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裔
父親李庭宦(欽文),1922年生于云南保山小板橋村。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入侵令中國大地滿目瘡痍、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16歲的李庭宦再也無法安心讀書,決定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他的啟蒙老師段云伍勸他說:“當今兵荒馬亂,你就好好攻讀詩書,當個私塾老師或醫生,也好平安度日。”可李庭宦回答說:“日寇入侵,國土淪陷,我是有骨氣的中國人,一定要加入到抗日救亡中去。”

任國民軍上校時的李庭宦(欽文)。
李庭宦的大哥李庭儒正在北方帶兵抗日,來信勸說弟弟安心讀書,并說:“我在前線抗日作戰,時刻面臨生死,你在家里要為父母養老送終。”這仍說服不了抗日心切、熱血沸騰的李庭宦。眼看對他挽留不住,段老師沉默許久,深思熟慮后給他起了“欽文”這個潤名,之后,成為他在軍中的用名。
欽文與保山金雞村的張保俊、沙溝村的李春景、太平村的白文景等人一路上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歷盡艱險,行走了十多天才到達盼望已久的昆明城,鼓足勇氣報考中央軍校第五分校。考試完畢通知下發,與欽文同去的伙伴均落榜,僅有欽文榜上有名,他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一名軍校學員。
1940年3月,欽文經歷一年半的軍校學習,作為第16期畢業生分配到大理駐軍師(司)管區,在司管區副司令張元養(黃埔2期)屬下任騎兵教官,訓練新兵。很快由少尉、中尉、上尉升至少校教官。
1943年2月,國民黨第6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到云南的楚雄(彌渡)組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陳誠親自到大理駐軍訓練場調選軍事人才,看到場上一名腰系戰刀、飛馬揚鞭的青年教官,陳誠立刻把他叫了過來。青年軍官跨步向前立正敬禮。陳誠對眼前英俊瀟灑、精神干練的青年軍官很是欣賞,便問他叫什么?哪里人?有沒有上過軍校?青年軍官回答:“欽文,云南保山人,黃埔16期騎兵科畢業。”陳誠轉身對蕭毅肅參謀長說:“我們司令部就需要這樣的教官。”
欽文辦好交接手續后到楚雄司令長官部任騎兵教官,專訓即將補充到前線的基層軍官。時至1943年秋天,陳誠因病調離司令長官之職,在移交軍務手續時不忘將欽文升至中校作訓參謀,并教育欽文要繼續努力提高軍事素質。陳誠到成都住進國民黨中央醫院,欽文被派往該醫院護理陳誠。

李庭宦(欽文)的起義人員證書。
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一職由衛立煌接任,欽文被衛立煌派往中國遠征軍駐成都辦事處(辦事處主任顧祝同)。1943年冬,衛立煌將長官部遷至保山(馬王屯),欽文又被調回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仍任作訓參謀(此時已是上校軍銜)。時遇欽文在軍校時的16期同學段國政,他正在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司令霍揆彰,黃埔1期,中將)游擊縱隊(司令常紹群,少將)的下屬組建緬北游擊支隊(已達3000多人)。段國政親自帶上左右騎兵到保山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將欽文要往緬北支隊,助其嚴格治軍,精練官兵。
1944年5月10日,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激戰前夜,欽文奉命帶勤務兵李庭安(保山小板橋人,后來陣亡于緬北)、通信兵姬仕林(保山營門口人,因病途中返回),武裝橫渡怒江,奔赴緬北。欽文到達緬北一帶的貴概、滾弄等地,在緬北支隊司令段國政(少將,解放后任省政協委員)的領導下任支隊副司令兼參謀長,并兼任佤族游擊隊的指導教官。
1944年5月底,日軍突襲包圍緬北支隊陣營,來勢兇猛。兵來將擋,欽文親自帶兵突出重圍,激烈的戰斗中親手擊斃日軍騎兵聯隊長高島立木。該騎兵聯隊是日本56師團直屬騎兵聯隊,號稱騎兵鋼軍。高島立木應聲倒下后,他的士兵們一時失去指揮,亂做一團,被支隊戰士們包圍消滅。此次戰斗,支隊亦損失慘重,陣亡官兵500多人,是該支隊參戰以來損失較大的一次。
此次戰勝日本騎兵鋼軍的勝利震驚了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衛立煌令通報各游擊部隊進行表彰,并報請軍委將欽文升至少將。
1945年1月27日,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美盟軍浩浩蕩蕩在芒友勝利會師。隆重的會師典禮上,欽文所部僅剩的1000多名游擊隊官兵接受檢閱,并受到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及何應欽、蕭毅肅、美國駐印緬軍總司令索爾登將軍、第11集團軍總司令黃杰、第2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等人的接見。
1944年12月25日,中國戰區陸軍司令部在昆明正式成立,國民黨軍委參謀長何應欽任陸軍總司令,衛立煌任副總司令,蕭毅肅任參謀長。1945年末,欽文奉命調往陸軍部,做一般軍事工作。后欽文由陸軍部調往駐大理的第74軍(軍長余建勛),任軍警衛團副職兼軍長的警衛副官。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盧漢響應中共號召,率部起義,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改編,欽文就在其中,并為云南起義做出了貢獻。

1952年,李庭宦(欽文)(三排左三)在西南軍政大學時的合影。
1949年12月3日,云南省財政廳廳長林南園(欽文的表哥)接盧漢的指示,要他速到省府光復樓辦公廳接受重要任務。盧漢將準備起義的事項密告林南園,要林速赴香港向中共中央領導人葉劍英匯報工作。起義部隊接受中共的改編,請中共派一要員到昆明來主持部隊改編及軍政人員的安置等事項,還請派部隊前來支援,一同保衛昆明。
林南園到香港后受到葉劍英的熱情歡迎和接待,葉劍英告訴林南園:“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即刻開往云南昆明,要盧漢堅持起義,棄暗投明。具體事項待部隊開赴昆明后在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共同研究具體方案部署。”
云南起義前夕,盧漢已召集與地下黨有密切關系的林南園、93軍軍長龍澤匯、74軍軍長余建勛等人秘商起義事項,準備以召集開會的名義扣留第8軍軍長李彌、第26軍軍長余程萬,最后談到軍統駐昆西南站站長沈醉。盧漢給在座的人介紹,沈醉死心踏地效忠蔣介石,其人文武兼備,武功高超,特別善使雙槍,百發百中,最近被蔣委任為中將云南游擊總司令。開會時,他很可能反抗。所以必須調選一名合適的青年軍人對付沈醉,防止意外影響起義的進程。
林南園當場推薦欽文,并介紹說:“我表弟欽文是軍校高才生,年輕有為,不顧生死,從小習武,武藝高強,同樣善使雙槍,百步穿楊,是滇緬作戰時打出聲威名望的青年軍官。”
起義前一天的早上,欽文身配兩支手槍,到五華山光復樓省府辦公廳接受特殊警衛任務,協同綏靖公署警衛營長龍云青、省府警衛營長徐振芳一并負責扣留李彌、余程萬、沈醉等人的行動。
欽文先在二樓觀察哨迎候沈醉的到來。時間一到,沈醉按時赴會,他開著一輛美式吉普,緩慢進入兩邊設置崗哨的大門。欽文從二樓哨位看到沈的車輛,迅速下樓,跑步上前,一個箭步拉開沈醉的車門,看到后座無人,對沈客氣地說:“沈站長帶槍了沒有?”沈醉停穩車輛后很不自然地說:“事到如今帶槍有什么用嗎?”欽文松了一口氣,指示沈將車停進車庫,并帶他到二樓會客室落座。因是冬天,沈醉穿著的衣服較厚,欽文請他起立按會議規定接受檢查,搜身后才完全放了心。
欽文隨大理駐軍起義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暫編第12軍軍政工隊隊長(團職),參加昆明保衛戰。后第12軍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軍,欽文暫在軍部作訓處工作。之后奉命調43師(師長張顯楊)部赴恩安(今昭通)參加平叛龍三(龍繩曾,龍云的三公子)的戰斗。而后調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校長陳賡)任教員。后又調回14軍司令部作訓處。
1950年2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司令部進駐昆明。3月初在昆明的北教場舉行軍事比武大會。會上,欽文作為軍事教員示范步兵操典中的刺殺、射擊,連、營、集團進攻等軍事精練演講。欽文還受到時任二野政委的鄧小平的親切接見,鄧小平緊握欽文的手興奮地說:“小伙子的軍事技術很優秀,聽說你是恩安戰斗的功臣,希望繼續發揚英勇作戰的精神!”
1954年,欽文與保山的李夢林、孔德昌、楊龍等人轉業地方,即到板橋區委做武裝工作。縣兵役局按團職級別給他發放了布匹、小麥等安家用品。欽文把布匹變賣,將麥子磨成面粉,馱運到保山駐軍41師營房科兌換成石灰、水泥運回小板橋村,在村里的破爛寺廟因陋就簡辦起一所民間小學校。他白天上班工作,晚間為村里的青少年學生講課。用面粉到部隊換石灰、水泥一事,后來被師政委鄭剛得知,即將面粉退還給欽文,并夸獎欽文不愧是黃埔軍校出來的模范軍人。欽文精心建立的學校至今還在保山小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