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霞
摘 要 早期的稅收籌劃理論基本上是“通過安排商業活動來實現減稅的愿望”,這通常被稱為“稅收最小化”。此理論簡單明了,但并沒有考慮稅收籌劃的成本,尤其是隱性稅收和稅收成本,而只將稅收作為最小目標。傳統的理論只是站在企業稅收籌劃決策的角度,忽視了企業稅收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本文從企業稅務籌劃出發,找出稅務籌劃風險,并對這些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企業 稅收籌劃 風險 舉措
一、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的分類
企業稅務籌劃風險按照其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稅收負擔風險
納稅人的納稅行為引起的直接結果是使其可支配收入大幅減少。納稅人可能會陷入商業危機,還可能引發破產,只因其稅務負擔過重。值得一提的是,稅收負擔具有“雪球效應”的風險,如果納稅人在稅前不及時處理,稅收負擔就會被帶入下個循環,最終使稅負越來越重,造成嚴重欠稅的后果。從實際經濟情況來看,一些企業因稅收負擔過重而破產。稅收負擔的風險取決于稅收的基本特征,即國家對稅收的無償征收。需要提到的是,納稅風險不僅是納稅人納稅過程中出現的風險,還包括納稅人的稅收成本,如人員成本、運輸成本和代理成本等,都應納入納稅風險負擔中。
(二)稅收違法風險
在生產經營環節,稅務籌劃的目標是解決和降低稅收負擔,避免逃稅、偷稅行為的出現。若納稅人逃稅,除了要補交逃稅的稅款,還將向稅務機關繳納所逃稅款的1/2以上以及5倍以下的逃稅金額,并視情節嚴重與否接受刑法的相應懲罰。因而,這樣的稅收風險更嚴重,更容易導致公司倒閉、破產。值得強調的是,在現代社會,稅法越來越復雜,納稅人員甚至是稅務官員和稅務專家,在理解稅收法律和政策方面難免會犯錯誤。納稅人一旦對稅法和政策的認識出現差錯,就很容易違反稅收法規和稅收政策的規定,這就構成了稅收的違法行為。因此,在當代社會,非法納稅的風險也在不斷擴大。
(三)納稅人的信譽受損風險
實際上,這類風險是由非法納稅人導致的,應將其歸類為稅收的違法風險。但鑒于此風險是無形的,對納稅人的影響并不直接,我們可以將它獨立出來,作為單獨的一種風險。如果納稅人違法,受到有關部門的懲罰,必然會給經濟帶來直接損失。納稅人因其信譽、商譽、信譽受損,即其他相關經濟實體因納稅人逃稅等原因不愿與納稅人合作。抑或是違反稅收的法律、法規,將不能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
二、企業的稅務風險防控措施意見
(一)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控
在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稅務機關如果不與時俱進,改掉舊的思維,跳出傳統的工作模式,面對紛繁復雜、浩如煙海的數據信息,必然會做出選擇小的而舍棄大的的行為。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合法的管理機制勢在必行。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稅務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內部建立管理體系,能夠及時調整具體法規以適應自身發展的需要,增強防范意識,同時協調好企業內部、國家機關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關系。為有效監管和控制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系統在評估稅務風險、拓寬監督范圍等方面起著規范性的作用。
(二)企業應架構內部控制框架防范風險
企業通過信息化重新構建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就是要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內部結構的構成要素,同時明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模糊性因素。信息化環境下,在構建內部控制架構的過程中,需對以下方面加大關注力度:其一,設立合理科學的內部控制標準和完成目標。具體包括可測期內實現的目標、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目標以及他們各自的構建標準。其二,使內部控制氛圍更加活躍,以便于溝通與交流。同時,將企業的價值觀、文化觀和負有的責任有機融合起來,做到內部權責統一,相互協調。其三,運用全新的信息化系統,從企業內部存在的各種風險入手,更加系統科學地分析和界定,從而施行更加合理的對策。其四,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管,明確規定企業開展內部控制活動時的具體細則,同時也要科學規劃監督的方式與方法。
(三)通過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防范風險
加強與當地稅務機關的合作,協調稅務企業關系,在合作前調研,充分了解當地稅收征管的特征和相關要求,做好企業稅收籌劃工作。并得到當地稅務機關的支持,及時獲得最新的稅收政策信息。稅收是國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企業稅收籌劃以減稅為目的,就是要降低向國家交稅的金額,這自然與國家想增加國民收入的動機不吻合。因而,企業必須得到地方稅務機關的支持,才能準確實施企業稅收籌劃。同時,由于稅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彈性范圍,具體的稅收手段不同,再加上稅務機關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所以難以準確把握。這就要求企業稅務籌劃人員能運用會計知識正確解讀稅收政策的規定;企業稅務籌劃人員要密切關注稅收征管地方稅務機關的具體措施,與稅務機關保持良好的聯系,適應稅務機關管理企業稅務籌劃活動的特點,或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批準,規避稅收風險,實現預期效益。
三、結語
稅務籌劃在為企業帶來節稅效益的同時,也存在不小的風險。作為經濟體中的重要組成形式,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需要努力做好納稅工作;同時在進行納稅籌劃時,要做好風險評估與防控,將納稅籌劃的風險控制在可應對范圍內,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健康持續地發展。
(作者單位為山東實信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1] 蓋地.稅務籌劃的主體、目標及學科定位[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05).
[2] 張英明.納稅籌劃與企業戰略[J].經濟與管理,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