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永善
(一)現實意義:縱觀蘭考三年脫貧攻堅的工作實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共識--適時循勢創新金融扶貧理念(即“蘭考模式”的金融創新理念),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是推進精準扶貧取得明顯成效的關鍵性因素。正是在這種金融創新的理念主導下,蘭考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一方面,扶持貧困戶興產業穩脫貧;另一方面,利用“金融杠桿”解決農戶發展產業的資金問題。"創新的理念,敢為人先的精神,終使得全國第一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落戶蘭考縣。
(二)路徑選擇:2016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聯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蘭考縣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試驗區自批復以來,緊扣總體方案開篇布局,圍繞“普惠、扶貧、縣域”三大主題,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強調夯實基礎與重點創新并舉,傳統金融與數字金融共同發力,全方位推進改革落地,“初步形成了“以數字普惠金融為核心,以金融服務、普惠授信、信用建設、風險防控為基本內容"的“一平臺四體系”普惠金融模式,找到了普惠金融落地的有效路徑。
(一)初步探索形成了"以數字普惠金融為核心,以金融服務、普惠授信、信用建設、風險防控為基本內容"的"一平臺四體系"蘭考模式,找到了普惠金融落地的有效路徑。
1.通過建設"普惠金融一網通"數字普惠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普惠金融落地過程中成本高效率低風控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2.創新推廣普惠授信,找到了緩解農村融資難融資貴有效辦法。
3.通過實施"信用信貸相長"行動計劃,推動解決了農民信用空白、信用意識弱及信用建設難問題。
4.通過建立"四位一體"、"分段分擔"的新型風險分擔機制,有效解決了普惠授信過程中的風險分攤難、權責利不對等問題。
5.通過建設普惠金融服務站(中心),促進普惠金融服務與便民政務服務高效結合,既增強了線下金融服務能力,也確保了服務的規范和可持續。
(二)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大幅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滿意度顯著改善。
1.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大幅提升,"邊界距離"得分居全省首位。2.覆蓋面指數改善,金融服務廣度拓寬。3.可得性指數明顯改善,金融服務深度顯著提高。4.滿意度指數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持續改善。5.評價性指數向好,金融扶弱能力提升。
(三)金融發展明顯提速,金融資源向重點和薄弱領域普惠配置態勢明顯。
1.各項存款高速增長,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同期。2.各項貸款增長強勁,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3.存貸比狀況改善,信貸結構明顯優化。4.薄弱領域利率下行,定向發力效應初顯。5.資本市場取得突破,融資渠道有效拓寬。6.保險市場迅速發展,保障效應顯著增強。7.支付、征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深化。
(四)金融助推產業升級效應凸顯,重點及薄弱領域發展能力增強。
1.經濟平穩增長,產業結構優化。
2.投資消費增長迅速,縣域發展動能增強。
3.金融與產業良性互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增強。
圍繞"普惠、縣域、扶貧"三大主題,確立了近期"推動金融服務人人全覆蓋、普惠授信戶戶全覆蓋、金融服務站村村全覆蓋"、中遠期"建立普惠金融蘭考培訓基地、舉辦數字普惠金融峰會、探索建立蘭考數字普惠實驗銀行"為目標的工作思路。
(一)基礎工作
1.強化組織領導。2.建立工作機制。3.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一是下沉公共金融服務。二是金融機構推出特色化產品。三是設立獎補政策和風險分擔體系。
4.發展資本市場。
一是培育發展股權融資。二是發展債務融資。
5.普及農村保險。
一是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二是創新推廣民生類涉農保險。
6.強化基礎支撐。
一是推廣移動支付。二是以農村和中小企業非銀行信息系統建設為核心,打造新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三是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四是運用動產融資登記系統、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試行應收賬款融資。
7.加強金融投入的產業支撐。
8.強調政策引導。
一是政府傾斜資源。二是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支持。三是實施差異化監管。
9.深化金融宣傳教育。
(二)重點創新工作
結合建設初期深度調研情況,以事關改革全局、最迫切解決的五大關鍵難題為突破,謀劃"普惠金融一網通"平臺、普惠授信、"信用信貸相長"行動計劃、"四位一體、分段分擔"風險分擔機制、普惠金融服務站五大重點創新,形成"一平臺四體系"普惠金融模式。
1.打造"普惠金融一網通"數字普惠服務平臺。
2.創新開展普惠授信。
3.實施"信用信貸相長"行動計劃。
4.建立"四位一體""分段分擔"的風險分擔機制。
即在普惠授信中探索建立新型分擔機制,一是引入政府、保險及擔保機構與銀行共擔風險,形成"四位一體"格局;二是分段擔責,2%以內的不良損失由銀行自擔;超過2%的部分分段分擔,其中2%-5%的部分,銀行、政府、保險、擔保按2∶4∶2∶2比例分擔;5%-10%的部分,銀行、政府、保險、擔保按1∶5∶2∶2比例分擔;超過10%的部分,銀行不再擔責,由政府、保險、擔保按6∶2∶2比例分擔;三是設置"風險隔離"機制,有效防控風險擴散。
5.建設普惠金融服務站。結合村委黨群服務中心提質改造,建設"4+X"功能的村級普惠金融服務站,將基礎服務、信用建設、風險防控、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和銀行特色服務整合到服務站,提供綜合性線下金融服務。
一是緊密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分解落實改革任務,將總體方案的具體任務逐項落實到位。
二是加強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探索。推行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權限下沉,落實"盡職免責"、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等差異化政策,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三是圍繞普惠金融可持續做文章,加快探索數字普惠金融在縣域的有效落地路徑。
四是繼續完善"一平臺四體系"模式的具體做法和細節,使模式更成熟更全面更具有復制推廣意義。
五是深化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加強普惠金融領域理論研究,強化改革效果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