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有人問我怎么擠出時間讀書。這很奇怪。
我覺得,人生應該是在讀書的間歇擠出時間去忙其他事,怎么可能是擠出時間來讀書呢?大家都在忙什么?是活著,還是生存?
如果你想好好地活著,讀書就很重要。
有時候,讀書并不是為了得到什么,就是讀書而已,這就是活著的一種意義,這是開心的事。“擠時間讀書”這句話本身就有點奇怪。
我不推薦書單。人和人的區別太大了,你以為的蜜糖,可能是別人的毒藥。每一個人的階段也不同。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喜歡的是孔子,后來喜歡的是法家,最后喜歡老莊哲學,他一生還三變呢。
閱讀這件事千萬別下定義。
前些年,美國有許多人在為奧巴馬開書單,談論總統應該讀什么樣的書。后來,一個暢銷書作家結束了這場推薦。他說:“讓他愛讀什么書就讀什么書吧!”我覺得挺有道理的。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理解力,有的書,讀早了,反而不好。
比如說,十幾歲讀《道德經》就有點早了。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就讀過《道德經》,但是不以為然。他屢戰屢敗之后,回家為父奔喪,重讀《道德經》,體驗就完全不一樣了。后來,他帶著《道德經》的思想重新出山,屢戰屢勝,達到了人生最高峰。
當然,這也不一定。也有讓人在每個人生階段總能讀出新東西的書。
你感覺讀著非常費勁、讀不下去的書,不一定不是好書。但是,起碼它此時不適合你。你不如放下它,緩一緩。
我也跟我的學生倡導:“咬緊牙關讀完頭十頁。有很多書頭一兩頁很難讀進去,但是當你讀完十頁的時候,就會發現真的很好。”可是現代人太急躁了,經常一頁沒讀完,便扔一邊去了。
我常跟我的學生說:“要‘喜歡別扭。”在做學生的時候,但凡你喜歡讀一本書,說明這本書對你來說沒有障礙,可能是你知識體系之內的。只有“別扭”才意味著新的領域,里頭可能會有一定比例的內容不適合你,但是會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新知。
假如你突破了“別扭”,它就重新定義了你,讓你擁有新的東西。
如今,許多打工者開始閱讀,真正的大問題是,原本進行深度閱讀的人正在進行淺閱讀。
我舉一個例子,現在的大學生很少進行深度閱讀了。我帶的研究生,有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應該算是不錯的學生了。我跟他們感慨,又不好直說,就含蓄地說了一句:“我怎么覺得,你們是高中畢業后直接讀的研究生呢。”我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連大學生該有的閱讀量都沒有,這太可怕了。
沒有閱讀量就不可能有成長。讓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安安靜靜地讀三年書,中國的面貌會為之一新。我只說讀三年書,最后一年,讓他們找工作或者讀研去吧。
(標題為本刊編輯修改,原題為“擠時間讀書很荒謬”,文章有刪改)
(責任編校/楊麗華)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只有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銜接起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讀書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當然,也有人把讀書當作一種休閑方式,這無可厚非。但是,體驗書香的過程也是一個被影響的過程,閱讀者會或多或少地受到書中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