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嬌
吳 X X,男,1998年出生,現為宣威市板橋鎮西邊完小五(1)班學生。據家長闡述在他牙牙學語時發現其反應遲鈍,帶到當地的鄉鎮醫院檢查,醫生說可能是先天性的小腦發育不全,屬于殘疾兒童。由于他換牙之后長著兩顆很特別的牙齒,像小兔牙,因此同學就給他起了“小兔牙”的外號。就因為他的特殊外貌和不全心智,在社會,人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在學校,同學們嘲笑、譏諷他,老師嫌棄他。在語言方面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辭。在行為動作方面,他經常會做出一些很危險的舉動,比如:拿著刀子甩來甩去,偶爾還會離家出走(據個案說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心理及性格方面,缺乏熱情,態度冷漠,也不容易發怒。如果心情不好或有人說他,他也不會表現出不高興,很生氣時偶爾會打人,在家有時會拿出刀子來嚇唬人,但自控能力很強。在生理方面,自理能力很差,不會自己主動穿衣,主動吃飯。
家庭背景,個案的父母都是小學文化,農民,對孩子也沒有很好的教育策略,經濟條件差,沒有充裕的錢帶“小兔牙”到大醫院檢查治療。其妹為正常人。家族史中沒有先天性小腦發育不全的病例。
為了提出有針對性的矯正措施,筆者對“小兔牙”的現狀做了一個分類。(見下表)

經常沉默不語,不會有問有答,語言能力詞語貧乏不能完整、準確地敘述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生活能力 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能獨立吃飯、穿衣,均要在父母的監督下才能完成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交往能力不主動與人交流缺乏熱情,態度冷漠對新鮮的人和物總是微笑,這一點很讓人喜愛語文:能依樣畫葫蘆,把字寫得很好,很認真,認知水平但很慢數學:基本的數數都有困難,數到29接下來就到50,49到80……愛好 喜歡剪紙,做手工藝品
個案現狀描述:總是沉默不語,見到新鮮事物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但他總是微笑,這一點很惹人喜歡;自己還不會獨立吃飯、穿衣,總是要等父母把飯端到嘴邊,才會自己吃,天冷時自己不會加衣服,不管冷不冷,要等父母拿出衣服要求他穿上,他才會穿;課間,不會主動邀同學一起玩,就在旁邊默默的看著同學玩;在家里,經常會拿著刀子玩,不在危急情況下,一般不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可見,他的意識里知道刀子是危險物品。
特殊教育領域研究的就是一些與普通學生在語言、動作行為、心理性格及生理等方面存在差異的,且用常規教育手段不能解決其問題的特殊學生,他們的這些問題都是由于家庭、學校、社會、自身以及遺傳等因素所造成的。“小兔牙”也不例外,造成“小兔牙”心理及行為的因素有: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兒童最早置身的環境,每一個家長都心疼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有一個像“小兔牙”這樣的特殊孩子。
2.學校因素 學校是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場所,是兒童入學后主要的生活學習場所,也是培養社會人才的地方。現如今普通學校中特殊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教師的工作壓力也很大,不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
3.自身因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不論是正常人還是“特殊”的人,因此“小兔牙”也不例外,他也憧憬著美好的生活環境,美好的學習環境,美好的游戲環境。但在家長、老師及同學的“特殊”對待下,“小兔牙”好像也離這些美好畫面越來越遠了。
4.社會因素 社會輿論歧視像“小兔牙”這樣的孩子,大多數人都以自己為中心,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在遇到“小兔牙”這樣的孩子時,會指指點點,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時,拿“小兔牙”做比較。
5.遺傳因素 從“小兔牙”的外貌、言行舉止及性格來看,外貌與眾不同,兩眼暗淡無光,反應遲鈍,不善言辭,不主動與人交流,缺乏熱情。
下面就學校、教師、家庭和社會對“小兔牙”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
1.轉變觀念,投入更多的愛
(1)來自老師的愛。作為“小兔牙”的老師,應該轉變自己之前對“小兔牙”的鄙夷態度,給“小兔牙”多一些關愛和鼓勵。
(2)來自同學的愛。教師更應該教育全班同學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多與“小兔牙”溝通交流,而不是嘲笑捉弄。
2.打破沉默 在班上多鼓勵他站起來說話,說錯了及時糾正。教育其他學生多與“小兔牙”交流,學會包容他、接納他。多了解他在學校、家庭的活動情況,得以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教育。
3.撫平心靈創傷 “小兔牙”的閃光點——書寫工整。以“閃光點”為切入點,給予其幫助,讓他意識到老師關心他,愛護他,慢慢感化他。
4.建立溫馨的班級
(1)創建良好的班級環境。班級環境是構成教學多邊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同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伙伴,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習,彼此相互影響。讓“小兔牙”感受到溫馨的氣氛。
(2)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小兔牙”的心理需要。
5.幫助他建立求助的心理 教師應在一定范圍內讓他與同學作比較,同學之間無形中形成的壓力,會對他產生很大影響。也要讓他意識到他要完成的任務也需要別人的幫助,建立求助的心理。
6.家校合力 教師應該幫助指導家長正確地對待孩子,科學的教育孩子,并充分調動家長配合學校、教師,共同培養好自己的孩子,使他有更多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