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宏
摘 要: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到位情況,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大局,同時也是廣大群眾與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問題,處理不好會誘發多種社會矛盾,損害的干群關系,本文對我鎮村財管理普遍存在問題原因進行剖析,并對如何規范村級財務管理提出意見建議。
關鍵詞:集體資產管理;問題;對策
一、村級財務存在問題
1.制度不夠完善,執行不嚴。村集體資產雖有省財務例,以及各政府規范性文件,但村里面具體的執行的時候沒有一個統一的章法可循,而且農村基層干部事務多,且該鎮地處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有的村干部身兼多職,除了村里這個工作外,大多數人都有一份工作在做,經常顧此失彼,要讓他們靈活了解運用各級各種村集體財務規定,顯然難度較大,且各級農業部門對村集體財務文件較多,不好操作,拿捏不準,很多村干部都是按企業的思維慣性去理解村務管理的,造成超標準報銷補貼、差旅費、濫發工資補貼、發票項目張冠李戴,大工程大項目大筆資金也由村長一人審批等等,最終只到發票到了鎮里會計代理中心時,審核才從票面發現問題,就問題本身督促整改,村里沒有一個簡便且易操作的章法可循,代理中心的審核,實際上也是事后審核的,無法從事前得到有效控制,有時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局面,而且鎮代理中心的審核很難免會有下不為例的寬容政策。
2.管理不規范,機制不健全公開透明度不高。村民代表大會不開,或不常開,開了也不能很好的討論、研究決定村集體財務事項,首先,因為大部分村民外出外工經商,村民代表很多是上了年紀在家的老同志擔任,有的對村務熱心程度不夠,有的知識面不夠,有的是老好人,不愿意得罪人,開會只聽不發言,回去不傳達,開會簽一名字了事,不能很好地決策村務,其次,召集人即村書記村長,本身有弱點有私心、不想讓村民代表參與理財、怕人多嘴雜意見不統一難操作、開會屬應付上面弄點材料的,不想真正讓村民來監督和理財,開會都是開什么其他事務大會,村集體資產理財的事附帶一說下,沒一個專門議程,簡單說一下走過場,簽個字,有的事沒充分討論,就草草了結,村務理財小組形同虛設,有的村主任村干部財務人員擔理財小組成員、理財小組缺乏財務知識、不敢管、不想管,民主理財走過場,難以發揮監督作用。而外部監督主要靠鄉鎮農經部門,但農經部門時間人員精力都有限,二十九個村要檢查一遍就,就需要好長時間,而且鎮農經部門只有檢查指導審計職能,沒有行政處罰手段,審計檢查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改正,弄不好得罪人,搞不好其他中心工作不予配合。
3.各村收支發展不平衡,支出把關不嚴。有的村集體經濟不斷運作增加村財收入,像內厝村,全村土地收歸村集體,土地不斷出租產生租金、管理費收益,村集體建設廠房、樓房、套房等用于出租,收取租金,不斷營經盤活壯大村集體經濟;山區村紅嶺,地處邊遠山區,條件較差,但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做好土地流轉文章,發展蔬菜、農業休閑觀光,開辟山村村務收入新渠道;席里村竹口村發展美麗鄉村和新 農村建設,拆舊建新,改變新村面貌又增加村財收入;西莊村利用官橋園區開發建設的好時機,利用好回撥地、邊角地建設倉庫廠房出租……但有的村,收入比較單一,除了上級撥款,幾乎沒有村財收入,連清理衛生費都沒有收,造成運轉成問題,村干部工資經常處于拖欠狀態。各村支出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普遍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外部因素主要是上級有關部門和社會上一些機構,每年報刊雜志都超標訂購,除了規定的黨報黨刊硬性規定之處,各上級部門還有一些業務攤派,你不訂以后可能會有一些業務上的麻煩,或者有的村干部礙于情面訂了,還有一些機構打著各種幌子,誘騙村里訂的一些雜志,除了雜志還有其他一些浪費性的支出,招待費、公款吃喝雖然有控制下來了,但個別村有存在,造成部分村財大量流失。
4.部分村財收入未納入監管。由于官橋地處發達的閩南沿海鄉鎮,鄉鎮企業、私營企業比較發達,再加上加出外出經商多,經營事業有成的鄉賢,都會回饋村里,進行捐資捐物的,對村財形成一筆不小的收入,有的村甚至數額較大,有的村每年都有向社會向企業募捐治安基金、環境衛生基金、教育基金、老年人活動基金等。有的企業一次性就捐了好幾萬元,就如西莊村治安基金就有二三百萬元,通過村兩委經營理財,借貸收取可觀的利息,為村里各項工作正常運轉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且本金全部在,只有產生的收益用于村里各項事業,這筆錢以前是村里成立基金會自己理財,沒有納入鎮里統一管理,風險很大,但前年村兩委換屆,在鎮里的指導下,現納入鎮里統一監督管理了,每一筆錢借出還回來都嚴格程序嚴格監管,收入支出納入基本賬戶,鎮代理中心統一監督,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履行嚴格的程序,最后才出借。但還有一部分村,這樣的資金沒有納入監管,這樣是相當風險相當的,出了事,社會影響也相當大。
二、規范村級財務的對策、建議
1.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促使村財管理有章可循。要根據《福建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條例》和上級農業部門、鎮黨委政府關于村務管理的有關規定,再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根據村情實際需要,制定約束本財務管理規定,開立基本賬戶、資金現金收支的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集體開支項目。嚴格按審批權限辦理審批手續、開支發票必須手續齊備、集體因發展生產需要借貸資金管理、村集體應當及時催收、清理各項應收款項、村集體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的拍賣、轉讓、入股、出租、集體建設項目的施工、票據管理、會議費及招待費管理、出差費報銷標準、交通、通訊工具的規定、財會人員管理和財務監督、賬和款、物、支票和印鑒應當建章立制,分別管理。規定出臺以后,各村還要開村民代表大會審核,制定實施方案,然后報告鎮人代會審批,最后再交各村組織施行,定時向鎮農經部門報告實施情況,鎮農經部門定時指導、檢查,保證政制度施行落到實處。
2.嚴格財務收支程序。村開出報賬員收入單據后,村保管憑保管聯收取現金,記賬聯由村負責人簽字后村會計中心留存,到規定報賬日時入賬。嚴禁白條,嚴禁無據收款,嚴禁坐收坐支、嚴禁侵占截留挪用或用集體存單為他人擔保。小額支出時,要取得原始憑證合法、經手人簽字注明用途—理財小組審核,組長簽字—村書記、主任審核簽字蓋章,方可報銷;數額大額支出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村極大額單注明用途、資金來源,理財小組長簽字,十戶以上村民代表聯名簽字,書記、村主任簽字。鎮農經部門審核由核算中心審批審核后開具支票交由銀行轉賬。
3.推行財務公開。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至少每季度公開一次;財務往來較多的,收支情況應當每月公開一次,統一確定每月一號,財務公開檔案應當包括財務公開內容及審查、審核資料,成員意見、建議及處理情況記錄等。對于多數成員或民主理財小組要求公開的內容,應當及時單獨進行公開;涉及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當隨時公開;財務公開前,應當由民主理財小組對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審核,提出審查意見;財務公開資料經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民主理財小組負責人簽字后公開,并報核算中心備案。財務公開后,應當及時安排專門時間,解答群眾提出的質疑和問題,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財務公開,解答群眾疑點問題,消化群眾對村務工作的誤解,減少、杜絕群眾上因理財問題的上訪,不斷轉化村民對村務工作的理解、支持。
4.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培訓。 鎮農經部門要 經常性組織財務、村集體經濟負責人、理財小組等人員進一步學習、了解了村集體財務工作的規范要求、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掌握了解相關的工作技能,提高了業務水平和責任意識,使他們能夠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能在日常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對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化、村級財務監督的工作的制度化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官橋鎮農村財務人員整體 文化程度較高,但財務業務能力較弱,有的人員一身兼數職,并且是半脫產干部,財務工作不是專職人員、無法專業化,對有關財務規定理解不是很熟悉、充分。
5.加強財務審計。推行農村財務審計制度,能及時發現并糾正農村基層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建議市農業部門設立專門的機構,協調整合各個鄉鎮農經部門,配合本鎮農經部門,定時和不定時對本鎮各個村開展常規審計,和不定時的抽查審計,對財務活動的合法、合規及效益性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進行審計。因為依靠本鎮自己審計,難免有熟人工作關系、農村工作情面關系、知識面有限、工作壓力等原因,展開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并且會會核算中心是鎮農經部門自己管理指導,出了問題,難免會護著自己;要配備專門固定的審計人員,依法開展村級財務審計和村干部離任審計,對村級各項收入,土地承包款及房屋租賃款,征地土地補償費以及“一事一議”籌集資金等,應當定期進行專項審計,審計結束后,應及時向群眾公布審計結果,落實處理意見,向領導報告審計結果,讓領導關心支持農村財務工作、對當前農村工作出臺更切合實際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