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雖從教幾十年,但習作依然是件不愉快的事,每屆學生對寫作文、寫日記幾乎都有一種害怕、抵觸甚至厭惡的情緒,大多情況下,學生們的習作是在對老師的命令不得不服從的狀態下,懷著一種應付差事的心態勉強完成的,是為老師而寫,為老師而作;而老師呢,每次作文課前總是精心制作課件,找來一些范文等準備工作,忙碌了一場后,但教學效果卻不理想,學生總是抓不到重點,甚至無從下筆,仍無寫作欲望,寫出來的東西,像樣的寥寥無幾,大多或是無法批閱,或是讓人哭笑不得,因此,只能無奈地寫著眉批和橫批,在這種狀態下的作文教學與寫作都成了一種違心的行為,老師和學生都在做著自己不喜歡乃至畏懼的事情。故而,如此作文教學,注定是不會成功的。
關鍵詞:說真話;作文;“和美課堂”
2017年10月份,筆者有幸聆聽“和美課堂”第十屆全國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其中“童化作文”教學的倡導者——吳勇老師的一節作文示范課,這節課老師上的是如何寫《童年趣事》,上課伊始,出示了白居易的《池上》這首詩,吳老師抓住了詩中的“偷”字,利用“偷”在字典中的解釋其中的一項是“瞞著拿別人的東西”這一義項,接著指名孩子上臺表演“偷”采蓮的動作并說出此時此刻矛盾的心理,而回想到我們小時候是否也瞞著父母干過一些事呢?吳老師這一問,把同學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有的說偷吃零食,有的說偷看電視,有的說偷看媽媽解手機的密碼,有的說偷敷媽媽的面膜……這時,同學們眼前仿佛一亮,紛紛舉手想說自己“偷”的經歷,這時吳老師又引導說偷一次就成功了嗎?偷之前、偷之后你們的心理會怎樣呢?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擔心、害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吳老師在潛移默化中指導著學生,學生在10分鐘之內就完成了一篇質量不菲的習作……
聽了吳老師演示的這節示范課后,才恍然大悟,原來要使學生不畏懼寫作文,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且每個學生都是有故事的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扎實有序地訓練,才能使學生們的作文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一、 讓作文隨心飛揚
寫作,應該是基于生活的真實需求,是寫作者生活實踐的文字反映,是寫作者思想情感的真切流露,而不是一種累贅、一種負擔。作文之所以失真、習作之所以失敗,問題的癥結是他們在錯誤的作文觀念之下,為作文而“作”文,心靈沒有說話,思想沒有說話,正如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指出的:“所謂實際作文,皆有所為而發,如寫書信,作報告,寫總結,乃至因事陳其所見,對敵斥其謬妄,言各有的,辭不徒作。”“所謂善寫,非為飾美,務切實用,工作所需,生活所遇,咸能暢達,斯為善矣。”寫作,是人的一生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技能,所以,作文教學務必要注重作文的實用價值,讓學生自由地進行情感表達、傾訴或宣泄,而不可讓學生做秀而不實、言不由衷的表面文章。
二、 讓情感涌于筆端
兒童習作最質樸最崇高的意義在于:它是兒童心靈的一段寫真,而兒童的生活體驗是獨特的,無人能夠代替的,只有充分尊重兒童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感體驗,返璞歸真,讓兒童真切而自然地感受到“我在”的境界,兒童的習作才能文如其人,才會言為心聲,心中的那段情感的潮水自然地涌于筆端,兒童的語言和生命的融洽,就會自然誕生出文字的生命。
那么,在兒童“為情造文”的階段,老師要給兒童創造靜謐、寬松的習作環境,除了鼓勵兒童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盡興地抒發情感,除了以欣賞的目光觀看著兒童的筆在作文本上跳躍的姿態等等之以外,老師還應該做一名引領者、教導員,授予孩子們用文字的精靈流露情感的方法以及給孩子們多開展一些活動提供素材。
三、 用活動打開文思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兒童生活積累很少,寫作材料匱乏,所以常常感到寫作時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絞盡腦汁也難以成文,就只能寫他人的話,慢慢地就拋棄了自己的真話。其實,真話是最純樸的、最動人的,即便真話顯得幼稚而粗糙。兒童沒有真話可寫的關鍵原因就是兒童感覺寫作的主題和內容是他沒有經歷過的,他感覺他的生活就是枯燥的,叫他寫出多么生動的語言、動人的情感真是強人所難了,這幾乎是不能完成的事。正如羅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其實,學生缺乏的是發現生活之美的觀察能力和注意能力,在生活中不能做有心人,不會有效地積累素材,所以作文教學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兒童日常生活中要勤于觀察、善于發現、用心積累;另一方面教師要多創設情境,通過一些游戲、參觀、游記、比賽等活動,同時,各類活動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如帶領兒童做各種游戲(其實愛玩、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這樣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就大大提高了,帶領學生參加瀏覽展覽館、博物館、紀念館、風景名勝……多姿多彩的各類活動能愉悅兒童的情感、豐富兒童的心靈、提高兒童的參與興趣,另外,教師在活動中加以有效的引導,更能啟發兒童的寫作思維,寫出優秀的文章。這就是如何引導兒童進行習作素材的積累與加工的問題,素材積累是根本,素材加工乃其次。
四、 依兒童生活經歷來命題
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葉圣陶先生曾說:“只有兒童心底流出的命題,兒童才會以極大的興趣對待它。”因此,習作題目的擬定要密切關注小學生的生活世界,走進小學生的精神世界,格外尊重小學生的喜怒哀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課外生活經歷說出來,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價值取向和精神需求,我們結合這些來方面擬定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習作題目。
只有真實的才是感人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做真人、寫真話、抒真情,扎扎實實打好作文的基本功,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話,想辦法去激活,只有把寫作方法整合在學生真實的語段中,去欣賞、去鑒別、去運用,才能學會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用心學習、用心思考、用心探索、用心總結,設法讓作文離學生近一些、更近一些乃至零距離,就會使學生的寫作達到言為心聲、文現其人的效果,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生活之樂、寫作之樂、學習之樂,從而教學相長,教師也獲得教書育人之幸福。
作者簡介:
華水香,安徽省安慶市,安徽省潛山縣源潭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