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雪梅
摘 要:東陽竹編歷史悠久,在我國的竹編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加上東陽的地理位置優勢,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東陽竹編的藝術市場價值一直以來也非常高。如今東陽竹編工藝的傳承斷層,產業規模逐步縮小,因此探討東陽竹編的藝術傳承與產品市場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通過對東陽竹編的藝術市場價值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地傳承藝術與開發符合東陽發展的竹編產品,以及將東陽竹編的藝術價值結合現代產品設計的美學原則,給東陽竹編注入新的市場活力,提升東陽竹編的藝術市場價值。
關鍵詞:文化價值;東陽竹編;藝術傳承;美學原則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浙江省金華市社科聯項目“金華東陽竹編的傳承與產品開發” (項目編號:YB2017065)的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竹編是一種運用非常傳統的技術和技法的工藝品,是技術與藝術結合的產品表現形式。竹編藝術的創造源于人民物質生活,且體現著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以及人民的審美需求。這種傳統的工藝品在中國的社會經濟市場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陽竹編是東陽具有特色的產業,產品的藝術價值占有較高的經濟市場。
東陽竹編技藝,有竹編器具和竹編藝術品。工藝產品從竹編的實用功能到工藝品的藝術性體現,其編制工藝從人字編、十字編、六角編等傳統的工藝方法,到創新的絞絲編、亂編法等,是人們消費需求和審美意識的改變,但其竹編用具和藝術品的形態設計,表現的形式還較為傳統。東陽竹編的技藝高超,很難實現機械批量生產,就會產生單一的產品藝術價值高,而市場產生的價值低。因此探究如何把東陽竹編的工藝藝術價值結合現代人民生活方式的產品需求,達到經濟市場需求,更好地實現東陽竹編的藝術市場價值。
二、東陽竹編的工藝藝術結合現代設計美學原則
(一)“以人為本”的設計美學原則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以人的使用作為出發點設計,考慮人在使用時的舒適性,其中設計的舒適性要考慮功能設計和外觀設計,最終給人在審美上提供情感需求。東陽竹編的席、籃、簍、籮、筐等生活器具,滿足了人們生活日用的基本功能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長,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豐裕,這些竹編日用器具被大批量生產的產品所代替,因此這些竹編的工藝品與批量化生產的產品比較,不僅要滿足人在使用產品的功能需求,也要滿足現代使用者的審美需求。一切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為主導,才能創新設計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竹編產品。
東陽竹編的編織類型、圖案紋樣、獨特的造型等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內涵,可研究的文化價值也較高。隨著現代審美意識的改變,這些傳統的圖案紋樣、外觀造型、產品類型等需要融入時代發展的文化元素,結合東陽竹編的技藝水平,設計以現代人審美需求為出發點的竹藝產品,提升東陽竹編的藝術價值,促進東陽竹編的經濟市場。
(二)對稱與均衡
對稱是以一個軸或點為中心,在其兩邊或者四周對應位置的形態完全相同。均衡是指形體的左右兩部分形不同而量相同或相近。對稱與均衡是現代設計美學原則之一,因此東陽竹編的藝術價值增值,設計符合現代社會審美需求的產品,必須遵循該原則。從東陽竹編的工藝角度來看,其編織的人字編、十字編、六角編等,都符合對稱的設計美學原則。東陽竹編的人字編,主要是用了對稱的原則,采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竹篾進行編織,以一根竹篾為中心軸,向兩邊編織的方法,編織出一個人字形態的平面。因此,東陽竹編的編織技法得出的編織圖案,可遵循對稱與均衡的原則創新出更多的圖案。
在傳統的東陽竹編的器具中,其八角盒、多層提籃、竹籮等都采用了對稱的設計方式,不僅設計結構上的對稱,提籃上的圖案也多采用對稱的方式。因為東陽竹編的編織工藝方法是不斷地重復編、穿、絞等,所有采用的編織方式會選擇一根竹篾或者一個中心點。對稱是東陽編織工藝中最基本的要求。
(三)節奏與韻律
節奏是把近似的形式因素,按照某種秩序和規律進行重復排列和延續,節奏的本質是有秩序的統一、有規律的變化,東陽竹編的編織工藝較好地表現了節奏的把握。東陽的竹編類型有平面竹編、立體竹編、半平面半立體竹編。東陽竹編中經典的菊花圖,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立體竹編技法,在平面編的基礎上通過穿插3~5層的竹絲,產生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的竹編藝術效果。正是這種節奏上加以動態變化,從而產生一種視覺美感的韻律。
從東陽竹編的編織技法上來說,就是一個把握節奏的過程,其技法上的“挑一壓一”“挑二壓二” 、“挑三壓三”等編織技法,就是不斷的重復節奏。例如在竹編的十字編和六角編,在平面的竹編造型中平鋪開,形成重復節奏,產生視覺美感的韻律。因此,節奏與韻律在傳統的編織技藝中和竹編圖案的體現中,可以充分表達這種美學原則。
(四)統一與變化
統一在竹編的工藝藝術中是視覺上的結構大小、色彩強弱、材料大小等的感覺,變化是在這種整體感覺的基礎上突出材料、色彩、結構等方面的差異感。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何福禮師傅創作的作品“關愛”,正是運用亂編法編織而成。東陽竹編的創新編織技法亂編法,靈感源自于對天然鳥巢的感悟,體現天然粗獷之美,突顯自然造化的魅力。這種編織技法完全靠感覺去把握最終的形態,而這種形態的感覺把握遵循亂編過程中不同變化路徑,統一竹編的視覺感受,體現的正是一種自然之美。
統一與變化的原則,在東陽竹編的結構設計、色彩搭配、形態設計等運用,都應該遵循該原則。例如東陽竹編的半立體半平面類型,構成的結構形式與編織方式在兩種以上,材料的大小運用也不一樣,產品整體的視覺把握就比較重要,因此,要統一材料大小、結構變化。竹編在色彩上的搭配,是在竹編本身顏色上的變化,例如東陽竹編的人字編就是運用顏色上的不同使得編織的平面圖案產生不一樣的變化。
三、提升東陽竹編藝術市場價值的設計策略
目前,東陽竹編產業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產業規模在縮小,其中包含市場需求、竹編產業生產、編織傳承等多項原因。要達到產業整體提升是一個需要多方位考究的課題。以下提出的設計策略只針對東陽竹編的傳承與創新產品設計開發角度。
(一)依托高校,成立竹編藝術研究基地
東陽竹編的傳承面臨斷層的困境,其原因是這門手工技藝,由于不能機器大批量生產,低利潤的經濟特點,年輕人從經濟角度考慮,不愿傳承竹編這門手藝,這也是產業生產困難的一個原因。而高校正好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而且對竹編的藝術文化研究具有較好的學術條件,竹編的技藝文化結合設計課程,可直接設計出所需求的創意產品。可以成立竹編藝術研究基地,聘請東陽竹編專業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開設專業的課程。湖南省懷化學院成立的五溪流域民族民間藝術實踐中心,聘請了專業的竹編傳承人,開設竹編課程,目前,培養了一批年輕的竹編傳承人,在產品的研究開發中也取得了一點的成果。而且湖南懷化學院成立的湖南省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給竹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因此,這種傳承方式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具體實現需要相關部門的扶持。
(二)結合現代產品設計要素,提升東陽竹編的藝術價值
從產品創意角度,把東陽竹編傳統的技藝與現代社會產品需求的結合設計,達到提升東陽竹編的產品的藝術與實用價值,也更符合現代經濟市場的需求。這種藝術與實用價值是無法通過數據來量化,但是結合對現代產品設計要素的把握,使東陽竹編的創意設計得到提升。現代產品設計的要素主要是產品的外觀形態、使用功能、設計技術等,因此,注重設計東陽竹編的外觀形態、使用功能、設計技術就是提升它藝術價值的關鍵。
東陽竹編產品的外觀形態包括材質美、結構美、形態美、色彩美等,其使用功能主要為生活日用器具或家具產品,完成的設計技術結合東陽竹編的傳統手工技藝。因此,在傳統的技藝基礎上,將現代審美的形態需求與產品的使用功能結合,是提升東陽竹編藝術價值,促進東陽竹編市場經濟的方法。
(三)傳承人技藝與設計思維的融合,創新設計竹編產品
一般的東陽竹編傳承人具備熟練的竹編技巧,不具備現代產品設計思維,這就是東陽竹編在產業創新傳承上對市場經濟價值產生的作用不大的原因。在設計學院的學生,可以結合竹子這種材料的特性進行造型設計,但是不懂竹編的技藝,也很難把竹編產品設計在現代產品的使用中。因此,學校與竹編傳承人技藝的結合方式,是設計現代竹編產品的重要方式。
(四)從竹編產品的實用功能出發,實現品牌化之路
東陽竹編有著1200多年的歷史,其工藝水平獨樹一幟。但是東陽竹編這個概念只是表達這個區域的竹制產品,它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從東陽竹編的藝術市場價值角度來說,沒有品牌化的產品,東陽竹編能實現較高的藝術價值也只是單個手工藝傳承人的作品。因此,要是使得整個區域產品實現藝術價值的市場化,必須要有品牌。
從竹子這種材料來看,非常符合現代人對材質美的需求。從竹編這種產品來看,其作品結構美也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而東陽的竹編也有著非常高超的技藝,但是產品的經濟效果甚微。不僅是因為審美需求要符合現代人生活的需求,而且產品的小規模生產,在大眾生活里不具備品牌意識,且東陽竹編更多產品也是屬于觀賞的裝飾品類。東陽竹編的竹編器具和竹編藝術品,都體現了精細的技藝手法,其本質的區別就是竹編工藝品是否具備實用功能。竹編產品可實現拓展研究涉及的領域為生活日用品、家具產品設計、兒童竹制玩具設計等,把東陽竹編與人們生活更加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因此,促使東陽竹編的藝術價值產品能形成較好的市場經濟,且實現品牌化的道路是非常重要。
四、結語
通過對東陽竹編的傳統技藝藝術的了解,實現竹編藝術價值的提升,以其傳承人的技藝角度去看市場,還是缺乏了現代產品設計思維。分析現代產品設計的美學審美需求,實現東陽竹編更好地傳承與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從實現手段來說,還需要把傳統的手工藝的技術推向年輕人,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張仃.中華民間藝術大觀[M].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
[2]董文淵.21世紀中國竹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機遇[J].世界林業研究,2003,(01).
[3]陳存及.福建竹業面向廿一世紀[J].竹子研究匯刊,2000,(01).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