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珊
2016年教育部在對普通高中歷史教材進行修訂時提出了“歷史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所謂“歷史核心素養”,即學生在接受歷史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基本知識、關鍵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的綜合表現。具體來講,歷史核心素養大致包括以下六個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不難看出,這六大核心素養是層層遞進、由表及里的。雖然“歷史核心素養”是在修訂普通高中歷史教材時提出來的,但是初中歷史教育由于其基礎性和承遞性,在培養學生歷史素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先導作用。因而歷史核心素養不僅適用于初中歷史教學,更應該成為初中歷史教學的主旋律。在上述六大核心素養中,時空觀念看似是最容易養成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
時空觀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時間和空間就好比經線和緯線,時空的交錯使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牢牢矗立在歷史長河中,變得有據可查。良好的時空觀念為史料的搜集、查找、辨別,歷史現象的認知,歷史事件及人物的評價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課時不足的情況下,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應對考試,該怎么辦呢?這就要求廣大一線教師在新課講授和試題講解時進行時空觀念的滲透,在有意識的滲透中無形間培養學生的時空觀。筆者結合日常教學總結出三種較為簡便的方法,現介紹如下:
一、數軸法
提起數軸,很多人會說這不是數學課上用到的嗎?沒錯,數軸作為數學工具因其直觀、形象的特點,成為幫助學生理解公元紀年法不可或缺的好幫手,是培養學生時空觀的重要方法。如《2017年常州市中考模擬試卷(Ⅱ)》第1題,“季札(前577—前485),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第四子,相傳為避讓王位‘棄其室而耕于常州焦溪的舜過山下,人稱‘延陵季子。公元前577年屬于( )A.公元前6世紀前期 B.公元前6世紀后期 C.公元前5世紀前期 D.公元前5世紀后期”。很多同學在A選項和B選項之間徘徊,將近1/4的同學誤選B選項。解答這道題目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畫數軸。如下圖:
由數軸可知,公元前577年應屬于公元前6世紀前期,故答案為A選項。在利用數軸呈現時間時,特別要注意“公元元年”這一概念。公元元年是公元1年而非0年,這與數學題目中的數軸還是有所區別的。
二、歷史大事年表法
顧名思義,歷史大事年表法就是用表格來呈現一段時間內所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的方法。雖然數軸法更為直觀、形象,但是受制于時間、材料等因素,我們不可能無限延長數軸,所以在大跨度的時間范圍內,大事年表法更簡便、易行。例如,在復習“中央王朝與邊疆地區的關系”時,筆者利用投影呈現了下列表格:
時間與空間的交錯使學生必須在繁雜的歷史知識中去搜索和鎖定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對已學過的內容進行了一遍知識梳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學生在以時間或者空間為基點,對相關知識進行匹配時,也是在對時空觀進行培養和塑造。
三、歷史地圖法
俗話說,“史地不分家”。由此可見歷史學與地理學的緊密性。每冊教科書都配備有相應的歷史地圖冊和歷史填充圖冊。不僅畫質清晰,而且與每課內容緊密貼合,是培養學生時空觀的重要工具書。例如,在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締約結盟的狂潮》中,為了使學生明確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成員國的地緣關系,筆者將歷史地圖冊相關內容改動如下:
仔細觀察《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示意圖》完成下列內容。(如需填國家,請將圖中代表國家的字母填寫在橫線上)
20世紀初,歐洲逐漸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其中三國同盟的核心是圖中的 國,三國協約的核心是圖中的 國,這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對世界造成的后果是 。1914年7月,圖中的 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參考文獻:
[1]陳瀅.公民教育的歷史演進及基本內涵[J].鄂州大學學報,2005(4).
[2]藍維,劉智宏.公民教育的社會背景與實踐要素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