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創
境外反華勢力的宗教滲透,是以顛覆我國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國家統一為目的的思想和宣傳活動,這加劇了我國少數民族、宗教矛盾和意識形態斗爭。我國必須充分認識境外反動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正確認識抵御滲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擴大宣傳教育,建立“反滲透”網絡和機制,增強“反滲透”意識和抵御能力,運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范國內的宗教活動。增加抵御滲透的投入,創造反滲透物質條件。發展先進文化,豐富國民的精神世界,有效抵御國外反華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的活動。
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信教人數的增加與宗教影響的擴大有其必然性。宗教問題在我國將長期存在,才能深刻理解黨關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
當代中國的政教關系,既不是“政教合一”,也不是“政教對立”,而是一種沿襲了歷史傳統的“政主教從”的“政教和諧”關系。無論從政治理念、意識形態上,還是從大多數人的價值取向上,宗教信仰在中國都不占有主流地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以“統一戰線”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方式,在政治上相互信任、信仰上互相尊重的方式處理與宗教關系問題。今天,我國宗教界致力于“政教和諧”關系的推進和加強。政教和諧關系的構建和發展,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符合中國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愿望。我國的宗教關系在總體上是和諧的。
我國信教人數的增加與宗教影響的日益擴大有其歷史必然性。宗教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將長期存在,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新時代宗教發展的規律,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才能推進我國的宗教關系和諧發展。
(1)做好宗教人士的工作。促進宗教關系和諧,各級政府要切實保證給予宗教界人士公民待遇,對他們要一視同仁。既要注意不許他們享受特權,又要注意不能使他們受到歧視或冷落。在可能與合理的范圍內,可以給予關照和幫助,讓信教國民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2)正確處理宗教一般性矛盾。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宗教問題和矛盾。只有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宗教一般性問題和矛盾,把信教群眾團結在一起,才能帶領他們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3)對信教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在貫徹執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時,必須講究策略,注重實效。在媒體的宣傳報道中,不應刻意炒作。對信教群眾的正常宗教活動不加干涉,但是對他們的宗教生活也不能過分渲染。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強對無神論和唯物論的教育力度,使更多的人特別是大學生了解科學,掌握科學,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4)做好綜合性的社會工作,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發展。宗教關系與我國社會其他方面的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我國西部新疆、藏區、寧夏等許多地方,經濟越是落后的地區,寺廟和信教人數就越多;對宗教的信仰越是虔誠,寺廟對群眾的影響力就越大。做好綜合性的社會工作,提高各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有利于宗教活動的有序進行,有利于宗教關系和諧發展。
(5)做好愛國宗教人士隊伍建設,引導政教關系的和諧。黨和政府要旗幟鮮明地保護和支持愛國的宗教人士,充分調動他們反對和抵制民族分裂分子和邪教極端分子利用宗教的活動中的作用。通過各種有效方式,辦好教經學院和經文班,加緊培養愛國的年輕一代的教職人員,以保證宗教各級組織的領導權掌握在愛國宗教人員的手中。
要采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反滲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強化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反“西化”、反境外宗教滲透的意識。加強宗教組織和信教群眾的教育機制建設,增強識別那些打著宗教旗號搞滲透活動的能力,粉碎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西化的圖謀。
宗教事務繁多,各職能部門要掌握好政策,建立職能部門間的聯動反滲透機制,增強“反滲透”能力。既要幫助和指導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建立健全對外接待制度,又要慎重地審批、周密地處理宗教涉外事務。特別是公安、安全部門要構建反滲透常效聯動機制,把主要精力用于掌握滲透情報、偵控滲透分子,依法打擊滲透活動上。密切注意與境外宗教滲透勢力有聯系的非法宗教組織、活動場所及傳教人員,及時制止一切非法宗教活動。海關、新聞出版部門要切實制止境外宗教滲透勢力的宗教書刊、音像制品入境。出版發行涉及宗教內容的圖書、音像制品,事先必須征求政府宗教事務局的意見。宗教管理部門必須加強監管機制建設,對宗教的對外學術交流也必須警惕境外宗教勢力的滲透。
依據知識經濟時代網絡化社會的特點,構建機制,制定辦法,采取措施,抵制互聯網進行的宗教滲透。國家宗教工作部門應盡快與中國互聯網組織聯合制定法律加大對宗教網站的監控力度,過濾境外宗教網站的不良信息;對未經批準的國內宗教網站應及時依法清除;國家必須開辦權威性的又貼近大眾的宗教網站宣傳我國和諧宗教。
建議對宗教問題突出地區的干部,強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宗教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建立常態化機制,省、市級黨校應把“反滲透”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推進和加快民族宗教省市(區)的黨政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黨的宗教政策法規的步伐,為宗教問題的解決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1.構建處理宗教問題的聯動機制。下大力氣制訂具體的綜合治理方案,形成多方聯動工作機制,并加強有效落實。
2.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的滲透。要繼續加強與周邊國家開展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的合作,以弱化境外宗教勢力對我國民族地區的影響;完善互聯網安全制度,遏制境外敵對勢力的網絡滲透。
1.強化口岸、海關、空運的管理,最大限度將宗教滲透物品堵截在國門之外;對入境的外國人,特別是有宗教背景的人,要嚴加監控。
2及時掌握國外對我國進行滲透的主要宗教組織的最新動向,主動制定應對策略。
3繼續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聯手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以弱化境外宗教勢力對我國的影響。
民族地區不僅面臨普遍的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矛盾沖突,還有民族沖突、宗教矛盾等較特殊問題,亟須建立健全社會的預警系統。
在少數民族地區突發事件的處置過程中,政府要掌控主導信息及新聞媒體的主導權。在群體性突發事件中,個體是否參與是與當時事件的主導信息密切相關的。因此,政府應該及時發布權威消息,盡早公布事件真相。一旦出現問題,政府需要及時采取果斷措施。
加強對民族宗教地區的觀察和控制,制定問題的應急預案,從戰略上部署和建設一支能夠對境內外分裂勢力構成強大威懾的、熟悉民族宗教政策的應急部隊,隨時做好準備應付邊疆地區的重大突發事件和邊境武裝沖突事件。共同應對國內宗教問題的外溢和國際宗教問題的內滲。警惕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和人權問題制造事端。
1.利用宗教進行的犯罪活動,就是打著維護宗教信仰的幌子,或利用宗教活動的形式以分裂祖國、反對共產黨的領導、推翻社會主義的國家政權、破壞民族團結為目的的暴力恐怖行為及擾亂社會秩序的活動。這些活動主要是民族分裂主義分子所為。
2.一般性的非法宗教活動是指自覺或不自覺地違反國家憲法、法律、法規、政策的宗教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擴張宗教的勢力和社會影響,與利用宗教進行的有政治目的的違法犯罪活動不同,大多還是屬于人民內部矛盾,需要進行政策教育或依法制止。觸犯刑律的也要追究刑事責任。
3.合法的宗教活動是指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進行的符合國家憲法和法律,符合地方宗教事務法規的宗教活動。合法的宗教活動應該加以保護。
在具體處理各區宗教問題中,需要考慮到特殊的區情。因此,要完善和健全具體的宗教規章,在制定區域性宗教政策法規時,要在堅持大政方針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因地因時制宜,探索出適合本地區的具體政策和工作方式。
目前的宗教政策和法規已初具規模,大體成型,要在加強宣傳和加大執行力度上下功夫。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宣傳隊伍,在宗教工作任務比較重的地區反復宣傳和開展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制的宣傳教育,提高宗教界和信教群眾的守法意識。需要加強執法機構的建設和干部及有關人員的配備,加強執法檢查和監督。特別要依法加強對清真寺的管理,健全民主管理組織,完善寺內的規章制度。制止住宗教對政府、司法、國民教育等干預,制止住教派紛爭,制止住已被廢除的宗教剝削和宗教特權,堅持屬地管理,促進活動的正常化。
西方某些國家采用多種方式,各種手段,大肆推銷其社會制度和他們的價值觀,對我國進行文化、思想、政治上的全方位滲透,他們把滲透的重點鎖定在大學生身上,以實現他們的顛覆社會主義、破壞國家統一的目的。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必須特別注意引導他們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學會辨別宗教與邪教,建立高校抵御境外反動宗教滲透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決抵制宗教滲透。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