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輝,趙智明,商 瑋,郭郡浩,董曉蕾,劉凌昕
中醫藥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近年來,伴隨社會發展,我國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綜合醫院中醫學科發展與整個中醫行業發展及全國衛生現狀不相適應。表現為特色優勢不明顯,臨床服務領域不斷縮小,與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還有較大差距。較多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在夾縫中生存[1]。作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我院中西醫結合科在院領導、科主任的帶領下,以及全體同仁的努力下,逐漸走出了一條適應時代發展的路子。現結合實際情況,就綜合醫院中醫學科發展的問題根源及應對策略進行論述,以期拋磚引玉。
1.1現代醫學的沖擊現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依托現代科技的現代醫學對傳統中醫學地位構成嚴重挑戰,影像(分子影像),基因診斷、微創手術、手術機器人、人工器官、生物制劑、分子靶向、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在現代醫學臨床得到廣泛應用[2]。循證醫學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現代醫學療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臨床療效,實現了傳統的經驗醫學向新型的循證醫學模式轉變。對以經驗醫學為主的傳統中醫學診療模式形成巨大沖擊[3]。同時,即使是傳統中醫學的經驗精華,在目前的中醫學教育模式下,也受到巨大威脅。中醫院校淡化中醫經典的傳授,學生學習經典熱情較低,導致學生中醫文化底蘊不足,知識面受限,對中醫普遍缺乏濃厚的感情。臨床實踐與教學脫節[4],導致中醫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不能獨立應診,基本不能應用中醫理法方藥辨證施治。
1.2市場經濟的考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遵循市場規律和商品原則。由于經濟規律的支配作用,幾乎所有參與到該體系中的產品和服務都必須服從其內在規律的支配。作為一種傳統醫學模式,中醫學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時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醫學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成為中醫學生死存亡的關鍵。在綜合性醫院中,這種情況尤其明顯[5]。作為患者,花費相同的成本,能否得到最大化的收益是其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這種與現代醫學的同臺競爭,在綜合性醫院中變成不可回避的話題。就是表現在醫療保險的審核上,也可以看出,凡是中西藥聯合使用的病例,對于聯合中藥的必要性總是受到質疑,甚至常成為醫保扣費的理由。其本質還是市場經濟規律下,醫保經費需要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內在要求使然。類似的沖擊還體現在中醫學人才培養上,面對市場的選擇,中醫院校的畢業生競爭力明顯下降[6],綜合性醫院中醫學科的人才引進培養打造也就面臨更加艱巨的任務。
1.3醫療制度的改革上世紀70年代后期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后,從農村到城鎮,從農業、工業到服務業開始進行逐步的漸進改革。同時,醫療機構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這一大潮的影響。隨著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解體,原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絕大部分地區迅速瓦解;在城鎮范圍,公費醫療制度和勞保醫療制度也在不同程度上逐漸衰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合理目標應當是以盡可能低的醫療衛生投入實現盡可能好的全民健康結果。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只有選擇成本低、健康效益好的醫療衛生干預重點及適宜的技術路線,才能實現上述目標。在商業化、市場化的服務體制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及醫務人員出于對營利目標和自身經濟效益的追求,其行為必然與上述目標發生矛盾。在這一過程中,綜合性醫院的中醫學科首先面臨威脅,因其難以達到醫院整體盈利目標,不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故而面臨嚴重生存危機[7]。
1.4自身畏懼的心理綜合醫院中醫學科由于其特殊處境,首先是一個“全科”科室,先天上就“無特色”,實際上是一個微縮型的中醫院。患者去綜合醫院就診往往首選專科,中醫科首診的患者少之又少。又因為中醫診療服務的價格一般偏低,不會給醫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中醫藥在醫藥行業處于弱勢地位,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尤其如此。因此當綜合醫院在整體規劃、政策調整時往往會忽視中醫科,而這些都進一步使得中醫學科的發展舉步維艱。綜合醫院普遍運用西醫政策規范和標準來評判、管理中醫,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醫的發展。目前綜合醫院管理層是以西醫專業背景占絕大多數,中醫專業出身的管理人員少之又少。因此,一方面在醫院規劃和發展決策時,中醫學科缺少話語權;另一方面醫院的管理政策基本都是照搬西醫管理模式,無法有效體現中醫藥特色,喪失了中醫的生機和創造力,其必然后果就是政策規范和標準不適合中醫學科良性發展的需求[8]。面對這些內外部困難因素,足以使綜合性醫院的中醫學科發展產生內在的自身畏懼心理。這種畏懼心理如果不能直面,其后果是致命性的,將直接導致中醫學科的萎縮和邊緣化,成為一個政策上需要有,但實際上可有可無的科室。
2.1從理論上找突破,堅持中西醫結合的發展思路筆者就中醫臨床現代化發展戰略提出了“中醫臨床醫學現代化是中醫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步驟,其實現與否關系到中醫學的生死存亡,是檢驗中醫學是否走向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從理論上解釋了中醫學要想發展,必須從臨床著手,必須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著力實現中醫臨床醫學現代化。而中醫臨床醫學現代化的實現有賴于四大戰略,即:辨證論治的發展,整體觀念的發展,直覺靈感的發展,臨床療效的飛躍[9-10]。發表了《論中醫臨床醫學現代化發展戰略》、《論中醫現代化應當具備的有效突破》、《論中醫學的優勢與特色》、《中醫現代化進程中的借鑒與超越》等系列文章。進而從理論層面提出中西醫結合的發展模式是未來醫學的主要模式,為克服中醫科室自身畏懼心理,應對內外挑戰做好了充分的理論準備。
2.2從臨床上找發展,堅持做好基礎醫療護理質量有了理論上的準備之后,科室在2004年向醫院提出更名請求。在醫院黨委支持下,中西醫結合科正式掛牌,從此走上了中西匯通,科學發展,弘揚特色,造福患者的中西醫結合道路。在綜合性醫院中,作為中醫學科,將中醫科更名為中西醫結合科,在人才招聘,設備引進,診療技術引進,研究生培養等方面,全面與醫院要求接軌。在堅持按中醫理論辨證分析所有檢查資料,堅持用中醫理論指導現代治療手段運用的基礎上,科室所有數質量指標與醫院其他科室用同一標準衡量。十年來,科室門診量,病區收容,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藥占比等數質量指標均處于較好水平。2005年被評為全軍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成為軍區中西醫結合中心,2007年被批準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軍隊系統中西醫結合風濕病重點專病建設項目單位。2012年獲得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總后衛生部表彰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
2.3從特色上找創新,堅持做好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經過十年的堅持不懈,科室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中藥有效成分聯合DMARDs治療RA已經形成特色療法[11-12];中西醫結合診治骨質疏松癥已經形成規模效應[13-16];活血化瘀中藥及其代表成分聯合激素救治重癥風濕病已經形成特色療法;提出并運用“專病微觀辯證理論”,對疑難重癥風濕病心腦并發癥進行鑒別診斷和治療,取得滿意效果[17-18]。教學方面承擔南京大學醫學院《中醫學》理論課程教學。近10年來,招收第二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南京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工作人員30余人;科研方面,圍繞專科專病中醫特色,發表統計源期刊論文200余篇,主編《李恩中西醫結合學術思想研究》,《新編風濕病學》,《新編風濕病診斷標準》,《新編類風濕關節炎手冊》等專著15部,相關研究成果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等各類獎項9項。
中醫藥作為我國的原創醫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對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務院關于《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并在七項重點工作中,單列“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一節,表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中醫藥事業[19]。綜合醫院內一大批有真知灼見的專家相信中醫療效的客觀性,樂意與中醫合作,為臨床病人的治療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治療方案,也為中西醫結合臨床與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如能準確定位,整合優勢,審時度勢,做好自身建設,同時積極爭取院方的政策傾斜和支持,中醫科室必將在綜合醫院體現其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