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冰 馮慶華
摘 要 人才隊伍是科技館建設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不斷加強科技館人才隊伍建設,才能促進科技館創新發展。文章通過對科技館人才隊伍建設的研究思考,探討了我國科普人才的現狀以及加強科技館人才建設的幾點建議,以期為科技館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 科技館;人才隊伍;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7-014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強調:“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科技館作為全民科普教育基地,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窗口,更應努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讓專業化科普人才隊伍來滿足公民大眾的校外科普需求。
1 加強科技館人才隊伍建設的背景
人才隊伍是科技館建設發展的關鍵因素,“一流的科普人才隊伍,才能建設一流的科技館”,科技館建設發展必須從人才隊伍建設上著手,提高科普輔導員科普、講解、演示、策展、活動開發等各方面綜合素質以及積極主動的服務意識是科技館管理、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科技館硬件展品展項的更新速度比較慢,大型展項的更新換代周期又比較長,免費開放后回頭客明顯增多,單一不變的展品展項勢必無法長期吸引觀眾的興趣,更無法滿足其通過科技館這一校外科普基地汲取科學知識的需求。硬件上的短板勢必決定我們要加強軟件建設,提升以科普人才為核心的現代科技館軟實力,培養好一支能適應當今形勢和未來發展需要的專業化科普人才隊伍,支撐科技館持續健康發展。
2 我國科普人才的現狀
2.1 專職科普人才隊伍日漸萎縮
最新一次的全國科普統計報告顯示全國共有科普人員205.38萬人,比2014年增加2.06%,而此前2011年全國科普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科普人員的數量為194.28萬,比2010年增加10.93%,從增幅上來看我國科普人員數量的增長幅度是在逐漸萎縮的,這說明專業的科普人才數量已經不能保持高速穩定的增長。
我國的大部分科博場館存在行政人員做科普,兼職人員不專業的問題,絕大多數科技館尤其是各個地方的省館是事業單位的性質,人員組成主要分為兩大塊——由財政全額撥款供養的一類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和由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約的勞務派遣制人員。無論是哪一塊,其薪資發放都是非市場化、非企業化的模式。
在職在編人員的薪資高低主要取決于其行政職務的級別或是職稱的高低以及工作的年限,而與科普人員的實際科普貢獻以及一線科普的工作業績成果并沒有非常明顯的量化關系。當考評沒有非常清楚的數據量化支撐后,就存在一些職位的晉升以及職稱的考核評定是以年資經歷等為主要評定依據而非實打實的業績為王,一些直接面向公眾一線的科普人員往往行政級別低,也沒有通過中高級職稱評定,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也不高。
另外,勞務派遣的聘用制專職科普人員年薪只有三四萬元左右,他們沒有穩定的編制也看不到職業發展的前景,其中又以女性居多,一些人干了一段時間后就懷孕生子,之后重心完全回歸家庭,也有一些剛畢業的年輕人在這個崗位上干上一兩年,積攢一些工作經驗后,就會將其作為跳板轉向其他單位、崗位。
2.2 兼職科普人才隊伍青黃不接,穩定性不強
兼職科普人員的扮演者主要來自于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志愿者等。對于一些社區街道工作人員來說,科普工作就是上面指派任務,下面忙于應付,由行政人員做科普,靠行政指令推動科普工作,必然導致科普工作多流于形式。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十二五”規劃》實施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要著力提升科普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科普人才隊伍。優化科普人才隊伍結構,穩定專職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兼職科普人才隊伍,積極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浙江省科技館的科普志愿者隊伍主要以高校的大學生為主,現在許多大學都規定了學生在每學期需完成的志愿服務時數并將其作為學分的一部分來進行考核,還有一些大學的黨組織在吸納新黨員的時候也要求預備黨員需要完成一定時數量的校外志愿服務。許多大學生志愿者是因為學校的硬性規定才前來參加志愿服務工作的,并非熱心科普,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科普傳播方法理論的培訓,也沒有豐富的科普實踐經驗支撐,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其開展科普服務的質量水平。
不可否認,兼職科普人才隊伍流動性非常大,穩定性不強,很難形成一支積極傳播科學知識、大力倡導科學方法、不斷弘揚科學精神在科普工作中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的科普宣傳生力軍。
2.3 科普創作人員極度匱乏
目前,科技博物場館的科普人員主要還是依托場館展廳內的展品展項開展科學普及工作。但許多科技館的展品展項的更新速度比較慢,大型展項的更新換代周期又比較長,老舊單一的展品展項是很難滿足一些場館免費開放后帶來的大批回頭客的參觀需求的。但對大多數場館來說,由于改造更新經費以及人力時間成本,無法通過高頻次的展項更新來滿足觀眾獵新的需求,而且場館也無法容納所有代表最新尖端科技成果的展品展項。所以,科博場館的科學普及功能、科博場館工作人員的科學普及工作都不應止步于展品展項,我們應該積極培養科普創作人員,創新科普作品的內容形式,拓寬科普宣傳的渠道。
3 加強科技館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3.1 提升科技館人才的專業能力
提升科技館人才的專業能力,我認為,首先要厘清科技館人才的專業能力分為哪些方面。除了提升最突出,也是科技館業界最為重視的展教人員的科普宣講能力外,我們必須還要注重提升展品展項管理人才的維護更新能力,讓真正具有理工科背景、機電專業等的人員進行展品展項的專業維護維修與更新換代,讓參觀者不會千里迢迢跑來參觀卻因展品的故障而無法體驗。
提升科普創作人員的研究、設計、開發能力,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參觀需求的受眾設計科普劇、科普小品等科學表演節目,開發個性化的展品展項參觀體驗方案。提升對外合作部門人員的科普活動策劃、聯絡、組織能力,積極與外單位尋求合作的契機,加強交流、相互借鑒,結合各自的平臺優勢和先進經驗,聯合舉辦高質量的科普活動、比賽等。各部門科技館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建設一流水準的現代綜合性大型科技場館。
3.2 發揮科技館科普志愿者人才隊伍的輔助作用
前來科技館擔當科普志愿者的高校大學生也是我們館科普人才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大學生往往經過多年的義務教育學習,伴隨著學校、社會、家庭這三方面的教育因素,科學素養較高,并且在大學接受自己專業領域的高等教育,對一些科學技術的認識研究都比一些普通市民要更深入透徹,是非常合適的具有一定專業背景的科普人才。我們科技館應該提供適合其發揮的公共平臺,使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志愿服務擔當科普人員,在志愿服務工作中,了解如何利用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參與的方式來使其掌握現代科學方法通過科學研究、社會實踐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慢慢成長為專業的兼職科普人員,著力培養一支積極傳播科學知識的科普宣傳生力軍。
3.3 建立健全科技館考核激勵機制
抓人才隊伍建設,重在抓考核激勵機制建設。由于國內絕大部分科技館仍屬于事業單位,由財政全額撥款,與盈利性的企業,存在較大差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統一規范和制度,管理松散,存在著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大鍋飯現象。缺少輔導員考核評定標準,激勵制度不夠完善健全,科技館各部門之間缺少良性競爭與互動,溝通較少。輔導員工作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缺乏工作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工作氛圍缺乏生機與活力,很難適應新時期公眾提高科學素養的需求。
要激發科技館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提升科技館人才隊伍的活力,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考核評定機制,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各館自身的情況對內部考核激勵辦法進行積極探索,出臺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定期對員工進行業務量化和非量化考核,公平、公開、公正的評選出優秀員工。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對考核不稱職,能力素質不高,群眾反映意見多并屢教不進、屢勸不改的干部職工,敢于動真格,該辭的辭退,該免的免職;對于考核優秀、能力強、素質高并對科技館貢獻比較大的干部職工及時晉升與加薪,不僅要重視精神激勵,更加要重視物質激勵。
只有不斷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引導科技館員工樹立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觀念,才能讓想干事的人有舞臺,會干事的人有地位,科技館人才的職業生涯才能順利發展、科技館人才隊伍建設才能更加蓬勃向上。
參考文獻
[ 1 ]銳科技.科技部發布2 0 1 6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EB/OL].[2017-12-01].http://news.163.com/ shuangchuang/17/1201/16/D4J70FPB0001986B.html.
[2]張偉斌.浙江藍皮書[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87-89.
[3]梁春花.開館我們經歷了[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1:217-228.
[4]王琴.科技館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科技傳播,2015(3):165,158.
[5]王磊.科技館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與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8):12.
[6]曹健萍.淺析科技館輔導員的隊伍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8):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