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義,張鷺鷺,薛 晨,劉 源,劉志鵬,范愷洋,顧 洪
新形勢下,習近平主席思考運籌強軍之道,明確指出要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標準,把戰斗力標準貫徹到軍隊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在部隊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實戰化訓練的針對性、科學性、創新性,是當前軍隊衛勤保障工作面對的重大課題。本文對實戰化條件下衛勤模擬訓練提出了合理建議。
1.1提升實戰化水平成為衛勤訓練刻不容緩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關于深入開展實戰化訓練重要戰略思想,為全軍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提供了根本遵循[1]。實戰化訓練,就是以實戰需求為準則,以使命課題為牽引,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針對對手作戰規律、原則及可能發生的變化,提出作戰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訓練[2]。衛勤力量作為戰場行動要素之一,肩負著保障部隊戰斗力的重任,其訓練必須貼近實戰。近年來,以“衛勤使命-2014”為標志,我軍衛勤實戰化訓練實踐不斷增多,水平逐漸提升。“戰訓一體”、“戰訓一致”對衛勤訓練的實戰化要求不斷增加,軍隊衛勤單位從想定編設、環境創設、傷情設置、實裝機動等多方面入手,開展實戰化訓練[3]。但距離真實作戰環境、真實作戰行動、真實戰傷傷員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從背景、內容、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實現實戰化衛勤訓練已成為新時期衛勤訓練研究的重要課題。
1.2模擬訓練是實戰化衛勤訓練的重要手段與途徑從國際范圍來看,模擬訓練已成為各國軍隊作戰訓練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軍委機關逐步加大模擬訓練方面的投入,有序推進軍兵種模擬訓練體系的建設。傳統的衛勤指揮訓練中,由于缺乏與作戰指揮有效融合的手段與方法,出現衛勤指揮員“只懂衛勤不懂打仗”的現象,“實戰化”訓練效果大打折扣。特別是在新戰力、新戰法下,衛勤應該怎么練指揮?如何保作戰?尚缺乏有效的訓練手段與工具。海軍軍醫大學經過多年探索,建成了衛勤模擬訓練中心,開展了衛勤指揮與戰場救護的模擬訓練,初步探索了“訓練內容、訓練條件、訓練考評、訓練模式”為主的衛勤模擬訓練體系,目的是檢驗衛勤裝備性能、檢驗衛勤人員技能、提升人裝結合的保障能力。模擬訓練在作戰指揮訓練中的成功運用和鮮明效果,為基于模擬訓練的實戰化衛勤訓練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4]。
以美軍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軍隊逐步形成了從理念到制度、從法規到行動、從院校教育到部隊訓練的實戰化訓練體系。20世紀70年代以來,衛勤領域的模擬訓練工作不斷受到重視,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術力量用于研究和探索模擬訓練的新理論、新方法[5]。經歷了人工模擬、半自動模擬和計算機模擬三個階段的發展,目前已進入分布式網絡化仿真階段,模擬訓練體系已趨健全。
2.1訓練平臺體系化信息化戰爭強調多軍兵種聯合作戰和多種作戰樣式的聯合運用,美軍十分重視多層次、多類型、多用途模擬訓練平臺的體系化建設,其平臺建設要求在訓練層面上覆蓋戰略、戰役、戰術、分隊及單兵;在軍兵種專業領域上覆蓋海、陸、空、天、電;在系統構架技術上采用統一的技術框架、基礎環境、基礎功能、人機界面等,實現互聯互通操作;在系統功能上既可用于技能訓練又可用于指揮訓練,既可用于軍兵種訓練又可用于聯合作戰訓練[6]。如美軍已投入使用的聯合戰區級模擬系統(JTLS),已成為北約國家軍隊進行戰區級計算機演習的標準平臺,實現包括地面、空中、海上、特種作戰、后勤與情報等多國間戰區級軍事聯合作戰行動推演,該系統將衛勤裝備、物資的消耗與補充作為后勤要素納入作戰行動開展模擬訓練[7]。
2.2訓練內容實戰化為了滿足聯合作戰對衛勤保障的要求,美軍通過戰場傷員模擬將衛勤保障與作戰緊密結合,如“首戰first battle”系統依據武器裝備的損毀情況,模擬傷員產生數量、時空分布,按照作戰衛勤力量的編成與部署,進行衛勤保障的模擬訓練[8]。德軍衛勤模擬訓練集中體現在訓練內容針對任務需求,根據近年來北約體系戰場經驗,特別關注針對大出血、呼吸道阻塞和氣胸等“可避免”的陣亡因素,開展戰場急救技能訓練;在救治技術訓練中融入大量戰術要求,以氣管插管為例,需要訓練各種姿態下甚至是臥姿操作,最大程度的避開敵方火力威脅;建設了爆炸物實訓室,收集來自伊拉克、阿富汗戰場的各類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的實物或模型,利用各種手段重構戰場實景,用于訓練衛生人員發現識別、避免觸發、自我保護、標志上報和雷區施救的標準作業程序,內容的實戰化已成為衛勤模擬訓練的重要特征[9]。
2.3訓練手段綜合化外軍非常注重虛擬現實(VR)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傳感器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技術手段在模擬訓練中的應用。美軍率先將VR技術應用衛勤模擬訓練,著眼未來戰場空間多元化,通過構建多維虛擬戰場,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方面逼真地顯現未來戰爭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使受訓者能夠在接近實戰的虛擬場景下學習各種戰創傷救治技術[10]。德軍在不同的訓練層級上合理使用了不同的模擬訓練手段,如使用高端模擬人訓練醫療專業人員的綜合救治能力(如高級創傷生命支持,ATLS),使用3D可視化仿真軟件訓練模塊化醫療單元的規劃與部署,使用“嚴肅游戲”軟件開展戰場急救技術訓練,引進捷克“虛擬戰場空間”(VBS),用于虛擬真實戰場環境,訓練衛勤指揮能力和行動后復盤研討,模擬訓練的手段日益多樣化、綜合化[11]。
結合我軍實戰化衛勤訓練的現實需求,借鑒外軍模擬訓練體系建設與發展的趨勢,筆者認為我軍實戰化衛勤模擬訓練必須首先厘清實戰化衛勤訓練內涵,進一步探索衛勤指揮、戰傷急救、分隊訓練等方面實戰化衛勤模擬訓練的具體途徑與方法。
3.1緊貼新時期我軍作戰需求,界定實戰化衛勤模擬訓練內涵所謂“實戰化”衛勤訓練,就是將衛勤保障融入作戰行動,探索在新戰力、新戰法下的指揮體系、力量編成、救治技術、后送工具、裝備配備、藥材保障、防疫防護等衛勤理論與方法,進而組織實施“人裝結合”的能力型訓練,實現保障力與戰斗力無縫對接,提升不同作戰樣式下衛勤保障實戰能力的目的。實戰化衛勤訓練,既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實踐,為我們適應未來戰場夯實了基礎。衛勤保障以維護和提升部隊戰斗力為根本,推進實戰化衛勤訓練工作,需要在訓練方法、手段與模式上不斷創新,“模擬”+“實兵”的訓練模式應是軍隊衛勤實戰化訓練的主流模式。以“實兵”演習為主要手段的訓練基地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陸軍軍醫大學衛勤訓練基地承擔了全軍機動衛勤分隊“基地化”訓練與評估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部隊廣泛認可[12]。作為“實兵”訓練的有效補充,實戰化衛勤模擬訓練是指依托訓練模擬器材和系統,運用模擬仿真方法和手段進行的衛勤指揮與保障訓練活動。實戰化衛勤模擬訓練具有安全性高、環境破壞性少、訓練成本低等特點,使衛勤部隊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得到鍛煉,達到提高訓練效能、降低裝備損耗的目的。
3.2通過兵棋化模擬訓練平臺,實現衛勤指揮與作戰行動無縫銜接衛勤指揮作為作戰指揮的要素,其教學訓練必須貼近實戰。課題組經過3年的探索,借鑒作戰指揮兵棋化模擬訓練的思路,制定《陸軍合同戰術衛勤兵棋推演規則》,開發“陸軍合同戰術衛勤兵棋推演系統”。依托《陸軍合同戰術衛勤指揮兵棋推演》課程,形成“學理論”“研戰法”“謀策略”“推方案”衛勤指揮四步教學法,面向衛勤指揮員(衛生保障勤務班、衛管本科學員),組織實施了3年5場衛勤指揮推演(代號“衛勤礪劍”)。演練中,學員作為衛勤指揮員融入作戰體系進行推演,熟悉了衛勤指揮流程,明確了戰場衛勤需求,深入研討了不同作戰樣式下戰場“傷員在哪里”、“傷員有多少”、 “傷員怎么救”的問題。這種基于“衛勤兵棋推演平臺”的訓練形式,將衛勤行動與作戰行動有機融合,可有效提升衛勤指揮員的“實戰”能力。同時,通過多回合、多層次的訓練,有助于積累各類作戰案例想定、傷員傷情數據、衛勤保障方案,錘煉了一支組織實戰化衛勤模擬訓練的師資隊伍。
3.3依托戰傷急救模擬訓練平臺,實現戰場環境與傷員傷情真實模擬在充分借鑒外軍戰傷急救模擬訓練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設計并建設“戰傷急救模擬訓練平臺”,課題組已進行了《戰傷急救技能模擬訓練課程》的構建,形成了包括《戰傷急救技能模擬訓練手冊》、《戰傷急救技能模擬訓練課程實施方案》、《戰傷急救技能模擬訓練教案》、《戰傷急救技能模擬訓練案例》在內的一整套模擬訓練教材。借助氣道管理、靜脈輸液、傷情化妝等模擬訓練箱組,建立“理論回顧”“學員分組”“案例引導”“小組研討”“處置操作”“互動反饋”“學員自評”“總結講評”八步模擬訓練方法。新一步結合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真實”的戰場環境,以戰創傷模擬人和虛擬人為訓練工具,以戰傷急救7項技能(包扎、止血、骨折固定、搬運、氣道管理、心肺復蘇、靜脈輸液)為訓練內容,面向本科生、衛生專業士兵、基層軍醫等不同受訓對象進行戰傷急救技能模擬訓練。通過沉浸式的模擬訓練,營造“實戰”氛圍,增強戰傷急救訓練的緊迫感,達到提升學員崗位勝任能力的目標。
3.4借助機動衛勤分隊模擬訓練平臺,實現實兵演練與模擬訓練有效融合機動衛勤分隊作為戰場支援保障的衛勤力量是戰時建制衛勤力量的重要補充,主要遂行戰術后方、戰役層面的傷病員救治與后送任務,其訓練與考核的規范與標準相對成熟,但缺乏模擬訓練的工具。課題組依據戰傷救治規則,結合分隊救治任務,針對戰傷特點、武器致傷、傷情發生、醫療救治、傷員后送等內容,研制醫療救護分隊訓練信息系統、軍醫醫學支持系統、船塢登陸艦醫療救治模擬仿真平臺;集成包括分類作業箱、醫護作業箱、醫技作業箱、指揮作業箱及藥房管理作業箱等共5類醫療救護分隊作業箱組。此外,結合“聯衛”系列實兵演習、某市聯合防空實兵戰役演習等進行模擬訓練,這種通過“模擬”練勤務與救治流程,通過“實兵”練救治技能與戰場適應能力的訓練模式,有效的降低了訓練成本,提升了訓練效果,為機動衛勤分隊的實戰化模擬訓練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