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一、寧波同鄉會的概述
20世紀初的上海交通繁榮,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大量外來人員匯集于此。而寧波與上海相隔僅一衣帶水,因而當時上海外來移民中最多的群體就是寧波人。同時,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國人逐漸意識到“合群結社”思潮的重要性。受這樣的思潮影響,1909年,慈溪人洪寶齋先生聚集數十位同鄉人士在漢口路創建了“四明旅滬同鄉會”。
后來因洪寶齋離開上海,會務的工作也因此而中斷了。不久,同為寧波人的施嵋青深感惋惜,決意聯合錢達三、謝蘅牕、陳韻泉、陳蓉館、朱葆三、孫梅堂等人共同捐資,重振同鄉會,并于1910年農歷三月初五正式將“四明旅滬同鄉會”改名為“寧波同鄉會”,將事務所設立在上海市福州路22號。至此,寧波同鄉會初型正式成立!而寧波同鄉會的成立,不管在初創時期還是發展階段,不管對內事務還是對外事務,都是寧波人在上海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寧波同鄉會的發展歷程
會所成立初期,為了救助在上海的貧困同鄉,設立了診所、學校等機構。但是由于初期的會所資金有限的原因,并沒有開設更多的其他事務。
直至1921年(民國十一年),會所設立有評議、文牘、會計、調查等六個部門,新會所正式落成。值得一提的是新會的會所為西式樓房,總共有五層。底層和二樓主要設為正廳和會議廳或者演講廳,三樓主要為月樓,即演講廳之旁聽席,四樓主要為圖書館、文社、閱報社、音樂臺等,五樓為健身室、游藝室,還有陳列寧波土特產品及寧波風景照片等。此后又增設了書畫社,收藏、展陳寧波同鄉的書畫杰作。因此在會所舉辦了許多次的書畫展覽,并且展覽所設場地幾乎都在會所四樓處。在寧波同鄉會發展的過程,主要的活動有對內積極從事喪葬公祭、療病濟貧、普及教育等,對外的事務有積極維護同鄉的人身權利。
直至20世紀50年代初會務結束,寧波同鄉會完成了許多大事,通過這些事件我們可以了解到寧波同鄉會的發展主要從初創階段到發展階段到抗戰階段再到戰后階段。每個階段里,會所承辦的事務都隨著社會時勢的發展而變化的。而本文章主要是想從寧波同鄉會所舉辦的展覽情況了解會所的。
三、抗戰爆發前后(1936年—1938年)寧波同鄉會的展覽情況
(一)1936年寧波同鄉會展覽情況
如表1所示,1936年的展覽一共有十六次。這些展覽分別是4月3日至5日的賀天健個展,具文獻記載展覽作品十分之九是描寫江浙名勝獨創作品。5月29日、31日女子書畫繪畫展匯集著全國女藝術家作品六百余件,數量之多,凡山水、人物、仕女、花鳥、走獸無不精彩絕倫。6月25日至29日,褚禮堂、陳慤齊所藏金石書畫展中褚、陳二人大力提倡中國藝術文化,其中陳列頗多希世之品。10月10日雙十節余威丹女士國畫個展在寧波同鄉會四樓開展,會期為三天。余威丹女士,擅長國畫。會展陳列國畫山水百余件,均屬歷年精心之作。余威丹女士的畫,沉著秀潤,會展中陳列小品多幅,既具有國畫的秀麗又具有西畫的色彩,別有一番滋味。10月15日至21日內地藏家聯合古書古畫展覽會展品豐富,許多為外界所罕見的。
(二)1937年和1938年寧波同鄉會展覽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1937年共有三次展覽,其中5月15日至17日女子書畫會第四屆畫展中作品非常精致富有,數量之多,足見女子書畫的藝術風范。其中周錬霞女士頗多杰作精品參加展覽。周錬霞女士是江西人,擅長書畫,詩詞尤博。7月7日至13日張子嘉先生個人畫展在寧波同鄉會公展。張子嘉先生乃江西崇仁縣人,因為崇仁山水俊秀,張子嘉先生精于繪事,所作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絕倫,藝術界、大江南北追求他的人絡繹不絕。這次的展覽張子嘉先生特將歷年個人得意佳作數百件參展出來。
1938年共有五次展覽,10月9日至11日的李仲乾師生書畫展和12月30日的吳琴木個人作品展是屬于個體展覽,11月26日至28日女子書畫會為了募集兒童寒衣,特集全體會員作品在寧波同鄉會四樓開作品展覽會,售件來捐濟難民。也可以從表中,我們看出整體的展覽次數不多。
四、三年展覽情況分析以及形成局勢的原因
上面表格的數據分析,告訴我們的就是寧波同鄉會從1936年到1938年這三年整體的展覽情況并對其有著詳細的了解。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
首先,這三年展覽中個體展總數要多于團體展總數,并且每次展覽的時間一般不會被安排過長,大約只有三四天的樣子,最多不超過一個禮拜的時間。其次,展覽地點常被選定在寧波同鄉會的四樓,因為會所的四樓被會所定為展覽地。可發現也有在會所的大廳和三樓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有時會所在同時間段有多個展覽開展,四樓場地有限無法容多個展覽,所以才會選擇會所其它樓層,只是表格顯示的這種情況其實不多,縱觀這三年來看也就出現了幾次這樣的情況。第三,我們還可以了解到這三年的展覽作品類型,最主要以書畫為主,在當時西洋畫逐漸興起發展,但卻發現幾乎沒有西洋畫的展覽。
從這三年展覽的次數中了解到1937年和1938年的總數要比1936年少的多。1936年展覽的時間比較密集,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次甚至不止一次的展覽,而從1937年8月份一直到1938年的9月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沒有開過一次繪畫類展覽。這主要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分析。
我們知道隨著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中國各界人士開始積極呼吁救國救民。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爆發,這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第一場、規模最大、戰爭最慘烈的一場會戰,而上海也是這場戰役的最主要作戰基地。
“淞滬會戰”,日軍侵占上海,給上海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戰地難民紛紛涌入到上海租界,上海人口也因此劇增。從《申報》的大量報道中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到,當時的寧波同鄉會也展開了救國救民活動,會所成為難民所,供應吃住,發動捐資捐物。因而這一時期寧波同鄉會的對內對外事務以及承辦的各項事務也發生著重要的改變!在上面表格中看出,這樣的特殊時期有些展覽的召開更多是為了拍賣書畫作品來籌集錢款從而保障難民基本生活。
寧波同鄉會是寧波人在上海最有影響力的同鄉組織之一,同鄉會興辦的事務更體現了團聚精神等方面的功能,說明寧波同鄉會不僅是寧波移民利益的代表,其對于維護上海移民社會的安定,促進上海的經濟發展也有著顯著而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瑊.寧波旅順同鄉會百年紀[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