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鎮社區志愿服務中心以成功注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為契機,推出“818志愿公益薈”,圍繞“818·幫一把”主題,通過“薈?站”“薈?行”“薈?星”“薈?眾”四方面工作,對全鎮志愿服務工作進行制度化管理。
一是“薈?站”。中心與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志愿服務站點形成了有效對接,構建“中心—基層志愿服務站—各志愿服務團隊”的三級志愿服務工作網絡,目前已經形成了“個、十、百、千、萬”規模的志愿者服務網絡體系,不斷將志愿服務引向深入。在搭建工作網絡的同時,還健全了“六項機制”,即志愿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機制、信息報送機制、招募注冊培訓機制、志愿聯合服務工作機制、服務記錄機制、服務激勵機制,進一步規范了志愿服務管理,健全了志愿服務體系,推進了志愿服務制度化,推動了安亭志愿服務事業進一步發展。



二是“薈?行”。中心在活動中不斷發揮樞紐作用,引領各基層志愿服務站常態、長效地開展各類道德示范、公益服務、關愛幫助、互助合作等志愿服務。近年來,中心積極運用專業化、社會化、常態化、機制化、項目化的運作模式推進志愿行動。目前,已有“扶殘助弱陽光團”“牽手夕陽幫幫團”“‘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常態化的志愿服務項目14個,并有“黨員818—公益創先鋒”“11號線安亭樂行崗”“‘行車拋物’SAY NO組” 等七大共建項目,其中不少項目長期與社會組織合作開展,社會成效良好。
三是“薈?星”。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挖掘培育各類先進典型,表彰志愿服務基地、志愿民星,進一步弘揚志愿精神,展現志愿者風采。先后建立十大明星志愿服務基地和“天使星”“健康星”“智慧星”等十顆志愿服務星,建立了志愿者星級評價制度,表彰安亭鎮“五星志愿者”。
四是“薈?眾”。通過內部建設(現場活動、電話熱線、網上平臺等多渠道招募志愿者,網上注冊、分類梳理、活動記錄、志愿者數據庫建立等)和對外宣傳(建立818志愿公益薈網頁、818微信、幫一把熱線、志愿者俱樂部),以“818·幫一把”為主線,將鎮域內各類志愿者資源整合管理,利用各方優勢,不斷發揮志愿服務中心九大功能,開展全方面、多層次的志愿服務活動。
安亭鎮社區志愿服務中心“薈?站,薈?行,薈?星,薈?眾”的制度化管理模式,不僅使全鎮志愿服務工作在制度建設、注冊認證、能力建設、資源整合等方面形成了有效對接,更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廣泛傳播了志愿精神,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質,使參與志愿服務成為安亭市民的生活習慣,為嘉定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作出貢獻。
曹楊新村街道社區志愿服務中心位于曹楊新村村史館內,設有辦公室、多功能志愿服務區、綜合性志愿活動區、特色化主題展示區,面積約600平方米。同時,共享“風華曹楊”村史館展覽資源。
中心秉持傳承勞模文化、傳遞志愿精神的理念,緊緊圍繞“規范、培育、整合、輻射、創新、聚焦”六個關鍵詞,形成供需對接、注冊認證等九大功能,做實基礎、做強特色,影響力、傳播力不斷提升。先后獲得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上海市優秀志愿服務品牌、上海市優秀志愿服務集體等榮譽。

中心堅持政府、社會、社區“三位一體”管理服務理念,發揮各方優勢,形成乘數效應。一方面,政府主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場地、經費等保障。中心將社區黨群辦公室作為業務主管部門,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分管,黨群辦主任兼中心主任,文明辦專職干部具體負責,并配有體制內專職社工1名。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常年有2名專業人員在中心協助工作,并推行項目管理機制,保證中心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精準化。同時,廣泛發動志愿者,發揮他們作為中心對外接待、服務的中堅力量的作用,以現身說法踐行、傳遞志愿精神,轄區志愿者注冊率超過13%。
緊緊依靠并充分發揮區域全國文明單位多、大型科研院所多、區級優質資源多的“三多”優勢,以中心與區域單位的共建聯建匯聚志愿力量。由中心牽頭,梳理形成了“社區志愿服務資源清單”和“社區民生問題需求清單”兩個清單,每年以調研方式予以更新,并以項目化方式予以對接落實,使中心真正成為供需對接的有力平臺和載體。中心共與34家區域單位建立了長期共建關系,每年聯合開展30余項志愿服務。其中,孵化培育的夕陽圓夢、同心巴士等項目聚焦了為老服務、鄰里互助等需求,每年服務逾萬人次,社會反響良好。
中心注重自身建設與培育指導并重,尋找到了中心及站點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并由點及面帶動區域志愿服務的整體升級。在20個居民區推行星級志愿者服務站點評估工作,加強規范化建設的同時注重特色化培育,升級打造了綠色環保、快樂健康、助老敬老、鄰里共享等多個特色志愿服務站,逐步推進“一站一品”。2017年,開展了街道、居民區兩級“志愿服務之星”評選工作,激勵基層加大先進典型培育的工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