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12月26日在京召開,會議透露,201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約6.56億千瓦,新增裝機規模占全球增量40%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建設成本分別下降20%和60%。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和核電在建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非化石能源發展的引領者。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共271個項目和9名科學家獲評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能源電力領域共22個研究項目獲得獎勵。其中,《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近日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表示,2018年將著力抓好改革措施落地,進一步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既要加強頂層設計,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央企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本進一步向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也要推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健全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機制。
由國家電網公司投資建設的河北易縣等6座抽水蓄能電站12月22日開工。截至目前,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已居世界第一,在運規模2849萬千瓦,在建規模達3871萬千瓦;到2020年,運行總容量將達4000萬千瓦。
日前,從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了解到,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山西下發通知取消臨時接電費和對余熱、余壓、余氣自備電廠收取的系統備用費。經初步測算,兩項費用取消后,每年可為企業減輕負擔約1.5億元。
近日,巴西電力行業監管機構Aneel批準了國家替代能源激勵計劃Proinfa的2018年預算,達34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幣66.7億元)。該計劃旨在增加風能、水電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構成中的份額。Proinf的支持對象是與發電、輸電或配電特許經營商沒有關系的投資者。明年,共有131個可再生能源發電廠獲得Proinfa支持。其中小型水電項目60個,風能項目52個,生物質能項目19個。 Aneel預計這些發電廠將產生約1120萬兆瓦時電力。
12月20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宣布,未來將增建更多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廠,總投資額預估達110萬億韓元(約1,010億美元),務求在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拉升近3倍。預測,2030年韓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到630億千瓦,比當前增加487億千瓦,這相當于35座新核能發電機組,屆時干凈能源占總發電量比重也將從7%跳增至20%。
國家發改委在22日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公布,2017年,相關部門和電力企業大力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電力市場建設初具規模,交易電量累計1.6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26%左右,同比提高7個百分點,為工商企業減少電費支出603億元。
1月19日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我國特大型抽水蓄能電站— —安徽績溪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工程實現重大節點突破。該電站地下廠房系統由57條洞室組成,目前已完成全部開挖工作。 安徽績溪抽蓄電站由上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地面開關站及下水庫等組成,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位居國內在建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前三名。
日前,據法國風能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法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69.2萬千瓦,該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376萬千瓦。截至2017年12月底,法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可滿足110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目前,法國風電占電力結構比例達到5%,法國風能行業協會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法國能源結構比例將達到45%。
近日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79.4萬輛,同比增長53.8%;累計銷售77.7萬輛,同比增長53.3%,并實現貫穿全年的環比增長。截至2017年底,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內成員單位累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13903個(其中交流樁86469個、直流樁61375個、交直流一體樁66059個)。全年新增公共類充電樁72649個,增長率達到51%。
國際儲能與創新聯盟啟動儀式暨第一屆年會1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會上宣布國際儲能與創新聯盟(ICESI)正式成立。該聯盟由中國、美國、德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聯合發起,將作為儲能領域唯一的國際性學術組織。
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日前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企業投資的大型海外清潔能源項目(估價不低于10億美元的項目)數量遠遠超過去年。中國企業全年投資的大型項目總額超過440億美元,2016年為320億美元,再創新高。2017年海外清潔能源投資額比2016年增長38%。
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采暖地區燃煤減量替代的通知》,文件指出,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等北方采暖地區為重點,到2020年,淺層地熱能在供熱(冷)領域得到有效應用,應用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在替代民用散煤供熱(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區域供熱(冷)用能結構得到優化,相關政策機制和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開發、咨詢評價、關鍵設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營服務等產業體系進一步健全。
1月16日,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干熱巖供暖項目技術人員表示,作為山西首個干熱巖供暖項目,已在近4萬平方米的建筑范圍內,使用干熱巖進行供暖,節能環保,供暖效果好。據介紹,按照首批供熱范圍的面積計算,使用干熱巖供暖一個采暖季(4個月)可代替標準煤590噸。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發布年度最新電力電纜報告稱,2017年,全球電力電纜及附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16.3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這一數據將增至1582.5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率達到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