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愷洋,顧 洪,馮海生,薛 晨,劉 源,劉志鵬,張 義
我軍已建成“作戰指揮兵棋推演系統”,并組織實施“實戰化”模擬訓練,而衛勤模擬訓練仍以信息系統建設為主,大多仍按照既有的指揮作業與醫療操作流程設計與研制系統:一是傷病員模擬沒有體現戰場真實戰損;二是衛勤保障脫離戰場動態需求,衛勤行動與作戰行動脫節;三是現有的衛勤指揮模擬訓練系統,主要依靠運籌分析等半經驗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由于缺少實戰規則和大量數據支撐,導致訓練過程往往帶有“演示性”,模擬結果可信度不高[1-2]。因此,在作戰指揮兵棋化模擬訓練系統的基礎上,創新衛勤指揮模擬訓練手段與方法,探索“實戰化”衛勤模擬訓練模式成為亟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兵棋推演是用來研究戰爭、預測戰爭的作戰模擬工具,是提升作戰效能的重要途徑。其核心要素是推演規則和回合制推演方式,推演規則反映戰爭基本規律、典型武器裝備及戰法運用方式,回合制的推演方式通過一步步推演戰爭進程,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戰指揮員的經驗和智慧[3]。兵棋推演可以輔助作戰指揮員進行戰法研究,提高其指揮決策的謀略水平。二戰時期及二戰前,兵棋推演研究及應用最廣泛的國家是德國,德軍率先將其用于作戰運籌的精確分析以及新武器、新裝備、新戰法的研究,在德軍之后,各國軍隊掀起了兵棋推演的熱潮,廣泛用于作戰計劃制定和作戰評估。通過對不同戰場、不同作戰規模、不同作戰樣式的多場次兵棋推演,西方國家軍隊積累了大量的戰場原始數據,為計算機化兵棋的研制與應用奠定了豐富的經驗和龐大的數據基礎。美軍是兵棋的集大成者,20世紀70年代,美國兵棋專家鄧尼根將手工兵棋計算機化,命名為麥克柯林迪克戰區模型(McClintic Theater Mode, MTM)[4], 80年代初,美軍將MTM升級為聯合戰區級模擬推演系統(Joint Theater-Level Simulation, JTLS)[5],該系統目前已成為北約國家軍隊進行戰區級計算機演習的標準平臺,能夠同時推演多國間戰區級軍事聯合作戰行動。目前,美軍針對不同作戰規模采用不同的計算機兵棋進行推演,在戰役層面,主要采用TAM(戰役級)手工和計算機兵棋;在戰區層面,主要采用JTLS(戰區級)兵棋;在師旅級層面,主要采用TACWAR(師級)兵棋[6]。我軍基于兵棋技術的模擬系統研究起步較晚,在初期,軍內學者對兵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闡述兵棋內涵、研究兵棋中地圖呈現方式、棋子機動的科學算法等,對兵棋系統的實現原理、計算機技術的優化、推演規則體系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較少[7]。近年來,我軍著力于研制作戰指揮類計算機兵棋系統,如國防大學的“聯合戰役指揮訓練模擬系統”[8]、原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的“作戰指揮兵棋推演系統”[9],進行了多場次演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創新了我軍“實戰化”訓練的方法與手段。衛勤作為戰場行動要素之一,在我軍目前實施的作戰兵棋推演系統中缺乏功能模塊。因此,本課題組將兵棋技術用于衛勤訓練,設計了陸軍合同戰術衛勤兵棋推演系統,通過創建“真實”的戰場環境,模擬傷病員的發生,并根據傷病員救治需求與流程,構建陸軍合同戰術衛勤兵棋推演規則,模擬戰場衛勤行動過程,評估與優化衛勤保障的行動方案,目的是提升“實戰化”衛勤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推演規則是模擬推演實施過程中推演實體(人、裝)執行相關行動必須遵循的依據和規范,是兵棋推演系統的核心和基礎。依據陸軍合成旅作戰衛勤保障任務,按照傷病員醫療后送的流程與規律,構建推演規則,主要包括推演流程規則(計劃階段、命令階段、事件階段、行動階段、評估階段),衛勤籌劃規則(指揮體系、保障體系、人員編組、裝備編配),行動調控規則(衛生裝備使用規則、武器裝備使用規則、人員行動規則、傷員搜救規則、自救互救規則、衛生人員救護規則、傷員后送規則等),裁決評判規則(人員傷亡裁決、傷情裁決、衛勤人員損傷裁決、傷員救治裁決、傷員后送裁決等)[10-12]。
在推演規則的基礎上,研制陸軍合同戰術衛勤手工兵棋,包括棋盤(地圖)、棋子(算子)、規則手冊、裁決表(概率表)、隨機數字發生器(骰子)等要素。棋盤以軍用地圖為依據,陸軍合同戰術衛勤兵棋采用六角格代表作戰空間。棋子分為兵力單元棋子和注記標識棋子2類,其中兵力棋子包括作戰單元(排、連、營)、衛勤單元(連搶救組、營救護站、旅救護所、機動衛勤力量);注記標識棋子包括作戰單元損毀狀態,傷亡狀態(數量、傷情),衛勤單元資源消耗狀態(人員、藥材、血液等)。規則手冊是兵棋推演和裁決的標準,用于指導推演人員和裁決人員熟悉使用衛勤兵棋的使用原理與操作方法。裁決表是兵棋推演中對行動結果進行裁決的表格,包括排、連、營等作戰人員傷亡表、傷情表、生命時長表,以及救治能力表、資源消耗表等。設置陸軍合同戰術衛勤兵棋推演使用100面骰子產生作戰行動中的不同概率。手工兵棋的優勢在于規則數據開放、交互性強,使指揮員直觀地理解作戰和衛勤行動的過程;缺點是裁決慢、不夠精細。
在手工兵棋推演的基礎上,優化修訂推演規則,將棋盤、棋子、推演規則、裁決表、隨機數字發生器等參數標準化,并構建規則模型,研制陸軍合同戰術衛勤兵棋推演系統,包括導演總控、想定作業、傷員態勢、衛勤籌劃、行動控制、損耗消耗、考核評估等功能模塊,按照作戰行動進程,通過開展減員預計、明確衛勤力量部署、確定指揮協同關系等環節進行戰斗籌劃,制定衛勤保障計劃,進行行動調控,并根據戰斗進程的傷員實時變化,調整衛勤保障方案,實現陸軍合同戰術衛勤行動全程推演。相對于手工兵棋靠人工裁決、推演節奏慢,該系統是將算法和裁決計算機化,用計算機模型代替人工裁決,加快了推演節奏,能夠訓練指揮員在快節奏、不確定性、復雜的戰場環境下的臨機判斷、處置、指揮能力[13-15]。
以陸軍合成旅作戰為背景,依托手工和計算機衛勤兵棋推演系統構設演練環境,設置衛勤保障任務,模擬紅藍雙方真實的兵力編成、戰場環境、基本戰法、裝備性能,通過“理論授課-想定作業與戰例分析-衛勤籌劃-指揮推演”4步教學方法開展實訓教學。主要兩種訓練模式:一是復盤訓練模式。基于作戰指揮推演的棋局,通過衛勤手工兵棋復盤,按照回合制推演方式,將戰場信息與傷情信息逐步分發給衛勤指揮員,進行衛勤行動推演。其優點是規模小、易組織,在推演過程中學規則、謀策略,重在使衛勤指揮員發現問題、研討問題,而非關注勝負結果。二是合成訓練模式。采用衛勤兵棋推演系統,將衛勤力量編入作戰部隊,在導演部統一導調控制下進行推演,使衛勤指揮基于作戰指揮同步籌劃,衛勤行動基于作戰行動同步調控。其優點是兵種協同多,作戰氛圍真,重在使衛勤指揮員在實時推演過程中鍛煉臨機決策能力。
兵棋推演作為作戰模擬的手段之一,已成為我軍作戰指揮訓練、作戰計劃驗證、作戰問題研究、作戰方案優化、以及武器裝備評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課題組初步探索陸軍合同戰術衛勤兵棋推演平臺,包括衛勤手工兵棋和衛勤兵棋推演系統,但相對于作戰指揮兵棋推演系統和推演經驗而言,衛勤兵棋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系統設計,還是推演規則構建,仍需要進一步細化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