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 莎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么賺錢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我自己一直在反思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發現所有的成功失敗,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個人能力決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趨勢給決定了。
如果在一個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場上的時候,我發現賺錢一般都是辛苦錢,也就是跟人比體力才能賺錢,花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調研,那些都是辛苦錢。而可悲的可能是競爭越充分的市場,你會更可悲地發現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賺錢的。
現在創業的人很多,創業有時候選擇大方向很重要,因為賺大錢和賺小錢說白了,其實都會很辛苦,都很艱難,你路邊開一個小店鋪要做成賺錢,其實也不見得比做好一個國有企業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樣辛苦,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時候,大格局大趨勢就顯得非常重要,盡量去做一些趨勢性的機會的事情,市場整體向上的機會,只要做的稍微好點,總還是有機會的,而有些行業,你再怎么做,其實都注定了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好。
我們做投資的要去投資一個賺的是辛苦錢的時候,那就會發現我們賺取的只能是社會平均回報率,于是我們到最后發現得出的結論其實也還是盡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趨勢性的投資機會,在大趨勢性的格局里,在進行一定程度的鋪量投資,能力無法量化,很難確切的預測,而大趨勢的視野還是有一定的邏輯可循。
周鴻祎說:有一個競爭對手永遠打不敗,那就是趨勢。
在一個趨勢起來的時候,乘風而起其實難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興領域并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較為輕松地擊敗固有規則體系里的王者。
蘇寧曾經是線下的王者,當年股價也是極其牛的,但是阿里打掉蘇寧,我并不愿意認為是一個企業對一個企業的勝利,他是一個時代對另外一個時代的勝利,每個時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蘇寧代表了互聯網未出現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則是互聯網時代的王者,本質反應的其實是人類走入了互聯網時代,原先的生活作業方式時候對蘇寧的依賴變得不再被需要。
事實上這種趨勢性的顛覆市場上有過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經在我們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認為永遠都不會離開你的東西,其實發現一點點都在離去,這個觀點其實用在阿里、騰訊身上也上一樣適用,你認為永遠離不開的他們,也說不定很快會離去。
因為互聯網這個技術,我們被改變了很多,在很多行業都日益被互聯網的今天,金融業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實上金融業由于是低頻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對其他行業影響。
我們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不是互聯網,互聯網其實是最近一兩年的趨勢,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其實是資產升值,大量的房地產商在過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實是極強的。
只是趨勢一旦逆轉以后,互聯網很輕松的就擊垮了這個固有的社會趨勢,不是房地產不行,也不是互聯網太牛,而是社會趨勢轉化很快。
在過去房地產是趨勢的格局下,你會發現,我們曾經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強,都是房地產老板,還有曾經的煤老板,他們的出身都極低,為什么呢?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么賺這個錢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都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結果呢?
你剛好在適合的年代碰巧做對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長期堅持這種策略,堅持固有的邏輯去做事情的話,結果可能會敗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