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國慶
1.人才建設隊伍無法滿足財務業務一體化發展需求。建筑施工企業財務人員在財務信息系統數據錄入之后,需要對業務系統中的相關數據進行賬務處理,這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以及豐富且熟練的實踐技能,還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新知識系統。由于目前財務與業務的分離,部門間存在溝通不暢以及工作人員自身知識體系的局限,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仍舊缺乏全面發展型的人才,人才隊伍建設尚未滿足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發展需求,這對企業的數據庫構建工程以及財務管理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響。
2.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無法互相連通。長期以來,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在啟用時間、使用頻率和設計、在企業中的作用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無法良好互通,數據也同時有兩套數據甚至更多,例如,財務部門使用用友ERP的核算模塊進行財務核算,缺乏分析能力,而業務部門使用用友ERP的購銷模塊進行簡單的業務數據記錄和原始憑證的存儲,能夠傳遞到財務部門的及時且有效的信息少之又少。
1.構建“事件驅動”的業務處理流程。財務業務一體化的基本思想是將計算機的“事件驅動”概念引入了流程設計,致力于建立基于業務事件驅動的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使財務數據和業務實現統一和融合。在實際運用中,除了建立一體化信息系統,還要基于“事件驅動”這一中心,通過授權和角色設計,優化業務管理,業務部門使用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存貨核算等業務子系統處理完成后,形成的記錄和單據集中傳遞到財務部門,財務部門通過財務子系統完成對業務的審核和處理,決策層也根據不同的分管職能審批相應的業務并且掌握了全面的數據信息,有利于及時做出正確決策,從而充分體現出財務業務一體化的功能和優勢。
2.建設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的風險評估及控制機制。一方面,明確責任歸屬。每個接觸和傳遞財務業務信息數據的工作人員及部門都應該對其所做工作部分的信息質量承擔相應的責任,為了把控整體風險和經營效率,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各個部門要建立完善的責任制度,上到管理層,下到基層工作人員都要嚴格遵守相關制度。如果發生風險,那么根據相應的制度將責任歸屬落實到個人或部門上,進行相應的處罰。另一方面,建立受嚴格控制的財務鏈。建立受到多方面的監督的財務鏈,這樣可以使管理人員對企業財務進行準確的把握和管理決策,并確保財務數據的質量得到保證。具體做法如下:明確各管理層級對財務控制的審批和責任;對財務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強調職能分離,從物理層面到系統平臺的軟件操作層面,杜絕一人多角的現象發生;逐步設立審計委員會,編寫內審制度,定期進行內部審計;以部門負責人為主建立監督體系,定期監控所發生的事件財務與業務的信息數據和記錄是否準確,有無偏差,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
3.建立復合型人才的梯隊培養機制。為了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的順利進行,建筑施工企業需要積極開展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并建立相關機制來保障計劃的有效實施。財務人員不僅需要提高專業操作技能和知識水平,還需要對業務開展流程進行系統了解,故可以通過與業務人員互相交流或派駐方式,讓財務人員深入到業務前端,實現從業務源頭對資源的分配進行有效控制,實現效益的提升。
4.基于大數據背景下進行系統建設。為了使各業務系統的數據信息能夠及時傳遞到財務信息系統進行加工處理,搭建能夠實現自動對接的大數據支撐體系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體系包括三個層面:(1)業務信息提取和整理。為了實現對信息的運用,需要對來自業務部門的數據進行歸集并傳遞到業務系統,業務系統需要對信息進行分類和整理,基礎數據的收集是企業進行管理活動的最基本保障;(2)大數據存儲。業務系統中的各項數據和信息,要通過系統接口傳遞到數據庫中,從而實現大數據的統一匯集;(3)數據與信息的應用。為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通過計算機程序以及根據企業情況建立的數據處理模型對數據進行加工。并且通過對客戶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的對市場的變化采取合理措施,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
5.強化制度建設。具體說來:構建基于財務業務一體化建立新的企業管理體系,針對不同部門建立新的實施規范,并有相關監督機構監督其實施情況;根據現實情況對原有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防止新舊政策矛盾,使得政策的執行強度弱化,要實現使現有的標準能夠適應新法規;加強預算管理,對于預算的審核要建立有效制度,另外加強數據分析系統的建設,從而發揮信息技術對建筑施工企業發展帶來的便利性。
綜上所述,隨著規模的擴大以及業務的多元化發展,建筑施工企業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強,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及可靠性影響著各項決策的制定,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管理需求,而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是建筑施工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必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