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盛勇
摘 要: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現代多媒體教學有很多優勢。教師既要充分地認識到它對語文教學改革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要清晰地看到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誤區;對策
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現代多媒體教學有很多優勢。它超越了時空限制,擴大了語文教學的外延,拓寬了學生視野。其豐富的表現形式和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生興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但我們既要充分地認識到它對語文教學改革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要清晰地看到教學實踐中存在的誤區并及時糾正。
一、語文課堂中多媒體教學常見誤區
(一)課件的制作華而不實,繁多雜亂
不少教師誤以為課件越漂亮越好,過于重視課件的觀賞性。不必插圖片也插圖片,不該加聲音也加聲音,不必添動畫也添動畫。課件雖然十分好看,但學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整堂課看上去熱熱鬧鬧,但課堂實際效果卻大打折扣,背離了課件制作與使用的初衷。除此之外,部分教師的多媒體課件過于強調大容量,一味求“全”求“多”。曾聽一位老師講《蘇州園林》,一篇說明文,PPT幻燈片做了五十多張。作者簡介、生字詞、課文朗讀、各段內容分析、整篇課文結構分析、各種圖片、課后練習解答……整堂課幾乎都在放幻燈片,學生完全沒有讀書和思考的時間。這樣的多媒體課堂似乎容量很大,效率很高,但學習效果如何呢?很值得我們反思。
(二)課件運用生搬硬套,機械呆板
在多媒體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喜歡借用別人的課件或從網上下載課件直接用。由于沒有參與教案設計和課件的制作,既不能很好地領會設計者的教學思路,也不明白課件設計的意圖。課堂教學時生搬硬套,處處捉襟見肘、受制于課件。甚或有些課件本身的設計就有問題,一些老師也是照用不誤。這樣使用多媒體,根本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組織舍本逐末,忽視文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離不開對文字本身的體驗和感悟。再多的視聽沖擊也代替不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遺憾的是許多語文老師的課堂上,教師的引導變成了多媒體的演示,教師的手按著鼠標一路點來,學生隨著屏幕內容,步步緊跟。這樣的語文課堂,師生之間幾乎沒有互動交流。多媒體由“配角”變成了“主角”,課件成了核心,學生的思路被捆綁在課件設計的既定流程上。看似內容豐富的課堂,學生卻缺少參與的機會和思考的余地,缺少了對文本體驗感悟的過程。教師成了導演兼演員,學生則成了觀眾或聽眾,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二、語文課堂中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課件制作要服從于教學內容
任何教學手段都必須服從于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也不例外。課件的制作必須以服從教學內容為前提,以提高教學效率和達到教學效果為目的。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只是實施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只能定位于“輔助”上,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生搬硬套。課件在形式上力求簡單、實用,能夠突出教學重點。過分地追求感官效果,過分地追求大容量,往往適得其反,不能將多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二)教學過程要體現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這一角色定位不能變。在教學流程的設計時,應著重從師生與多媒體課件、教學內容與多媒體的互動關系入手,選擇合理的表現方式,為課件設計出最具互動性的方案,以防止師生的思維空間受到課件媒體的制約而影響教學效果,進而削弱了多媒體教學優勢的充分發揮。
(三)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
語文以語言文字為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學習語文,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語感不是一種直觀的東西。它需要通過強化誦讀、長期積累和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學生的想象、體驗、感悟,才能逐漸形成。多媒體技術在突出鮮明的形象、為學生創設情境等方面確非傳統媒體所能比擬。片面強調多媒體技術作用的萬能性,長期只憑借圖像、聲音等媒體的介入,大腦的語言中樞就得不到鍛煉,就會使語言越來越貧乏,閱讀和表達能力就會下降,就達不到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教學要更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正確處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方式之間的關系。根據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我們既要充分地認識到它對語文教學改革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要清晰地看到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只有這樣,才能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彭尤伽.語文在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J].文學教育,2011(2).
[2]于海洋.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