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美林
摘 要:音樂基礎是初中音樂的重要保證,學校給予了音樂基礎充分的重視,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初中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現狀就如何開展初中音樂基礎知識教學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音樂基礎;多媒體設備;教學現狀;應對措施
一、初中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現狀
1.對音樂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視不夠
學校開展音樂基礎知識教學經常出現對音樂基礎知識教學重視不夠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開展的音樂基礎知識課程頻頻被其他教師占用;二是音樂教師稀缺,師資是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高,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相反,教師的教學水平低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學生的客觀發展。教師在開展初中音樂基礎知識教學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尤其是教師在講解樂符的時候這種問題較為突出,有些教師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不能將五線譜與音樂旋律進行有效結合,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對樂符的學習。
2.教學方法落后
教學方法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相反,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出現停滯不前的問題,教師在開展初中音樂基礎知識教學的樂符和樂器時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在講解樂器的有關內容時不能將有關樂器與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接受樂器的抽象知識。另外,教師在講解樂符的有關內容時沒有將有關的多媒體設備充分運用到教學當中,學生對樂符知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簡單的了解樂符的層面,不能從更深層次了解樂符內容。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初中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策略
1.提高自身的個人素質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由于個人素質較低,影響了教學質量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就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沒有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所以教師不能有效地接受工作和生活中的新鮮事物。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積極學習有關樂器,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樂器教學與其他音樂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不能將實例貫穿到音樂基礎教學中的問題,這樣還能不斷豐富自己的音樂內涵;二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觀看有關的歌劇視頻,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還能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滲透到有關的基礎知識的講解當中,提高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閱讀書籍和觀看歌劇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夠將更高層次的理解注入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當中。
2.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學習水平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教師的教學質量是衡量教師的教學方法的重要標準,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不能有效掌握音調的有關內容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味地繼承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發揮學生在音調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具體體現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并在上課的時候為學生播放,例如,教師在教學《梁山伯與祝英臺》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讓學生觀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視頻片段,并對學生說“同學們在觀看之后有什么想法”,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梁祝是十分凄慘的,他歌頌了純真的愛情”,還有的學生說“我認為梁山伯與祝英臺應該是幸福的,因為不論生死,他們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了”,這時教師對學生說“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音調表示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的愛情呢”,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用凄婉音調表示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的愛情故事”,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不同的時間段可以用不同的音調表示,例如在梁山伯與祝英臺初見的時候就可以用十分歡快的音調表示”,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加深對《梁山伯與祝英臺》有關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音調的認識能力,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提高自身的個人素質和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的方式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初中音樂基礎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曉美.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周刊,2015(24):37.
[2]徐靜.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7):164.
[3]鄭玉梅.簡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素質教育,2015(19):197.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