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千
摘 要:本文從貴州省實施退耕還林戰略的重要意義出發,分析了其在退耕還林過程中面對的一些問題和近些年退耕還林以后取得一些成績,并為下一步落實退耕還林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為貴州省的退耕還林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貴州省;退耕還林
貴州位于我國的長江、珠江上游地區,是以喀斯特地形為主的省份,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開墾狀況十分嚴重,據資料表明,截止到1996年貴州全省就已經有陡坡耕地將近100萬hm2,占據全省面積近6個百分點,陡坡耕種是導致貴州水土流失嚴重的根本原因,而退耕還林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對于貴州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貴州省退耕還林的重要意義
1.改善生存環境,為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建設條件和投資環境
貴州省內的河谷深切、耕地零碎、巖石裸露,水土流失嚴重,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其落后的思想觀念導致省內人口快速增長,為當地農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作為國內唯一沒有平原地區的喀斯特地區省份,貴州省的糧食生產力和當地人口明顯無法維持平衡。實施退耕還林有利于落實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政策和響應省內“興黔富民”的號召,有利于恢復生物多樣性構建更加穩定的生態系統。另外,退耕還林也是貴州省一次社會經濟系統的重大調整,將會對舊的經濟體制造成巨大成績,變保守為開放,為貴州省經濟發展提供新契機。
2.優化農業生產要素配置和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如果從自然的角度解釋貧困形成的原因,可以將貧困歸咎為資源或者條件制約型貧困、能力制約型貧困,而貴州屬于兩種類型共同作用的結果,盡管貴州省農業發展不利,但是其礦山資源十分豐富,因此發展退耕還林有利于調整貴州省內生產要素的產業布局,進而為國內類似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起到示范作用,為全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出貢獻。
3.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建設有效生態保障
喀斯特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土地承載力不強,被破壞后恢復難度極大。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促使貴州省在經濟建設中不能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有利于重建生態屏障和恢復長江流域的生態平衡。
二、貴州省退耕還林目前存在的問題
1.退耕還林工程成本高,國家長期補貼難度大
根據國務院頒發的《退耕還林條例》,除中央財政在退耕還林建設期內給予的地方財政支付補貼外,每公頃還要投入750元種苗和造林補助費,如果按照單價每千克1.4元的標準,每公頃投資成本大概為17300元,大概為普通經濟林項目的兩倍有余,由此可以看出退耕還林成本之高,而且在補助期滿以后,如果要繼續補貼將會大大增加國家的財政壓力,停止補貼則影響相關農戶的正常生活,一方面有可能讓農戶返貧,另一方面對多年的退耕還林營造的成果造成巨大威脅。
2.種苗和造林補助費未分林種、地類區別對待,地方林業部門無力補貼資金缺口
對于退耕還林的種苗和造林補助款,中央每公頃補助都是750元。對退耕地生態林而言,基本能夠達到最低生產成本,不過對于絕大多數的經濟林樹種或者荒山造林,則很難達到標準,即使農戶義務勞動也會存在一定的敷衍現象,退耕還林建設的目標也就難以實現。
三、貴州省退耕還林績效分析
1.使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并改善區域生態
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有利于減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在過去幾年的退耕還林還草項目建設中,不僅有近百萬的陡坡耕地中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土地耕地也逐漸從耕地變成林地受到了法律保障,退耕還林工程讓山林的植被恢復速度大大提高,森林覆蓋率從2006年的39.3%提高到了近7個百分點,生物多樣性也得到了提高。
2.促進農民增收,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轉移
因為退耕還林工程的糧款補助比農民過去依靠陡坡耕種的收入要高,所以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退耕以后,人們可以節省在種子、化肥以及農藥方面的支出,并有更多時間從事其他產業,通過調查貴陽、安順等地的300多位農戶,發現其年收入從實施退耕前的1400元左右上升到了4000元左右,增幅翻番,由此可見實施退耕還林對農戶的經濟增長效果非凡。
四、促進退耕還林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1.調整與完善相關政策
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來規定江河兩岸或者水庫等地周圍以及具有一定坡度的耕地要實行退耕還林,國家依據情況給予一定補助。
(1)營造經濟林,要求需保持60%以上的植被覆蓋率,據有關數據表明,植被覆蓋率在67%以上的林地,水土流失和覆蓋率的變化二者無顯著差異,在項目投產以后就可以停止補助;
(2)25O以下退耕還林成林以后要允許有計劃的進行擇伐或者帶狀皆伐,砍伐以后不能置之不顧,要在當年內對砍伐區域的植被更新,補助期限和補助標準按照國家規定條例執行;
(3)25O-35O退耕還林的林分最好只進行擇伐,按照經濟收益損失進行適當補償;
(4)35O以上林地以及其他水域的坡地,近20米范圍內應該作為生態公益林保護區,禁止采伐并給予長期補償。
2.將退耕還林和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結合
進行間作或者混種是在退耕地中實現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貴州省政府可以將其當作工作重點,在幼林關閉前適當的間作林藥和林果,讓林農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而且有利于減少雨水帶來的對于土壤的沖擊,降低水土流失。
3.制定惠農政策
對于退耕還林工程中的用材林,符合采伐條件的可以要按照計劃進行采伐,符合采伐規定的做好標記并限期更新。對于檢查合格的農戶可給予一定的費用返還或者稅收優惠,國家也可通過出臺相關政策給退耕戶或者外出打工人員辦理“退耕還林戶外出勞務證”,并給予該類群體的子女在入學等方面一定的優惠。
五、結語
退耕還林,利國利民,既有利于降低貴州省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又有利于為國家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空間。針對目前退耕還林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政府引導和社會資本的介入能夠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于幫助當地農戶脫貧、恢復生態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祖發. 貴州退耕還林對退耕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J]. 現代園藝, 2017(2):150-150.
[2]張忠德. 貴州退耕還林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J]. 花卉, 2016(12X):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