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養豬業發展變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中國種豬信息網/甄夢瑩

圖1 小編與許典新研究員(左)交流
近日,小編與廣西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理事長許典新研究員進行深入交流,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1978年也是許典新研究員大學畢業的年份,可以說,他是改革開放也是廣西養豬業40年發展的最好的見證者,從青澀到成熟,從小心摸索到闊步從容,他成為廣西養豬業最鮮活的注腳。
改革開始至20世紀末期,廣西養豬業發展轉折發生于廣西外貿部門要適應供港活豬市場需要, 積極探索發展外種瘦肉型豬。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廣西是我國重要的活豬出口口岸,年出口活豬20萬頭左右,品種主要是外種瘦肉型豬與本地豬的二元雜交,少量的三元雜交,這些豬都屬于瘦肉率低的脂肪型豬,在香港市場滯銷價低,外匯收入少。如果不改變成瘦肉型豬出口,廣西出口活豬配額將面臨逐年減少甚至最后會被淘汰出局,壓力巨大,但要發展外種瘦肉型豬談何容易。
作為外種瘦肉型豬的長白、大約克夏、杜洛克等典型品種,當時的畜牧、農墾、商業(食品公司)、外貿、華僑系統下屬種豬場均有飼養,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公豬與本地母豬雜交生產二元雜交商品豬,這就是當時盛行的“公豬良種化,母豬本地化,商品豬雜交化”的最佳養豬技術路線。從來沒有把這些外種豬作為商品肉豬來生產供應市場,主要原因是當時的計劃經濟年代飼料供應無法滿足,很難飼養外種豬,難長、難配種、產仔數少、成活率低,“三難一少一低”使得很多豬場領導和技術人員望而卻步,不敢接受外貿部門的重任。在這種困難情況下,20世紀80年代初期,外貿部門選擇了兩家愿意試養外種瘦肉型豬的農場(當時豬場都是由農場辦的)給予種豬、玉米、資金上的支持,他們使用人工拌制的配合料飼喂豬,采用自然交配,利用麻袋或稻草對仔豬進行保溫,成功飼養了外種豬,外種豬生長速度、受胎率、產仔數、成活率與原來相比大幅度提高。飼養第2年對2頭100 kg左右的活豬進行屠宰測定,瘦肉率完全達到香港市場要求四腿占27%以上的水平,極大地增強了外貿部門扶持生產的信心。屠宰測定后,外貿部門明確宣布生產單位每引進一頭外種瘦肉型種豬給予一定資金補貼,次年每頭種豬要提供5頭合格商品豬供出口,外貿部門給每頭商品豬獎勵牌價(政府定價)玉米200 kg,活豬收購價在原價基礎上增加20%,這極大地調動了生產單位的積極性,紛紛要求與外貿部門簽訂產銷合同。經過幾年的努力至1987年止,外貿部門與金光、西江、武鳴華僑等53個農場簽訂了產銷合同,提供引種資金110.2萬元,從國內外引進種豬 7787頭,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助力下,廣西養豬生產得到飛速發展。1990年,飼養外種豬的基地場每年已可為外貿提供15萬頭外種瘦肉型豬供出口,在廣西開啟了大規模飼養外種瘦肉型豬的新時代。
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養豬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是飼料,計劃經濟年代農場養豬以紅薯藤、青菜等青、粗飼料為主,外加一些玉米粉等精料飼喂,是很難養好外種豬的時期。外貿部門扶持飼養外種瘦肉型豬后,用上玉米粉為主外加豆粕、花生餅等配合的飼料,飼養效果明顯進步。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落實,我們廣西有了進口的或外國在華企業提供的全價飼料中的氨基酸、維生素添加劑,鐵血針等,可以配制生產全價料,確保了生豬的營養需要和健康成長,母豬配種受胎率、產仔數、仔豬成活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設備,這些規模豬場原來都是采用老式傳統豬欄養豬,1986年開始,自治區食品公司長崗嶺豬場、??h和賓陽外貿豬場著手安裝以每星期(周)為節律生產的分娩欄、定位欄,配以滴水降溫或水簾降溫,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仔豬保溫等設施,開啟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械化養豬的新模式,其他場紛紛仿效,隨后發展到自動化通風、換氣、保溫,自動化喂料等,很多國外先進設備紛紛在豬場得到應用,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效率越來越高。三是管理,以往很多人工紀錄、數據統計換成電腦操作,使用攝像頭了解豬場生產現場情況,使用手機進行人員指揮調度等,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
特別要提到的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取消了糧食統購統銷和城鎮居民憑糧票定量供應的政策,取消了生豬購一留一派購方式(農戶養2頭豬國家要按牌價收購1頭,另1頭農戶才能自行處理)和城鎮居民憑肉票定量供應豬肉的政策,做到了由市場調控數量和價格,農村改革后束縛的生產力得以發揮,飼料糧來源得到較好解決,養豬效益顯著提高,調動了人們對養豬的積極性,個體、集體、國有豬場齊發展,外種豬、本地豬、雜交豬同步飼養,促進了養豬業的大發展。規模豬場越辦越好,越辦越大,效益越來越高,有條件的組建了養豬集團,如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揚翔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外貿的廣西桂寧(集團)種豬有限公司等,多家集團能繁母豬存欄數達千頭甚至數萬頭、年出欄肉豬數10萬頭甚至超百萬頭。改革開放初期的廣西,1980年存欄能繁母豬59.39萬頭,肉豬出欄數564.69萬頭,豬肉產量39.7萬噸,人均豬肉占有量11.22 kg。這些產量根本無法滿足全區人民豬肉消費需求,常年需要從省外調進豬肉或活豬。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今廣西的豬肉和種豬實現了自給有余,生豬生產和出欄量連續幾年排行全國各省市前10 名,其中2016年存欄能繁母豬257.01萬頭,肉豬出欄數3280.12萬頭,豬肉產量249.75萬噸,人均豬肉占有量44.77 kg,這幾項指標與1980年相比,分別是當年的4.33倍、5.8倍、6.29倍和4.0倍,成績十分驕人。

圖2 自動供料系統
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廣西養豬業走過的路程,有什么亮點或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幾點:
1)以控制和凈化豬主要疫病為抓手,創建“廣西健康種豬場”。2003年開始,自治區級管理下的重點種豬場開展以控制和凈化豬瘟、豬口蹄疫、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布魯氏菌病、豬支原體肺炎共6種主要疫病及建立“健康種豬場”為目標的創建活動,這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全國唯一的一個開展此項工作的省區,到2014年6月已有11家種豬場獲得廣西動物衛生監督所頒發的“廣西健康種豬場”牌匾和證書。當年統計這11家豬場,存欄基礎母豬 61952頭,年銷售種豬近20萬頭,其中60%銷往全國各地。由于控制和凈化了幾種主要傳染病,種豬質量和健康水平很高,價高暢銷,贏得全國同行的認可,成為全國響當當的品牌種豬。

圖3 保育舍
2)2009年,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良圻原種豬場率先建成全國首家具備高效空氣過濾系統的種公豬站,飼養種公豬300頭,高效空氣過濾系統能過濾0.3 μm微粒效率達99.5%以上,可有效阻止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喘氣病等病毒通過空氣傳染給公豬,保證了公豬的健康。這一項目在廣西乃至全國得到了推廣,為很多豬場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3)廣西揚翔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豬人工授精中心。目前位于貴港的亞計山飼養了2400頭種公豬,豬舍全部實現空氣過濾,自動投料喂料,空氣、溫度自動調節。使用深坑站立式配套法國卡蘇 COLLECTIS 全自動采精設備進行采精,精液采集后通過氣動傳輸系統快速傳遞到實驗室進行精液的檢測、分析、稀釋和灌裝,精液分裝采用法國卡蘇 GTB 豬精自動包裝機,智能一體,全自動灌裝、封口、切割和打印標簽,每小時可分裝1000 袋豬精,成品豬精采用條形碼管理進行追溯。豬精貯存、運輸也是采用世界上最先進設備。現在很多規模豬場不再飼養種公豬,而是到廣西揚翔公司購買健康、質量高的豬精進行配種。當前經營豬精業務的實體是廣西揚翔公司下屬的“廣西秀博科技有限公司”,其豬精產品基因優秀、安全。

圖4 廣西農墾永新的高效過濾系統潔凈室

圖5 廣西農墾永新的公豬站內景
4)廣西特色的生態養殖模式。近年來,在政府的重視下,廣西大力發展生態養殖。2017年,廣西率先在全國出臺并實施現代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計劃進一步提高全區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基于“源頭減排”的思路,2010年,陸川聚銀公司率先使用了可減少養殖用水、勞力使用及利于糞尿收集的“高架網床”養殖技術。隨后,容縣奇昌種豬養殖有限公司對該技術進行了改良,首先把第一層高度由原來不到2 m提高到2.5 m,防止了豬糞中氨氣和硫化氫含量上升,影響生豬健康;其次,在飼料中加入了微生物益生菌,大大降低了豬糞的臭味。經過多年改良升級,目前,“高架網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F在廣西已總結出本區生態養殖的6種模式:1)微生物+高架網床+零沖水+防漏水全封閉;2)微生物+高架網床+零沖水+防漏水半封閉;3)微生物+后漏縫+自動刮糞+異位發酵床環保;4)微生物+全漏縫+自動刮糞+零沖水;5)微生物+平養+干清糞+零沖水;6)微生物+平養改漏縫+自動刮糞+不沖水。這些模式總體要求達到:生產過程生態安全,環境生態安全,產品生態安全。

圖6 揚翔農牧——亞計山公豬站

圖7 高架網床
40年發展進程中,廣西在種源優化方面同樣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目前,除了揚翔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限公司良圻原種豬場、廣西桂寧(集團)種豬有限公司、廣西柯新源(集團)原種豬有限責任公司等豬場入選國家核心育種場進行系統、嚴格的外種瘦肉型豬選種選育,以期培育中國種豬外,廣西著力打造地方特色豬肉優勢,占領豬肉高端市場。我國八大名豬之一——陸川豬及東山豬、隆林豬和巴馬香豬、環江香豬是廣西主要的地方豬品種,具備生長速度慢、體型小等特征,和外種豬比較飼養效益較差,但肉質好。通過進行優質地方品種養殖,定位高收入消費群體,以肉論價,優質優價,廣西南寧及其他市、縣農貿市場開設多家地方豬豬肉銷售點,過年烤香豬亦成為廣西人民過年新時尚。

圖8 廣西代表地方豬種——陸川豬

圖9 廣西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2018年年會
改革開放40年,廣西養豬業取得長足進步。飼料工業快速發展,豬品種質量明顯提升,出欄肉豬數量顯著提高。而今,產業鏈上的核心——種豬企業正將生得多、死得少、長得快、大體型作為種豬育種的主要方向,相信通過種豬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養豬企業會獲得更高的效益,廣西養豬業也得到又一次的發展、進步。
廣西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基本情況介紹:廣西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成立于1985年,始終堅持全心全意服務養豬業的宗旨,充分利用和發揮各理事、常務理事和副理事長單位的作用,與養豬及相關企業建立了和諧的工作氛圍、創造互信互助的交流平臺,確保分會各項工作的開展。2009年,廣西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創辦“壯鄉養豬節”活動,在“壯鄉養豬節”上安排精彩的學術報告并征集優秀學術論文及進行評獎,同時進行優秀攝影作品的征集并設置展位,展示涵蓋種豬、飼料、獸藥、機械設備、信息、技術等方面養豬行業相關的產品,供養豬人選擇和交流,通過不斷豐富的活動形式,“壯鄉養豬節”已成為廣西養豬行業展示新成就、交流新經驗、溝通新信息、增長新知識、推廣新技術和促進新合作的重要平臺,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內養豬行業具備規模大、規格高、人氣旺等特征的盛會。
習主席在金磚會議中指出“改革開放近40年,到明年我們要隆重紀念一下”。40年來,中國養豬業也得到長足發展,在發展中有機遇也同樣有挑戰。養豬人同各行各業的人們一樣,用勤勞與智慧書寫出中國養豬業發展進步的故事。為此,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中國農機學會機械化養豬工程分會將于2018年11月在廣西南寧聯合主辦“中國改革開放養豬40年”系列活動。
活動主要內容:1)編輯出版紀念中國改革開放養豬40周年系列叢書;2)評選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影響養豬業的100位人物;3)我驕傲我是養豬人網絡征文演講比賽;4)中國現代養豬雙十大獎項評選;5)中國好豬肉嘉年華活動;6)中國改革開放養豬40年慶典活動(頒獎);7)中國改革開放養豬40年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農機學會機械化養豬工程分會
支持單位:中國農機學會、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
承辦單位:廣西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中國種豬信息網、《豬業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