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毓嬌
摘 要:模式化教學的側重點是“教”,個性化教學的側重點是“學”,顯然將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引入初中思想品德的課堂,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綜合能力。結合教學實例,就個性化教學模式在思想品德課上的應用問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思想品德;模式化;個性化
長期以來,思品課的教學只注重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力求使學生在一節短短的課上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培養正確的品德行為。一堂課的內容都是在固有模式下從外到內、自上而下的灌輸,教師儼然成為“知識的搬運工”,課堂教學猶如同一模板的復制品。因此,學生不喜歡上思想品德課,對“老學究”課有種無可奈何的感覺。其實興趣才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應試教育重視教師的教學過程,采用模板式的教學模式,而忽視了學生的特點,包括學生的學情特點和身心特點。這樣的教學模式難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應該采取更為靈活、更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讓思品課鮮活起來。為此,我在初中思品課從模式化到個性化轉變的過程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緊抓新穎點——公益廣告,教學滲透底線倫理的一劑良藥
什么是“底線倫理”?通俗地說,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道德“下限”,是人們普遍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而我們的新課標中反復強調:初中生恰好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正逐步強化。在初中學習階段幫助初中生樹立起崇高的責任意識以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核心作用在于引領學生對社會進行了解與參與各項公共生活、熱愛生活、領悟人生,進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我的個性化教學模式,第一個就是關注公益廣告——為了促進公益事業,喚起人們對各種公眾現實問題的關心,呼吁人們用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廣告。公益廣告面向大眾,包涵所有階層,生動形象、淺顯易懂同時又如春風般沁入學生的心田,最后達到發人深省的啟迪性效果。舉例來說,在學習《與父母的關系》一課時,可以播放“family”公益廣告,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將字母比喻成家庭成員,其中“f”是爸爸,“m”是媽媽,“i”是我,剛開始是我小時候,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我,漸漸地,“f”的背駝了,“m”的身材臃腫了,而“i”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快樂長大,變得強壯,最后,“i”變成父親貼身的拐杖,變成母親可靠的保護傘……見到此種情景,學生都會被深深感染,進而“心動不如行動”,一定會為父母做一些事情。實際上,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約有83%的青少年認為公益廣告是一種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約有92%的青少年則認為公益廣告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之中的各種陋習。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公益廣告,便能夠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取得實實在在的收獲。
二、認真擇定個性化學習方法——注重“體驗”與“分享”式
教學
體驗不但是一種活動,而且也是活動的最終結果。分享實際上是對體驗的一種升華,學生將在體驗過程中取得認知與情感,在課堂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展開交流分享。體驗分享教學具體涵蓋如下幾個環節:第一,激趣導入。借助多媒體出示視頻、圖片以及歌曲、復習提問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增加對學習的興趣;第二,自主學習。出示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的學習問題,學生按照問題閱讀,熟悉教材內容,形成對課堂教學知識的總體認識與感知,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打好基礎;第三,探究體驗。將情景材料、角色扮演、模擬活動等多種形式設立起來,從而使學生親身體驗,并從中獲取認識與情感。
三、引導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處于一種自由自在的狀態,推動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當他們處于“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予解惑,他們便可以取得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比如,在講解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時,與現實存在的一些社會現象結合起來,讓學生廣泛開展討論,尋找其存在這些矛盾的根源。待學生思考、討論、發言后再做進一步的引導解惑。一問一答,使學生很快進入了角色,引起了興趣,明白了道理,懂得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們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結果”“現實中存在的社會現象是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這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知識,而且使學生對現實社會有了正確客觀的認識,這比平鋪直敘講理論更有峰回路轉之效。
四、知識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思想品德課教學不應僅停留于對知識的掌握層面上,而應該運用所學到的各種知識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關注社會、關注未來被視為社會賦予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一項使命,同時也是培養新一代創新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創新最初來自于實踐,聯系時事政治、聯系實際生活,指引學生學以致用,才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社會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只有對社會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充分思考與判斷,才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政治視野,學生才會關心社會,并適應社會。教師應該主動地引入各種社會現象,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社會的復雜性,同時在體驗與研討的過程中明辨是非善惡,做出最為正確的判斷。思想品德課教學特別要求充分思考所學習到的知識及國內外時政熱點問題的相互結合,及時解答師生重點關注的時政熱點問題。
參考文獻:
陳芳.體驗式教學在中小學思品課中的運用[J].新教育,201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