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新
最近,北京市教育工委書記林克慶同志召開了一個小范圍的座談會,就首都師范大學新的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特別是中小幼校長、園長的意見,我有幸參加了這個座談會。大家座談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就是首師大如何為首都教育培養、輸送優質畢業生。十九大報告提到了建教育強國的戰略,令人振奮。十九大后不久,中央會議通過了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更是鼓舞人心。搞好教育,說一千道一萬,沒有好的教師隊伍等于白說。我在辦學中說過三句話: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一支好團隊,凝聚一方好文化;一所好學校,開啟一段好人生。說到底,搞好教育最重要的還是好教師的問題。就像總書記說的,一個人遇到好的老師是人生的幸運。
學校的環境設施,只要有錢,就能在短期內改觀,甚至變“最落后”為“最先進”。但是我敢說,要想在短時間內求得一個好教師,可不是花錢的事。學校花錢可以買培訓,但是不等于買到了教師素質;學校花錢可以包裝品牌,但是包裝不出教師水平。
虐童事件、教育質量不均衡,說到底,是師資隊伍的質量問題。若教師個個高素質、高水平,這些問題就都不會存在。遠的不說,單說近幾年畢業的師范院校的大學生吧,文憑至少是本科,可是質量是不是高呢?還真不樂觀。幾年前,我接待了幾個應聘語文教師的本科與碩士畢業生,四個人同時板書古詩,竟然把“離離原上草”的“離”寫成籬笆的“籬”,把“一歲一枯榮”的“榮”寫成容納的“容”。再看粉筆字,有的歪歪扭扭,有的跟火柴棍搭的一樣。我不能不感慨:寫不好中國字的教師,怎么教好中國語文呢!
實事求是地講,三十年前的我們雖然僅僅是中師畢業,但是,小學甚至中學的課都能教,而且是多面手。拿我自己來說,除去英語教不了(因為在農村長大,初中沒有英語課),語文、數學、科學、體育、音樂、美術、書法,樣樣不差。學生喜歡我們,因為我們不但教課,還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唱歌、打球、講故事、排話劇……在他們眼中,我們老師就是萬能的人,尤其是小學生佩服得不得了。那個時候,學校舉辦合唱節,不用音樂老師多費工夫,我們這些班主任就是導演,就是指揮,就能教唱。記得我接手的第一個班是五年級的一個班,我教語文、思品課,當班主任、中隊輔導員。趕上全校文藝比賽,我這個語文老師給學生們排練了男生合唱《小瓜棚》。十幾個男生唱不準,我就一遍一遍地教。最后,還獲得了全校二等獎,同學們很受鼓舞!因為這個班從來沒有獲得過文藝方面的集體獎。現在,要是沒有音樂老師給排練,許多學科老師只能發愁。作為一名好教師,應該在某個學科上有更深的造詣,但是,其他方面一定要做個雜家,做個多才多藝的人。
現在師范院校在培養師范生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忽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忽視實際工作所需的技能培養。良好的表達、講授與溝通能力、三筆字(鋼筆、粉筆、毛筆)的書寫能力、學生活動的基本組織能力等,都被省略、忽視,甚至輕視了。而這些,是從第一天上班、第一次家訪就需要具備的。記得幾年前,我和清華附小的竇桂梅校長都提出了這些問題,建議增加實習與實踐課程的時間。現在許多大學都增加了實習、見習的課程,但是,課程落實的效果還不能讓人滿意。
更重要的是,當前師范院校的招生質量有待提高。目前,國家的政策還難以吸引一流的學生報考師范學院,學習好、素質高的學生大都想著考經濟、金融、律師等專業。細細想來,三四十年前,師范生的質量是很高的,大都是各地區學習優秀、素質全面的學生報考,因為當時生活困難,師范生既可以“農轉非”,又每月有伙食費,可以減輕家庭負擔,我就是那個時代上的師范。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我想,優先發展首先就要吸引更多一流的人才加入教師行列。
說來說去,教師質量是關鍵。一個學校都是高素質的教師,校長和家長就放心;一個地區都是高素質的教師,教育局長就放心;一個國家都是高素質的教師,黨和政府就放心。怎么才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一是政府應該加強正向引導,讓全社會都以教師為榮,以教師為尊,讓更多的優秀者想當教師。談到這,我希望全社會,千萬不要因為教師隊伍中個別的“害群之馬”,而把教育批臭,千萬不要把廣大教師搞得身心憔悴,尊嚴狼狽。廣大教師還是在默默無聞、盡心盡力工作的。一支打不起精神的教師隊伍、一個個職業倦怠的人民教師,是無法完成教育強國的歷史使命的。二是得從源頭把好教師質量關。通過政策的改革與創新,吸引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整體提高隊伍質量。近兩年中小學職稱改革設置了正高級,就是個很好的政策。設想,如果一位教師工作了三十年以上,一直屬于優秀育人工作者,政府是否可以在他退休時另外獎勵一大筆退休金?讓優秀者人人想干教師,人人不斷進取,人人樂教善育,那在戰略上就決定了民族素質的提高。三是圍繞提高教師素質,各地區要在教師培養與培訓上創新機制。一方面要盡快提高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全體教師的人文素質,再一方面就是要重視師德師風的建設,形成良好的教師文化。
總而言之,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教育強國,師資為先。
編輯 _ 王雪莉 配圖 _ 葛金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