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風
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關于養成教育的實踐做法,獲得了教育部頒發的優秀德育案例獎,可謂實至名歸。我作為曾經參與2017年度全國中小學德育優秀案例評選活動的一名專業研究者,對該案例展現出的教育覺悟高度贊賞。這是一種文化覺悟、道德覺悟和生命覺悟。
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通過“實、深、透”三個獨特視角,把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外在要求,逐漸轉化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求,這個教育轉折很艱難,也很偉大。日常的學校教育是辛苦而繁瑣的,師生面臨的教學壓力、生活壓力甚至競爭壓力很大,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實效性往往難以保證,而急功近利、形式主義的東西不時干擾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順利完成。但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的領導和師生從內心轉變了對養成教育的誤解及偏見,以細化規范、執行規范而求實,以價值引領、道德內化而求深,以自省自覺、互助互教而求透,使養成教育形成了一個如環無端、環環相扣、嚴密無間、整體優化的道德鏈條,文明自覺的道德文化場在學校形成了。我曾經到訪過該學校,也曾經應邀參加過該學校的戲劇演出活動,對該學校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德育文化氛圍印象深刻。
顯然,在開展養成教育的自覺性和實效性上,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做出了好榜樣。正如北京市教委專職委員馮洪榮所說,無論我們給教育取什么動聽美妙的名字,無論教育形式多么轟轟烈烈,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性和品德,一切都是徒勞。聚焦學生美德培養和良好習慣的培育,為學生“系好人生發展的第一粒紐扣”,就是教育的初心所在,動搖不得,懈怠不得,驕傲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