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賢,王莉輝,余詠宜
(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羅湖區婦幼保健院,深圳 518003)
產后尿潴留是指產后6-8h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暢致尿液不能排凈,殘余尿>100ml。[1]產后尿潴留指分娩過程中,子宮壓迫膀胱和盆腔神經叢,引起膀胱肌麻痹,從而造成的病癥[1]。產后尿潴留不僅會影響子宮收縮,還可能導致陰道出血量增多,從而造成產后泌尿系統感染、腎盂腎炎,嚴重者,還可能導致膀胱局部壞死。以往治療產后尿潴留的方法有針灸、藥物治療、留置導尿管、使用開塞露等,但以上方法的治療效果均不理想。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理想方法需盡快恢復產婦的膀胱功能[2]。為探討仿生物電刺激技術對預防產后尿潴留的療效,現對我院180例產婦進行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經陰道分娩的180例產婦,其中,會陰完整33例,會陰側切56例,產鉗23例,無痛分娩58例,軟產道裂傷10例,排除各種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隨機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以不同治療方案為分組依據。試驗組1:60例患者,23-35歲,平均年齡(29.0±2.5)歲;實際孕次 1-2 次,平均孕次(1.5±0.5);實際孕周 38-40 周,平均孕周(39.0±1.0)周。 試驗組 2:60 例患者,22-35 歲,平均年齡(28.5±2.3)歲;實際孕次 1-3 次,平均孕次(2.0±0.5);實際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1.0)周。對照組60例患者,23-37 歲,平均年齡(28.6±2.6)歲;實際孕次1-2 次,平均孕次(1.8±0.8);實際孕周 38-42 周,平均孕周(39.5±1.0)周。經統計學對比,3組患者臨床資料相仿(P>0.05),有對比研究價值。見表1。
1.2方法
1.2.1實驗組分別在產后2-4h(1組)、4h后(2組)產婦采用仿生物電刺激技術治療,所用儀器為法國PHFNIXUSB 4仿生物電刺激治療儀。將選擇兩組電極片放于產婦膀胱區以及骶尾部上,設置電刺激參數:35HZ/200US以及1-4Hz/230-270us。電刺激時間為30min/次,。根據產婦情況適當調整電流強度,最大電流值不得高于60mA。治療完畢結合物理治療:腹部熱水袋或者熱鹽,隨后叮囑患者排尿。
1.2.2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干預:心里干預、下腹部熱敷、誘導排尿、飲食調理等。通過B超測殘余尿,判斷治療效果。若殘余尿<50ml,提示膀胱充分排空,若殘余尿>200ml,提示膀胱內尿液排空不充分。
1.3觀察指標⑴記錄尿潴留發生率、膀胱殘余尿量、以及產褥期發生排尿困難率和尿路感染情況。⑵根據膀胱恢復情況觀察療效[2]:①無效:患者仍不能自行排尿,膀胱高度膨脹,需靠導尿或其他方法排尿,②有效:病人能自動排尿,但排尿功能不穩定,排尿次數多,膀胱內殘余尿30-60ml,③顯效:病人能自動排尿,但排尿功能不穩定,排尿次數正常,膀胱內殘余尿10-30ml。⑶排尿困難標準[2]:指膀胱內尿液排出障礙、發生排尿費力,排尿延遲,可表現尿流變細、尿線不暢、排尿無力、甚至間歇中斷或尿終滴瀝等不同癥狀,重者需要增加腹壓方能排尿。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以均數±標準誤差(x±s)描述計量資料,比較經 t檢驗,P<0.05時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3組臨床指標比較實驗1組、2組尿潴留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χ2=6.507、6.019,P<0.05);實驗1組、2組排尿困難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χ2=6.019、5.718,P<0.05);實驗 1組、2組尿路感染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χ2=4.012、4.311,P<0.05);實驗 1 組、2 組殘余尿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t=9.627、3.590,P<0.05)。 見表 1。
2.2實驗組以及對照組療效比較實驗1組總有效率為100.0%,試驗2組總有效率為98.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7%,在總有效率方面比較,實驗1組、2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 (χ2=6.337、5.915,P<0.05)。

表1 3組臨床指標比較

表2 實驗組以及對照組療效比較
逼尿肌由平滑肌纖維構成,逼尿肌收縮可促使膀胱內壓升高,從而壓迫尿液,使尿液由尿道排出。逼尿肌對外部刺激較為敏感,但刺激后肌肉的收縮速率較慢,外形呈球狀體。逼尿肌可分為3層,內外層是縱行肌,會產生縱向收縮力;中層肌為環形肌,可產生橫向收縮力。當逼尿肌開始收縮時,橫縱收縮力一起向膀胱施壓,從而利于尿液排出[6]。另外,縱向收縮力會牽拉膀胱底盤的括約肌,繼而產生斜上方和外上方的牽拉作用,促使括約肌開放,促進排尿。仿生物電刺激技術結合了膀胱電生理學和病理學理論,基于膀胱平滑肌對刺激敏感、緊張性、慢收縮性的特點,采用微電腦模擬生物電波,電極片由皮膚導入直達膀胱,全方位的刺激膀胱比的逼尿肌,從而使其規律收縮,從而讓逼尿肌恢復生理收縮能力,從而促進患者排尿[7]。研究指出[8],低頻電流能夠刺激膀胱局部區域,促使膀胱肌肉出現節律性的運動,從而使膀胱肌麻痹得到緩解,使其血液循環情況得到改善,減輕水腫,使膀胱收縮功能得以恢復,幫助產婦恢復正常的排尿功能[]。仿生物電刺激還能改善產婦的盆底肌力,解除疲勞,使肌痙攣得到改善,緩解疼痛,調節下尿路功能異常情況。
本研究結果提示,實驗1組與試驗2組患者的潴留發生率,在統計學對比方面并無明顯差異,說明兩組無論哪種治療方法對于預防尿潴留的影響不大。但本結果可見實驗1組、2組的尿潴留發生率要明顯少于對照組。原因是仿生物電刺激技術可刺激骶部神經和膀胱的支配神經,使其興奮性顯著提高,從而激活受壓后功能暫停的神經細胞,使其神經細胞得到恢復,最終達到增強平滑肌收縮力的作用,從而解除產婦尿道括約肌痙攣,防止尿潴留發生[9]。本研究結果還提示,試驗組的殘余尿量以及產褥期出現排尿困難明顯少于對照組,且未發生尿路感染。說明通過仿生物電刺激技術能夠防止尿潴留發生,并且能降低產褥期排尿困難以及泌尿系統感染風險。
綜上所述,仿生物電刺激技術是預防產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有操作簡單,無創,安全性高的優點,產婦易于接受,充分實現了科學性、人性化理念,可在臨床推廣。
[1]張艷霞,郝麗君,姚淑貞.婦產科臨床實踐中尿潴留的處理[J].江西中醫藥,2005,40(6):25-26.
[2]羅瓊秀,李香秀.新斯的明肌內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江西醫藥,2014,49(9):947-948.
[3]陳松寧,余剛,陶勇,等.尿道中段懸吊術聯合盆底仿生物電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療效 [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6,39(3):256-259.
[4]劉小玲,薛麗,王菩祿,等.低頻脈沖電刺激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產后尿潴留 30 例[J].西部中醫藥,2016,29(2):124-125.
[5]陳霞,黃旭瑩,何麗鏗,等.應用康復綜合治療儀脈沖電刺激穴位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 [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7):114-115.
[6]楊柳,陳貽蓮.低頻電刺激預防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右江醫學,2016,44(5):603-604.
[7]樊連城,黃翼然,周立新,等.膀胱內電刺激療法在下尿路功能障礙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6(7):1102-1104.
[8]郭麗娜,王秀艷,張潔.婦科術后康復中應用仿生物電技術對惡心、嘔吐和疼痛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6):2474-2477.
[9]包峰峰,袁愛娟.針刺治療產后尿潴留26例[J].江西中醫藥,2010,41(8):55-55.