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夢雪
移動數字圖書館依托資源、技術優勢,深入分析移動圖書館讀者需求,使物理的圖書館、用戶的實驗室、旅行途中以及用戶的虛擬社區都將成為圖書館的服務場所,使傳統的臺式機、筆訪本電腦、平板電腦、IPAD、掌上電腦、高清晰度電視和手機等一切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裝置或設備都將是圖書館的服務載體和渠道,用戶在利用圖書館時將備感方便、快捷、無任何障礙。
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將為人類實現任何用戶、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獲取任何圖書館的任何信息資源這一數字圖書館的最終理想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移動閱讀,是指使用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進行閱讀的行為,是數字閱讀行為的一種,閱讀內容數字化和閱讀方式數字化是移動閱讀的基本特征,但有別于普通數字閱讀,移動閱讀方式主要是通過更為便攜的移動設備,所以,移動、即使是移動閱讀有別于數字閱讀的基本特征。
顯示,在數字閱讀設備使用方面,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 MP4等移動設備使用已遠超PC,移動閱讀時代已然來臨。
1.移動設備信息存儲量大,獲取方便移動閱讀設備信息存儲,主要以閃存和網絡存儲為主,當前設備閃存多在16GB及以上,遠大于光盤等介質:而網絡存儲,如iColud,MicrosoftOneDrivec、百度云盤、360云盤等各種網盤,存儲空間更是達到TB級。
2.閱讀信息內容廣泛,與數字閱讀一樣,移動閱讀的內容類型非常廣泛,主要包括新聞資訊、文學小說、報紙雜專,專業電子圖書、學術資源數據庫等,讀者還經常使用網絡搜索引擎來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
3.閱讀注重信息訂制、推送、交互。如今,微信幾乎或為智能手機的必備App,它除了提供信息交互外,用戶常常通過關注公眾號的方式閱讀推送來的各種信息 "今日頭條"更是以信息分發的方式給讀者推送新聞資訊:"推特"同祥作為用戶經常使用的App在提供用戶交流的情況下,實現信息交流和閱讀。
4.閱讀設備質量輕、便于攜帶。這是移動閱讀超越傳統數字閱讀的一個殺手锏,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一般都只有幾百克,與紙質書的重量相當,但體積明顯小于后者。而且,這些設備通常有滿足閱讀時間所需的電池容量,具備無線聯網功能,不僅如此,移動閱讀設備還繼承了Pc和筆記本的優點,又比紙質書質量輕、體積小,更便于攜帶。
5.模仿紙質書。現在電子閱讀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基本上與紙書刊相近,而傳統閱讀習慣中的圖畫、批注、置書簽、翻頁等動作,有些電子書產品也支持,如超星的超Pad,漢王電子書、亞馬遜Kindle等,但在使用中,電子書不具備紙質書的立體感,部分人群會育些不習慣。
6.淺閱讀。深閱讀的本質是通過閱讀抽象的文字符號,隨著讀者的思考領悟出文字表達出的思想,是一種掌習型的閱讀行為而碎片化的閱讀符合娛樂性、功利性閱讀的特征,閱讀文字不需要思考,尋求的是實用性與感官刺激,是一靜淺閱讀。
7.碎片式閱讀 移動閱讀不受場所的限制,用戶在24h內隨時都可以獲取信慧,但每次閱讀的內容。時間變得越來越短,從而導致閱讀信息內容邁向碎片化,思維趨向碎片化,思想碎片
移動數字圖書館依托集成的海量信息資源與云服務共享體系,為移動終端用戶提供了資源搜索與獲取、自助借閱管理和信息服務定制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具有十分突出技術優勢。
(1)具備對已有圖書館應用系統的高度集成
(2)擁有功能強大的一站式搜索引擎。
(3)集成了豐富多樣的海量信息資源。
(4)先進高效的運服務共享架構。
(5)實現公告信息發布與讀者個性化服務定制。
用戶首次使用移動圖館平臺需要先注冊,在waP網站上提交個人驗證信息。圖書館審核身份后,系統向注冊手機發送一條綁定了用戶身份信息的URL地址短信。甩戶點擊收到的URL地址,就可以進入移動數字圖書館,檢索、瀏覽各種資源。
第一次注冊成功后,用戶再次使用、登錄該移動數字圖書館網站,無須認證輸入操作,就可實現借閱賬號綁定的自動身份認證,直接使用平臺。
用戶通過搜索框完成檢索主題詞錄入,并將請求發送到平臺。平臺將搜索清求發送到一站式搜索引擎(百鏈),獲得所要的檢索結果。搜索引擎將結果原文地址發到平臺,平臺向資源庫發出全文調度請求。資源所在數據庫向平臺返回所要全文。直接打開閱讀或文獻傳遞)。平臺將數據庫返回的原始頁面轉換為適合手機等終端閱讀操作的頁面并發送到用戶的移動終端上。利用移動圖書館提供的平臺瀏覽、閱讀、管理獲得的文獻資源。四、移動閱讀服務開通,服務模式、服務內容。
我國圖書館移動服務起步較晚,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率先推出短信服務,是國內最早的移動圖書館,隨后一些圖書館也陸續推出短信服務和WAP服務,2005年后推出移動服務的圖書館明顯增多。
我國圖書館移動服務起步較晚,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率先推出短信服務,是國內最早的移動圖書館,隨后一些圖書館也陸續推出短信服務和WAP服務,2005年后推出移動服務的圖書館明顯增多。
(1)短信服務方式;(2)彩信等服務方式;(3)網站服務方式;(4)APP 服務模式;(5)微信服務方式。
隨著WAP網站服務模式的普及可通過移動終端設備使用館藏查詢、學術資源、我的訂閱、搜索圖書導航、期刊導航、意見反饋、熱門搜索、個人中心等服務,尤其是全文閱讀資源的增多極大程度推進了移動圖書館發展,依托海量信息資源和云共享服務,讀者不僅可以查閱本館藏書和電子資源,還可一站式獲取館外資源傳送服務和信息服務定制。
(1)電子書資源匱乏;
(2)對IP有限制要求;
(3)手機與計算機界面差異化。
開展移動服務的現狀分析,發現我國移運閱讀服務發展具有如下特征。
(1)我國圖書館移動服務已經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2)服務模式多樣化發展;
(3)服務內容的迅速豐富。
結束語:移動數字圖書館是在數字圖書館的基礎上建設起來的,特別是在當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下,移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將不斷完善,實現和讀者無阻礙的進行電子信息資源的交流和服務,確保信息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