅肯定了過去的自己,也表達了一個時代的時代精神,對那時的年輕的奈良美智來說好像找到了人生答案。
在搖滾歌手的影響下,他曾憧憬過成為一個不良傾向的少年,并嘗試用各種行為表達不滿,搖滾自帶的那些特色大多是反社會傾向的。在奈良美智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搖滾對他的一系列影響,包括精神獨立和人生態度。他喜歡的音樂風格也基本上以朋克音樂為主,尤其是后朋克對他影響很大。那時候他經常逃課,沒有成為大家眼中規范的那種好學生,對搖滾的熱愛,也使他收集了大量的音樂專輯唱片。1998年奈良美智為日本女子朋克樂隊少年小刀的專輯《幸福時光》設計專輯封套,這支女子朋克樂隊所創作的音樂主要是幼年時期,她們拒絕長大,面對美好時光,抓住青春,充滿著清新的味道,這種音樂的感覺和90年代末期奈良美智的作品風格極為相識。音樂對于奈良美智來說不僅是旋律上的吸引,音樂歌詞給予了他更多創作表達的沖動,有一些作品名字直接用搖滾歌曲的名子和歌詞。朋克音樂的主旨是“自己動手(do it yourself,即縮寫DIY)”。可以說搖滾文化所倡導的精神滲透在奈良美智的藝術創作中。
以音樂元素為主的繪畫涂鴉作品中的小女孩手中拿著各種樂器,被運用最多的是吉他和貝斯手的形象,還帶有一般為演唱會彈奏同時進行的場景,有的舉起話筒激情澎湃如搖滾歌手一般跳躍在舞臺上,有的打擊日本太鼓,有的模仿儀仗隊腰間系著小鼓。但無論是在繪制樂器還是打擊樂器,西方音樂還是民族樂器,不管什么樂器,絕大多數的畫面上基本上保留一個小女孩的形象,沒有觀眾沒有樂團,沒有舞臺,畫面上常出現“Rock and Roll”的英文單詞,這種感覺明顯是受搖滾歌手在臺上的那種旁若無人的狀態的影響。搖滾音樂中那種不分年齡的孤獨感,在奈良美智的畫面上布滿著。奈良美智在自己的作品中除了運用搖滾符號,部分作品還直接用搖滾歌曲名字命名,比如2010年《沒有人是愚蠢的》(《Nobodys Fool》)來自白人歌手丹·潘(Dan Penn)的歌曲《Nobodys fool》;2010年的雕塑作品《白色暴動》(《White Riot》)引自沖擊合唱團(THE Clash)的《White riot》。不僅將歌曲名子引入作品中,還將歌手形象帶進作品形象中。《M·J》這一幅作品中直接采用了邁克爾·杰克遜的樣子,用一邊頭發遮住左邊眼睛,應該是對邁克爾。杰克遜充滿著敬意的。從這些方面來看搖滾精神已經深入到奈良美智的潛意識當中,與其說深思熟慮,不如說是自然流露的結果。在奈良美智的作品中還有一些配帶文字符號的形式,也許是搖滾的精神中的那種愛憎分明的直接表達。
二、文字元素在作品中的運用
說到奈良美智的作品不能不想到,他作品中的文化底蘊。學生時代的奈良美智希望自己長大成為一個音樂評論家,他對詩人這種角色也十分向往,他創作小說和詩歌,但是那時的他對繪畫的意識相對不是很強,對音樂唱片的封套和描繪歌手的形象的作品,在奈良美智的作品多次出現文字元素,這樣式并非是他的獨創,配圖和文字的結合更多的靈感應該是來自廣告插畫或者是音樂封套的設計,這與早期奈良美智對浮世繪的喜愛也是分不開的。在日本的禮品包裝上時常可以看見這種圖片搭配文字的外殼包裝樣式,是商家為了吸引顧客的眼球而設計的。和這些禮品包裝設計不同,奈良美智作品中的文字都是發自內心的,并不是宣傳,很多時候只是內心的獨白。他習慣直接表達自我,繪制主人公時他習慣配上文字,流露出真實的內在,達到借物傳情的效果。
三、作品中是孩子和動物
孩子和動物的形象是奈良美智作品中的常見形象,這些形象更多的是源于奈良美智幼年時的記憶,那時的他就是孤獨的,只有這些小動物是溫暖的。他的作品基本可以分為三大塊:孩子、動物、孩子和動物的結合生物。
小女孩的形象是奈良美智作品中一直重復的形象,不管風格如何變化,他始終帶給我們的是未成熟的孩童形象。原因應該是對自己幼年時期的感同身受的懷念。小動物的形象最初來自奈良美智幼年時期小動物的陪伴,并通過幻想和動物之間的友誼制作作品。《企鵝物語》的小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幻想自己和寵物貓為主人公,從北極到南極,橫跨美洲大陸的冒險故事,書中描繪了途中遇到印第安人和亞馬遜食人族,還遭遇到了巨蟒蛇的攻擊,最后和chaco一起齊心協力克服苦難最后到達南極,和企鵝們講訴他們的歷險故事。2000年奈良美智創作的紙板漫畫《前往地球星》這一系列的作品都體現出了小動物在奈良美智心中的地位,這種人和動物有愛的情懷也直接代入了作品。
在大多數的日本人心中都是喜歡動物的,很多的動漫作品中貓和狗的形象都是特別多的,還有直接用貓的名字當做創作題目的,他們熱衷于對小動物的關注,如宮崎駿的動漫《龍貓》。在日本自古以來貓和狗的地位都被賦予一種神性。狗在日本人心中是通人性的,相比貓的可愛,狗的忠誠更帶給人安全感,“馴良”是個很好的詞匯,狗的溫柔和溫順,對惡勢力的勇敢都是被人稱贊的,而在日本的故事傳說中也確實有義犬除暴安良的事例。
孩子和動物結合被藝術評論家說成小妖怪的畫面也很吸引眼球。2012年奈良美智的一幅《等不到夜晚》有別于小女孩的形象,作品中的小女孩露出了尖尖的牙齒,瞳孔中帶有紅光,如同人獸合體的小怪物,這種透漏著一絲絲邪意的表情也被奈良美智多次采用,這種風格的作品在奈良美智21世紀90年代的作品中常出現,孩子的眼睛基本上是斜視的,在20世紀前后較多出現在紙本涂鴉作品,這種攻擊性和帶有邪惡表情在正常孩子臉上是看不見的。在日本古老的神話故事中這種小孩的形象也是存在的。如座敷童子,日本人認為其可以保佑家人,因此供養它們,以祈求家人平安。對于幼年時期的奈良美智來說這些事存在的 ,并且和自己一起玩耍,但是當自己漸漸長大的時候座敷童子就不在來了。《無害的貓咪》這幅作品首次出現了人和貓的結合體,這跟幼年時期奈良美智和寵物貓的感情有關,對于那時候經常獨自一人玩耍的奈良美智來說,比起年長的哥哥,貓更是自己最好的兄弟,并且寵物貓是以人性著貓形布偶套裝的形象出現。
四、奈良美智的作品在當代藝術中價值和意義
每個時代都有符合自己時代的藝術形式。新的藝術形式會帶給人新奇的感受,后現代藝術的混亂讓人乍色,結束了現代之后,我們開始進入了現在藝術,平面化,平涂的藝術形式走進我們的當代藝術中,藝術家擅長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奈良美智也不例外。日本讓是一個能夠將藝術、文字和影像同事做到完美融合的國家,從他們的動漫、電視節目、宣傳廣告就能看出。所以奈良理所當然的也在這種環境中磨練出這種感覺。他的藝術的形成過程受到他所居住的國家和成長的家鄉、從小到大的個人經歷。他的作品中帶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2000年的日記中奈良美智表示自己的風格是受到動漫和插畫的影像,還有可能受到浮世繪的影響,不能將他定義為只畫孩子和動物的插畫家,他想表達的既不是日本本民族的,也不是西方的,因此奈良美智的作品是簡約而不簡單的,他在2000年4月2日的日記中積累著:畫畫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是能描繪出讓自己滿意的畫作是件難事。
奈良美智、村上隆,草間彌生被譽為日本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奈良美智的作品,不管是表達內容還是曾憲方式都是與眾不同的,回顧奈良1984年開始到現在的作品,作品中依舊保留著那份童真和樸實,不變的是創作的內容和題材,改變的是奈良美智內心的風景經歷。奈良美智對日本當代藝術影像是深遠而持久的。
五、奈良美智對我藝術創作的影響
從初次看這種如兒童畫一樣的畫面,到關注這個童稚又邪惡的小女孩,甚至他其他的作品,聽他聽過的音樂,看他看過的詩句,感受它所感受的孤獨。奈良美智對藝術不忘“初心”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在創作方面,每一幅作品都好像他自己內心的獨白,他對作品出于自己內心的真摯表達是令我贊嘆的。在作品形式上,奈良美智的大膽別出心裁的形式是值得我一直探究下去的。
參考文獻:
[1][日]奈良美智.小星星通訊錄[M].黃碧君譯.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1.
[2][日]奈良美智.用小刀劃開[M].姜濤,林少華譯.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